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规划纲要》2010年2月23日下午研讨会指出学生负担重不重?重在哪?与会人士纷纷列举了自己看到的负担过重现象。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李少毅说:“许多学校课表搞两套,一套按照部颁标准编排应付检查,一套按学校规定以分数为中心。一般来说,按部颁的标准计算,学生每天不能超过7个课时,包括体音美,但实际并非如此,中、高考科目的课时都在增加,英语、数理化科目加得更多,一天9节课并不稀奇,体音美、劳技等课常常被挤占,老师也叫苦不迭。”“教学中处处以分数为中心,把课文肢解成试题,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等,把形式与内容颠倒了。有的教师想出成绩,拼命给学生发试题,学生陷入了题海,负担怎能不重?我们不能寓教于考,而要寓教于乐。”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慧认为负担过重还体现在课程过多。她说:“目前的课程过于繁杂,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有校本课程。心理健康、反毒品、环境教育、青春期教育、地震教育等,只要认为重要,就要纳入课堂。调查发现,无论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还是城市,普遍是学生比成人还累。
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还学生们的先天活泼可爱。笔者认为除了教育政策的出台,音乐教育也是学生减负的一味良剂。
音乐教学是学校整体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为基本目的进行学校的音乐教育。
一、音乐教育情感的升华、兴趣爱好的培养
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音乐教育的对象。音乐教育通过传播音乐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既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音乐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并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启发其智慧,培养审美情趣和丰富感情,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例如欣赏《金色的秋天》一课时,作为农村的学生我们走到田间眺望一望无际的稻田、聆听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切身体会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歌曲《走进西藏》除了教会学生如何演唱歌曲更重要的是对西藏自然风光的热爱,孔繁森党员代表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藏族舞蹈的再现使学生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潜移默化的受到艺术的熏陶。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也联想到更多的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天路》、《青藏高原》、《阿姐鼓》……
二、音乐教育德育教育的载体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音乐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祖国》、《大中国》、《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歌曲《父亲》、《母亲》等唤起了学生对父亲母亲的疼爱。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 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三、课外音乐活动展示才华的天地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能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课外音乐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成立合唱队、小乐队、舞蹈队等富于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胆量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艺术平台,同时也能够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每年举办校级艺术节来展示学生的才艺,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形势飞速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在转变、在更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关注教育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慧认为负担过重还体现在课程过多。她说:“目前的课程过于繁杂,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有校本课程。心理健康、反毒品、环境教育、青春期教育、地震教育等,只要认为重要,就要纳入课堂。调查发现,无论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还是城市,普遍是学生比成人还累。
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还学生们的先天活泼可爱。笔者认为除了教育政策的出台,音乐教育也是学生减负的一味良剂。
音乐教学是学校整体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为基本目的进行学校的音乐教育。
一、音乐教育情感的升华、兴趣爱好的培养
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音乐教育的对象。音乐教育通过传播音乐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既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音乐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并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启发其智慧,培养审美情趣和丰富感情,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例如欣赏《金色的秋天》一课时,作为农村的学生我们走到田间眺望一望无际的稻田、聆听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切身体会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歌曲《走进西藏》除了教会学生如何演唱歌曲更重要的是对西藏自然风光的热爱,孔繁森党员代表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藏族舞蹈的再现使学生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潜移默化的受到艺术的熏陶。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也联想到更多的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天路》、《青藏高原》、《阿姐鼓》……
二、音乐教育德育教育的载体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音乐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祖国》、《大中国》、《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歌曲《父亲》、《母亲》等唤起了学生对父亲母亲的疼爱。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 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三、课外音乐活动展示才华的天地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能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课外音乐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成立合唱队、小乐队、舞蹈队等富于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胆量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艺术平台,同时也能够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每年举办校级艺术节来展示学生的才艺,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形势飞速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在转变、在更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关注教育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