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理伤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为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联合理伤膏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分别在治疗后6周、12周观察患者治疗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对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6周后疗效优良率为76.6%,对照组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周随访治疗组优良率为83.3%、对照组66.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2周后患者骨密度与治疗之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2周后骨密度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理伤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比石膏固定法疗效优异,病人痛苦小,方法简便,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骨折,多发于老年女性,传统的治疗方式为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周三保等[1]通过70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远端骨折,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涉及关节面的不稳定性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虽然手术治疗较优,但是手术费用高,风险大,对患者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理伤膏外敷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患者较易接受,而且大部分患者适当锻炼后均多不影响正常生活,疗效满意[2]。本研究对3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结合理伤膏外敷的治疗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30例患者。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5岁。将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均不影响分组比较。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拔伸牵引”2-4min,术者向背侧加大成角折顶后;同时术者两拇指向下按压骨折远端,矫正背侧移位,同时迅速掌屈、尺偏,使之复位;屈曲型骨折采取旋后位,牵引矫正嵌入或重叠移位后,术者向掌侧加大成角折顶后,术者两拇指由掌侧将骨折远端向背侧按压,余四指将骨折近端向上端提,在复位的过程中,徐徐将腕关节背伸、尺偏。使之复位。在维持牵引,固定骨折端的情况下牵拉患指。以避免“筋错槽”,复位后,经触摸辨认,原有的外观畸形消失,桡骨掌、背侧阶梯感消失,桡骨茎突低于尺骨茎突1~1.5cm。
1.2.2固定方法
治疗组:扶正患者患肢远近端,使骨折端能维持在整复位置上,在骨折部位敷上本院自制的理伤膏,小夹板固定并放置好压骨垫。血肿期2天换一次药,换药2周后,有纤维骨痂形成,改成5天换药一次,并在换药时用手按摩患肢。3周后再换药时,先用中药热敷治疗,后配以手法,被动做腕关节的伸曲活动。5周后,若患肢断端无压痛感,拍片证实有连续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即可拆除小夹板,后续加强活动即可。
对照组:复位后采用石膏固定体位,固定3周后,用石膏绷带进行U型石膏固定,下端至掌指关节,上端至肘横纹下缘,保持患肢前臂中立位,干固后用三角巾悬吊,并复查X线片以观察复位情况。
以上两组患者均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定期复查X线片以查看复位情况。两组患者均在5周时拆除外固定,并在6周及12周时进行疗效判定,在骨折入院时及治疗12周后检查骨密度情况。
1.2.3随访方法
通过门诊对以上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Anderson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优:愈合,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1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25%;良:愈合,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2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不满意:愈合,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3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75%;失败:畸形愈合,不愈合,或难以处理的慢性骨髓炎。
1.4数据处理
收集分析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拆除固定夹板后,经过3个月的常规康复治疗,收到不错的效果,结果见表2-1及表2-2。
表2-1两组患者桡骨远端的Anderson疗效情况(6周)
表2-1显示连在患者拆除固定架6周后,优良率都达到60%以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两组患者桡骨远端的Anderson疗效情况(12周)
表2-2显示12周后的两组优良率比6周的有所提高,经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及治疗12周后测定患肢骨密度情况,其结果见表2-3。
表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经t检验分析治疗组前后的骨密度差异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固定前后骨密度有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固定12周后骨密度降低。
3.讨论
桡骨远端的骨折常见于中老年的女性[3]。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较多,但选择的治疗方法要从两方面考虑:第一骨折涉及关节面与否;第二是否为粉碎性骨折,即骨折的稳定性。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4]。
本论文选择30例患者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理伤膏外敷法对患肢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6周、12周的优良率均优于传统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法。固定后治疗组的骨密度与治疗前差异不大,而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固定后骨密度低于治疗前。此次研究说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理伤膏外敷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比单纯石膏固定法优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周三保,林望得,王新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3):228-230.
[2]HEGEMAN J H,OSK AM J,VIERHOUT P A ,et al.Ex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ra-auricular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in women older than 55 years: Acceptable functional end results in the majority ofthe patient dispends despite significant secondary displacement[J].Injury,2005,36(2):339-344.
[3]黄文念.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加接骨折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杂志.2013,7(7):365-366.
[4]丰哲,练克俭,林宗汉等.手法复位加小板固定铁打膏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3):25-27.
关键词: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骨折,多发于老年女性,传统的治疗方式为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周三保等[1]通过70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远端骨折,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涉及关节面的不稳定性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虽然手术治疗较优,但是手术费用高,风险大,对患者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理伤膏外敷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患者较易接受,而且大部分患者适当锻炼后均多不影响正常生活,疗效满意[2]。本研究对3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结合理伤膏外敷的治疗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30例患者。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5岁。将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均不影响分组比较。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拔伸牵引”2-4min,术者向背侧加大成角折顶后;同时术者两拇指向下按压骨折远端,矫正背侧移位,同时迅速掌屈、尺偏,使之复位;屈曲型骨折采取旋后位,牵引矫正嵌入或重叠移位后,术者向掌侧加大成角折顶后,术者两拇指由掌侧将骨折远端向背侧按压,余四指将骨折近端向上端提,在复位的过程中,徐徐将腕关节背伸、尺偏。使之复位。在维持牵引,固定骨折端的情况下牵拉患指。以避免“筋错槽”,复位后,经触摸辨认,原有的外观畸形消失,桡骨掌、背侧阶梯感消失,桡骨茎突低于尺骨茎突1~1.5cm。
1.2.2固定方法
治疗组:扶正患者患肢远近端,使骨折端能维持在整复位置上,在骨折部位敷上本院自制的理伤膏,小夹板固定并放置好压骨垫。血肿期2天换一次药,换药2周后,有纤维骨痂形成,改成5天换药一次,并在换药时用手按摩患肢。3周后再换药时,先用中药热敷治疗,后配以手法,被动做腕关节的伸曲活动。5周后,若患肢断端无压痛感,拍片证实有连续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即可拆除小夹板,后续加强活动即可。
对照组:复位后采用石膏固定体位,固定3周后,用石膏绷带进行U型石膏固定,下端至掌指关节,上端至肘横纹下缘,保持患肢前臂中立位,干固后用三角巾悬吊,并复查X线片以观察复位情况。
以上两组患者均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定期复查X线片以查看复位情况。两组患者均在5周时拆除外固定,并在6周及12周时进行疗效判定,在骨折入院时及治疗12周后检查骨密度情况。
1.2.3随访方法
通过门诊对以上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Anderson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优:愈合,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1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25%;良:愈合,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2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不满意:愈合,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3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75%;失败:畸形愈合,不愈合,或难以处理的慢性骨髓炎。
1.4数据处理
收集分析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拆除固定夹板后,经过3个月的常规康复治疗,收到不错的效果,结果见表2-1及表2-2。
表2-1两组患者桡骨远端的Anderson疗效情况(6周)
表2-1显示连在患者拆除固定架6周后,优良率都达到60%以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两组患者桡骨远端的Anderson疗效情况(12周)
表2-2显示12周后的两组优良率比6周的有所提高,经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及治疗12周后测定患肢骨密度情况,其结果见表2-3。
表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经t检验分析治疗组前后的骨密度差异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固定前后骨密度有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固定12周后骨密度降低。
3.讨论
桡骨远端的骨折常见于中老年的女性[3]。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较多,但选择的治疗方法要从两方面考虑:第一骨折涉及关节面与否;第二是否为粉碎性骨折,即骨折的稳定性。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4]。
本论文选择30例患者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理伤膏外敷法对患肢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6周、12周的优良率均优于传统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法。固定后治疗组的骨密度与治疗前差异不大,而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固定后骨密度低于治疗前。此次研究说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理伤膏外敷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比单纯石膏固定法优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周三保,林望得,王新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3):228-230.
[2]HEGEMAN J H,OSK AM J,VIERHOUT P A ,et al.Ex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intra-auricular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in women older than 55 years: Acceptable functional end results in the majority ofthe patient dispends despite significant secondary displacement[J].Injury,2005,36(2):339-344.
[3]黄文念.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加接骨折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杂志.2013,7(7):365-366.
[4]丰哲,练克俭,林宗汉等.手法复位加小板固定铁打膏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