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批评是教育的手段,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艺术性。批评是教育者经常运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批评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我们要学会恰当的采用批评的方法,灵活运用,力求使我们的批评收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批评 方法 艺术 效果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统一的,有表扬就有批评。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只有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去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其实批评绝不仅是一种手段,它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运用得当,才会为学生指出错误、查找根源、寻求解决和改正的出路;运用不当,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批评的目的和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批评是教育者经常运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批评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我们要学会恰当的采用批评的方法,灵活运用,力求使我们的批评收到最佳的效果。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要讲究批评学生的艺术。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贬损一个人的尊严,要批评学生就要保护学生的尊严。很多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虽然力求做到公平合理,但有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可能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学生的自尊心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儿童内心世界时,不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2、掌握事实
  
  毛泽东说得好:“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促使学生在批评中成长。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
  初一时我们班有个插班生,常常在班上捣乱,找他谈话又不说实话。针对他的个性,我每次在批评他之前,一定从多方面掌握他犯错误的依据。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需要花上大半天时间才能弄清楚。但随后批评他时,由于掌握了事实根据,他就得主动承认错误了。在期末考试的动员大会上,他还主动上台发言,表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
  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分析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再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准确的评价。
  
  3、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
  
  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抓住恰当的时机。只有把握住批评的时机,及时疏通思想,才能防微杜渐,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同时,也要讲究批评的场合,切忌当众批评。中学生正处于自尊心强、感情脆弱的年龄,有时公开批评会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批评要注意时机和场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讲究语言艺术
  
  教人教心。批评学生时要讲究语言艺术,触动人的心灵深处。
  一次,有一位从农村转学过来的同学上课打瞌睡,我走到他身边轻轻敲了敲桌子又摇醒他,很温和地说:“做梦哩,又梦见父母在地里辛苦的干活吧”?一句话触动了他的心灵深处,使他想起了辛辛苦苦,被生活重负压弯了腰的父母。促使他听后去思考、去自责。这样的批评比简单生硬的训斥要好得多。
  
  5、润物细无声,启发自我教育
  
  当学生有了过失,特别是对于那些几乎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尤其需要理解、尊重,以表扬代替批评。不露声色的批评,比不问清红皂白,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得多,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总之,批评是教育的手段,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艺术性。它有法,但无定法。只要认真观察、研究学生,积累好的经验和方法,看准时机,把握分寸,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就会诱发他们内省,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实验区逐步推进,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身在小学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可是在实施新课程之前看也看了,听也听了,讨论也讨论
期刊
摘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  关键词:积极性 兴趣    1、优化教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上我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单词、句型教学情景化,对话教学戏剧化,不断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学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专业背景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当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现状,探讨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管理学原理 教学改革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管专业”)是在全球性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镇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于1998年由国家教育部修订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后通过的新专业,该专业是
期刊
摘要:研究猜想的规律和方法,对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猜想 规律 对象
期刊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属。学生只有通过切身感受和经历,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喜爱数学,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学习数学。    1、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
期刊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而永恒的课题,本文着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且指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途径    1、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困惑、焦虑、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
期刊
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强,和社会现实生活及时事政策联系紧密,学生要学好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恰当地运用时政与热点    高中生思想活跃,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因此
期刊
现代教育的创新改革向纵深推进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使现代教师在教学上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以尽情的表达,从而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空间条件。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对
期刊
当今社会,民办学校越来越多,竞争就越来越激烈,学校的服务意识日异增强,但只要有服务就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满意当然就皆大欢喜,不满意则投诉,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面对投诉呢?这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平常心态去了解投诉的原因。当我们听到家长投诉时,往往心情跌入低谷,心想这回糟了,又得挨批了!其实你要真带着这种心态去了解情况的话,那么就算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也会变得糟糕极了!古人有云,遇事
期刊
人文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做人的教育。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达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从而拥有更开阔的胸怀,更加注重真的探索、美的追求和善的向往。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和思想元素,是“文”与“道”的有机统一,在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此,语文课堂则成了培养学生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