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大彤先生为人耿直,心口如一,谈太极拳从不隐讳自己观点的作风,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他提倡的“轻扶八方线”的太极拳练用法则,不仅轰动了国内太极拳界;也在海外武坛上引起反响;他著述的《太极拳解秘十三篇》。《太极内功解秘》也是一版再版,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近来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希望介绍一下这位深受太极拳爱好者推崇的著名太极拳家的有关情况。为此本刊访问了祝大彤先生。现将访谈记录刊载如下,以供读者借鉴,参考。
——编者
问:祝先生是从何时对太极拳发其景慕之忱。并开始追随杨禹廷先生左右的?
答:杨禹廷讳瑞霖(1887~1982)享年96岁,北京市人。九岁习武,先后拜多位名家为师,壮年已是京城闻名的武术家。精通回汉两门弹腿、少林拳、黑虎拳、八卦掌,对刀、枪、剑、戟、棍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对太极刺杆功夫别有洞天,碰上老爷子手中的杆便动弹不得,想跑则必跌。如今听起来似神话,因此,圈内人没有不知杨禹廷大名的。
杨老师自拜太极大师王茂斋(?~1940年)之后专心太极拳修炼,后来被尊称为太极拳“松空”艺术大师。我为了接近杨老师,先跟他的学生学练83式太极拳。征得老爷子同意后,我于1974年到他家中深造,直至1982年老师仙逝。师母不止一次对我说:“老师拿你当干儿子。”后来他的长孙杨鑫荣到我家也说:“爷爷当你是干儿子。”他还说,“在大场合,我亦要证实这一点。”并让我摄像为证。证明我是跟随杨禹廷老爷子左右时间最长的弟子之一。
问:杨禹廷培育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太极拳大师,请问当年杨老是以何信条律己教人的?还有一个问题,杨禹廷是一个品质高尚。豁达大度的太极名家,关于他的不争名利,团结武林同道的佳话数不胜数,请祝先生一并简略介绍一下?
答:杨禹廷恩师武德高尚在京城是出名的。杨老爷子身后留有《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多位弟子深感师恩为书作序:
门惠丰说:“杨禹廷老师太极拳技艺精湛。没有门户之见,常常引荐学生拜师访友,广学众家之长,显示了杨老师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武德。而可贵的是他不保守,不固步自封,经常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
曹幼甫写道:“于上世纪30年代曾托人介绍欲投其名下,禹廷君谦虚而言:‘上有老师健在,下有诸师兄在前,自己功夫尚浅,不能收徒。’引曹拜王茂斋为师,但禹廷君代师传艺。禹廷对太极拳发展之功绩非小,其艰辛历程亦非一般人可比;其志之坚,其心之减,其学之精,其功之深,传播之广堪为师表。”王培生、李经悟、李秉慈等九位名家弟子也在序中写道:“杨老师以诚、信、谦、和、虚怀若谷、坦荡无私、广结武界善缘,与人较技,点到而止,绝不伤害,敌怨无人,德艺双全。”
关于杨禹廷老师的武德表现,仅举两个例子:早年在北京太庙教学,邻场有位大师对学生说,他(杨老师)教的拳是挨打的拳。此位学生告诉杨师的学生,学生又禀告杨师,杨师说:“咱是挨打的拳”。于是将场地往外挪开,其二,他的弟子马某欲拜吴图南大师为师,杨师领着马某拜在吴图南门下。
这两则轶事,被京城太极拳界人传为佳话。
问:祝先生对太极拳知之甚深,请问是谁为太极拳命名的?
答:关于太极拳命名,诸多练家见仁见智,我承吴图南(1884~1989年)之考证。太极拳叫法,首见许宣平(唐)三十七式。又名长拳,因其滔滔无间也。
(编者注:在杨露禅之前,太极拳旧名绵拳、长拳。“太极拳”二字究竟是从何时取代了以前的称呼?张方先生在《精武》今年七期《人极拳凌空劲阴劲乱采花及其它》一文开头便说:“自清光绪的帝师翁同和给杨露禅演练的拳术命名为太极拳后……”不知是否属实?希望明者提供明确信息。)
问:你是怎么样融合了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三位大师太极心法所长的?
答:太极拳“理为一贯”。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三位大师均尊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因文化素质不同,性格各异,也形成各自大师的风范。
吴图南教学先教定势,每动3~6口气,说推手,二人较技开导学生。要“撒手”松开,勿胶合在一起。小当众传授松功,在教学中贯彻松功意思。我吸收了大师松脚松脚趾的启示。
文革期间,一次我单独去看单吴图南,室中央有一堆被红卫兵刚抄完家的杂物,老爷子自嘲从垃圾堆里找出一分钱和老伴平分,他说:“我是半分堂主人”。吴图南是北平故宫博物院专¨委员、古瓷专家,他有一件柴窑瓷器价值连城,红卫兵抄走后未归还。因某种原因我仅跟他学艺三年,此是我一生中最为兴奋的经历。
汪永泉多练拳示范,边练边说,很注重理论,他的“内外一致”使我获益一生,也是我得到太极内功的重要途径。
问:听说你已全面掌握了“八方线”的内在逻辑,并练出杨禹廷没说出来的东西,实令人钦佩之至。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吃透太极拳的。在太极拳学的治学精神上,你主张什么?
答:从1974年进入杨禹廷家门,“登堂入室”之后,对传统太极拳认识逐渐深刻。外面有一种说法,说老爷子“口紧”,纯属对杨师不理解。记得在教阴阳转换功夫时,老爷子手把手连说4个月,以后的多年习拳,杨师经常给我复习。
关于“八方线”是太极拳内功上身的精华之响。在我对“八方线”的方向方位有领悟时,问杨师,这么好的内功,×××(指他的早年弟子)为什么不学呢?杨老师感慨良深地说:“他们嫌麻烦!”对“八方线”的学用和传播,我在90年代在多种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八方线的论文,在《精武》发表有《话解八方线》《轻扶八方线》《手脚不离八方线》《修炼的钥匙轻扶八方线》等。
我认为习练传统太极拳要循规蹈矩按太极拳的规律静心修炼,扎扎实实,不要急于求成,要冲淡平和,谦虚作人。
问:“太极十年不出门”。这句话令人望而生畏。你赞同吗?
答:我收徒时一般向学生提出要踏踏实实的修炼20年。悟性好的十年可以把握太极内功。“太极十年不出门”,是先贤制定的授徒时间表,比较合理、准确。
问: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攻下哪一关就可举一反三。四通八达。换句话说:太极拳有母势吗?
答:杨禹廷师鼓励学生的肺腑之言是“一通百通”。他在给我说拳时,强调双脚平松落地,我又体验,将脚放在地上不是踩地,从脚往上松的承传中,又延伸有了“九松十要一虚灵”的一通百通,在修炼放松九大关节的修炼中,我的十个手指和脚趾的小关节也渐渐空松。
杨禹廷83式太极拳共326动,即163个阴163个阳,有揽雀尾、搂膝拗步、云手等八大式,也可以说是母势。经常练拳八门五步,内外双修。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 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循环往返阴阳变化太极内功上身。
问:“一势单鞭不为奇,左右循环乃相宜”这句八卦掌歌诀讲的有道理吗?
答:对八卦掌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天下武术是一家,所有武术都要虚实结合,不能双手平均用力,所以有“单换”“双换”之功,手脚应把握松空。
问:你对太极拳研究有素,你认为王芗斋在《意拳正轨》一书中对太极拳的评价中肯吗?
答:这个问题令人难以对答,很难中肯。
我对王芗斋宗师很敬重。我对《意拳正轨》还没有细读,精读后方可发表意见。话说回来“隔行如隔山”,太极拳有陈、杨、武、吴、孙等五大门派,当时历史尚未细分,但门派是存在的,如吴式拳分为长江南北。王宗师对太极拳的评论不知针对哪一门派而言,只有请武术史学家去评论。
问:丰子恺说:“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对于祝先生的太极学术观点,目前是同声赞成,努力实行的占多数,还是不以为然的占多数?
答: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网上不同观点者只有3%,如果不同意见者有30%,对我们更是一种鼓励。自然太极拳同道仍须不断开拓进取,要花上几代人的努力去传播。
问:有人说祝先生的“松、空、虚、无”所见不过如斯。种种神奇,似乎都是藻饰之词。祝先生可有雅量不予计较或者干脆来个“舍己从人”?
答:“松、空、虚、无”不是空谈,其中有很丰富的内涵。细解松为松柔,柔软筋,松肌肤,空为全体透空,虚为虚灵,周身无处不虚灵,空以外是虚,轻扶是虚的修炼,无是无形无象,在对方看不到动作时,被制的接触点从点中走掉。
太极拳内功层次性强,没有修炼到“松、空、虚、无”境界说也听不明白。
有说藻饰者,何时见到我,请看我双臂在袖筒向内仅手外露,请推袖筒,此时空松,您是推不到胳臂的。
问:人道“学问深时意气平”习太极者亦复如是。祝先生“西山悬磬,雅量高致”对于西安原宝山先生在学术方面的不同意见。心态上能否做到“一羽不能如”?
答:原宝山先生提出来的问题,由于师承不同,他对杨禹廷大师的心法、道法、拳法知之甚少,他的问题不客气地说是表面的。我认为理论研究应坚持由表及里的修为,才会中肯和谐。我的学生王宝义有一篇《浅谈太极拳的力点》洋洋万言,是一篇深研太极力点的论文,对力点认识模糊者可凭此文解惑。
原宝山先生做为一派资深拳家,将问题摆在桌面上探讨,是有勇气而负责任的。可惜他已长辞于世,不能面对面研讨,很可惜。
问:大才少通才。祝先生除太极拳之外,对其它优秀拳法也有所涉猎吗?
答:没有。有武术表演和比赛,我都去观摩,学习各家之长。
问:在祝先生心中。目前谁是太极拳界的领军人物?
答:各家各派有他们自己的领军人物。那些努力练功,在一线勤奋教学者是当代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
问:祝先生为杨禹廷太极拳之代表。你对简化太极拳有何看法?
答:我是杨师崇敬、忠实的追随者。
简化太极拳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成功的教学改革。广大体育爱好者认同,并参加习练。简化太极拳的发展是成功的!传统太极拳心脑练注重内功修炼,简化太极拳肢体练,易学好练有不同的理念。
问:有一种说法——十三势原指用顺其自然的方法修炼吾人之四肢九窍。即老子所云“生之徒+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之谓,而非今日太极拳界俗传的十三个动作或拥、捋、挤、按、左顾、右盼、定之谓。祝先生乃今日太极拳界名家,对此观点,尊意以为然否?
答:太极拳属于武术,但是,太极拳有她的特性,诸如阴阳变转,举动轻灵,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手脚要空,手脚互引,动静开合,手空轻扶,无往非劲等等,总之将拳盘得轻灵圆活为本。但不能只用武术的模式、只以武术的思维和动作。以人类行为练太极拳,成功者可能很少,而人类走路则是先减后加的太极拳练法,如果细心静研究人类行为的动作,离太极入门也就不远了。
问:武术界之最大陋习为保守。祝先生著书立说,反其道而行之,其原动力为何?
答:多年来武术界被误解为保守。实际上,没有一位拳师不想把他的拳艺、对拳的认识、理解和研习以及教学经验传授给求知者。往往是大学生教托儿所,心、口、耳不对路,说的越多越详细对方越听不懂,可能的结论是保守。
我认为刻意保守是不道德的,故弄高深也是不道德的。凡来我处求教者,小学生我讲初级课文,初中生我说中级课程,大学生我授高级课程,根据求教者习拳水平授课。做求知者朋友,将复杂难懂的拳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说明白,这也是功德。
问:祝先生所著之书一版再版,成功之关键在何?
答:《太极内功解秘》两年再版七次,台湾、香港都有出版。有很多朋友读后,来电来信赞扬,也赞扬大公无私,说练拳十年二十载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怎么个练法,读书后明白了。其实我在书中介绍对太极拳的认识,理解,体验,总之说的是真实体会。
透露一点消息:《太极内功解秘》出版时删去上万字,此书将在第八次印刷时全文出版。前购书读者少读上万字,表示歉意。
问:怎样练习才能做到“太极任自然”的上乘境界?
答:自然太极拳须自然练,越自然越好。如吃饭用筷子很自然吧,妇女织毛衣双手持毛衣针很自然吧,生活中轻松的事情太多太多。吴图南强调:修为太极拳者要脱胎换骨。我认为不要刻意去练拳,拳练自然为好。陈长兴宗师说“无往非劲”,心、神、意、气、静、极静,肌肤净极净,可达上乘境界。
问:在推手与技击中怎样分清敌我之阴阳。进而随心所欲?
答:习练太极拳要时时改变双手平均用力的毛病,拳论曰:“接手分清你和我,彼此之间不混合。”如对方进攻是阳,你以虚、空、无是阴,以阴接手便是。久之知阴阳,会操作进而随心所欲。
问:“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句拳经。祝先生是如何理解的?
答:跟上个问题一样,愿同道牢记这句拳诀:“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太极拳练家应有虚实手,不可双臂同时平均用力。
问:如何在推手中杜绝“顶牛”的现象?
答:实对实,力对力就是阳对阳,刚对刚练上几十年也还是“顶牛”。太极拳不是力气活,只有虚对实,意对力,阴对阳,柔对刚,较技才不再顶牛。“顶牛”的问题不是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习练者要多琢磨。
问:太极拳是一门省力的学问。你反复强调的“力点”真的很重要吗?
答:太极拳无往非劲,太极拳的初学者,或者练拳十年八载的,本力不退,周身上下从表及里,神意气,筋骨肌肤,摸何处何处出现力点,说具体些,力点是挨打的点。前问已 解,我的胳臂没有力点,不是不谦虚,为了普及内功,可作出任何动作让你们试验。
二人较技时,接触点上松空、力点消失了,这是太极拳接触点上的功夫,所以我时常提醒同道,循规蹈矩练拳,先贤拳家常说太极功夫在拳里。公园打太极者不在此例,退力的过程是内功上身的过程。全民健身退不退力点不影响健体强身,深研太极内功者一定要退去力点,身体进入松空境界。
问:用意与用劲的区别何在?用意与“懂劲”关系大吗?
答: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懂劲”的劲不是劲力的劲,懂劲是太极拳的术语,如搠劲、捋劲、肘劲……不是劲,是术语。
意大是力,是动意,有时意和劲不好区别,修练不到一定的境界,难以区别意和劲。
问:把“十要”中的“展胸”改为“空胸”是标新立异还是势在必行?
答:展胸是为了吸胸窝以助松肩,我是修炼展胸进而松肩的,同时胸部自然放松。初学者难以把握,去年在网上改为空胸习练,空胸练法易于操作。这是十要中的基本功。
问:怎样理解“四两拨千斤”才正确?
答:“四两拨千斤”是有条件的。前边有“牵动”,“牵动四两拨千斤”(打手歌),牵是动词,阳动,有力,主动的意思。太极内功应把握被动、减法。故用“牵动”一词,配以“舍己从人”惟妙惟肖。“舍己从人”是修炼到高境界的代名词。
问:闻说日前祝先生在寓所将一来访之太极名家轻掷丈外。可否谈谈你当时是怎样做到一触即发的?
答:没有那么神,我家房子仅有40平米。跟学生习练推手掷丈外,不算什么。有来访者扑上来,我本着“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主旨,对方双手劲按我左右上臂,我松一个臂对方趴下,我的口诀是:“对方进攻急,半个身子虚”,对方按空了,当然要飞出去。对方推手用拙力,高手为无力方是很高兴的,便于化拿打发。太极松功修为的人挨何处,何处空松,所以用力进攻吃亏。
问:用太极拳为社会作点事。整体提高全民的身心素质。祝先生愿意向这个方面努力吗?
答:我一直努力用太极拳为社会作点事。我是太极拳技艺的传播者,当然要努力传播推广全民健身的太极拳。我期望有更多的人从习练太极拳中获得健康,为此一年中有几个月奔走在全国各地教拳、讲学,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在为传播太极内功而忙碌。放松小指和大指是不花钱而健康受益的好方法:
1、平时注意放松小指(小指有两条经络,即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小指放松可使胸腹的经络畅通,周身舒服精力旺盛,减灾祛病。
2、在行动中养成挑大指的习惯。走路挑大指不跌跤,少跌跤,减少跌跤几率。特别是老年人,应把握这两个养生、健身的功法。
问:祝先生对太极拳爱好者及推广者可有金石之语相赠?
答:和谐太极,以文会友,忠实继承,科学发展。
——编者
问:祝先生是从何时对太极拳发其景慕之忱。并开始追随杨禹廷先生左右的?
答:杨禹廷讳瑞霖(1887~1982)享年96岁,北京市人。九岁习武,先后拜多位名家为师,壮年已是京城闻名的武术家。精通回汉两门弹腿、少林拳、黑虎拳、八卦掌,对刀、枪、剑、戟、棍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对太极刺杆功夫别有洞天,碰上老爷子手中的杆便动弹不得,想跑则必跌。如今听起来似神话,因此,圈内人没有不知杨禹廷大名的。
杨老师自拜太极大师王茂斋(?~1940年)之后专心太极拳修炼,后来被尊称为太极拳“松空”艺术大师。我为了接近杨老师,先跟他的学生学练83式太极拳。征得老爷子同意后,我于1974年到他家中深造,直至1982年老师仙逝。师母不止一次对我说:“老师拿你当干儿子。”后来他的长孙杨鑫荣到我家也说:“爷爷当你是干儿子。”他还说,“在大场合,我亦要证实这一点。”并让我摄像为证。证明我是跟随杨禹廷老爷子左右时间最长的弟子之一。
问:杨禹廷培育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太极拳大师,请问当年杨老是以何信条律己教人的?还有一个问题,杨禹廷是一个品质高尚。豁达大度的太极名家,关于他的不争名利,团结武林同道的佳话数不胜数,请祝先生一并简略介绍一下?
答:杨禹廷恩师武德高尚在京城是出名的。杨老爷子身后留有《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多位弟子深感师恩为书作序:
门惠丰说:“杨禹廷老师太极拳技艺精湛。没有门户之见,常常引荐学生拜师访友,广学众家之长,显示了杨老师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武德。而可贵的是他不保守,不固步自封,经常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
曹幼甫写道:“于上世纪30年代曾托人介绍欲投其名下,禹廷君谦虚而言:‘上有老师健在,下有诸师兄在前,自己功夫尚浅,不能收徒。’引曹拜王茂斋为师,但禹廷君代师传艺。禹廷对太极拳发展之功绩非小,其艰辛历程亦非一般人可比;其志之坚,其心之减,其学之精,其功之深,传播之广堪为师表。”王培生、李经悟、李秉慈等九位名家弟子也在序中写道:“杨老师以诚、信、谦、和、虚怀若谷、坦荡无私、广结武界善缘,与人较技,点到而止,绝不伤害,敌怨无人,德艺双全。”
关于杨禹廷老师的武德表现,仅举两个例子:早年在北京太庙教学,邻场有位大师对学生说,他(杨老师)教的拳是挨打的拳。此位学生告诉杨师的学生,学生又禀告杨师,杨师说:“咱是挨打的拳”。于是将场地往外挪开,其二,他的弟子马某欲拜吴图南大师为师,杨师领着马某拜在吴图南门下。
这两则轶事,被京城太极拳界人传为佳话。
问:祝先生对太极拳知之甚深,请问是谁为太极拳命名的?
答:关于太极拳命名,诸多练家见仁见智,我承吴图南(1884~1989年)之考证。太极拳叫法,首见许宣平(唐)三十七式。又名长拳,因其滔滔无间也。
(编者注:在杨露禅之前,太极拳旧名绵拳、长拳。“太极拳”二字究竟是从何时取代了以前的称呼?张方先生在《精武》今年七期《人极拳凌空劲阴劲乱采花及其它》一文开头便说:“自清光绪的帝师翁同和给杨露禅演练的拳术命名为太极拳后……”不知是否属实?希望明者提供明确信息。)
问:你是怎么样融合了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三位大师太极心法所长的?
答:太极拳“理为一贯”。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三位大师均尊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因文化素质不同,性格各异,也形成各自大师的风范。
吴图南教学先教定势,每动3~6口气,说推手,二人较技开导学生。要“撒手”松开,勿胶合在一起。小当众传授松功,在教学中贯彻松功意思。我吸收了大师松脚松脚趾的启示。
文革期间,一次我单独去看单吴图南,室中央有一堆被红卫兵刚抄完家的杂物,老爷子自嘲从垃圾堆里找出一分钱和老伴平分,他说:“我是半分堂主人”。吴图南是北平故宫博物院专¨委员、古瓷专家,他有一件柴窑瓷器价值连城,红卫兵抄走后未归还。因某种原因我仅跟他学艺三年,此是我一生中最为兴奋的经历。
汪永泉多练拳示范,边练边说,很注重理论,他的“内外一致”使我获益一生,也是我得到太极内功的重要途径。
问:听说你已全面掌握了“八方线”的内在逻辑,并练出杨禹廷没说出来的东西,实令人钦佩之至。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吃透太极拳的。在太极拳学的治学精神上,你主张什么?
答:从1974年进入杨禹廷家门,“登堂入室”之后,对传统太极拳认识逐渐深刻。外面有一种说法,说老爷子“口紧”,纯属对杨师不理解。记得在教阴阳转换功夫时,老爷子手把手连说4个月,以后的多年习拳,杨师经常给我复习。
关于“八方线”是太极拳内功上身的精华之响。在我对“八方线”的方向方位有领悟时,问杨师,这么好的内功,×××(指他的早年弟子)为什么不学呢?杨老师感慨良深地说:“他们嫌麻烦!”对“八方线”的学用和传播,我在90年代在多种武术期刊上发表有关八方线的论文,在《精武》发表有《话解八方线》《轻扶八方线》《手脚不离八方线》《修炼的钥匙轻扶八方线》等。
我认为习练传统太极拳要循规蹈矩按太极拳的规律静心修炼,扎扎实实,不要急于求成,要冲淡平和,谦虚作人。
问:“太极十年不出门”。这句话令人望而生畏。你赞同吗?
答:我收徒时一般向学生提出要踏踏实实的修炼20年。悟性好的十年可以把握太极内功。“太极十年不出门”,是先贤制定的授徒时间表,比较合理、准确。
问: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攻下哪一关就可举一反三。四通八达。换句话说:太极拳有母势吗?
答:杨禹廷师鼓励学生的肺腑之言是“一通百通”。他在给我说拳时,强调双脚平松落地,我又体验,将脚放在地上不是踩地,从脚往上松的承传中,又延伸有了“九松十要一虚灵”的一通百通,在修炼放松九大关节的修炼中,我的十个手指和脚趾的小关节也渐渐空松。
杨禹廷83式太极拳共326动,即163个阴163个阳,有揽雀尾、搂膝拗步、云手等八大式,也可以说是母势。经常练拳八门五步,内外双修。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 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循环往返阴阳变化太极内功上身。
问:“一势单鞭不为奇,左右循环乃相宜”这句八卦掌歌诀讲的有道理吗?
答:对八卦掌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天下武术是一家,所有武术都要虚实结合,不能双手平均用力,所以有“单换”“双换”之功,手脚应把握松空。
问:你对太极拳研究有素,你认为王芗斋在《意拳正轨》一书中对太极拳的评价中肯吗?
答:这个问题令人难以对答,很难中肯。
我对王芗斋宗师很敬重。我对《意拳正轨》还没有细读,精读后方可发表意见。话说回来“隔行如隔山”,太极拳有陈、杨、武、吴、孙等五大门派,当时历史尚未细分,但门派是存在的,如吴式拳分为长江南北。王宗师对太极拳的评论不知针对哪一门派而言,只有请武术史学家去评论。
问:丰子恺说:“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对于祝先生的太极学术观点,目前是同声赞成,努力实行的占多数,还是不以为然的占多数?
答: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网上不同观点者只有3%,如果不同意见者有30%,对我们更是一种鼓励。自然太极拳同道仍须不断开拓进取,要花上几代人的努力去传播。
问:有人说祝先生的“松、空、虚、无”所见不过如斯。种种神奇,似乎都是藻饰之词。祝先生可有雅量不予计较或者干脆来个“舍己从人”?
答:“松、空、虚、无”不是空谈,其中有很丰富的内涵。细解松为松柔,柔软筋,松肌肤,空为全体透空,虚为虚灵,周身无处不虚灵,空以外是虚,轻扶是虚的修炼,无是无形无象,在对方看不到动作时,被制的接触点从点中走掉。
太极拳内功层次性强,没有修炼到“松、空、虚、无”境界说也听不明白。
有说藻饰者,何时见到我,请看我双臂在袖筒向内仅手外露,请推袖筒,此时空松,您是推不到胳臂的。
问:人道“学问深时意气平”习太极者亦复如是。祝先生“西山悬磬,雅量高致”对于西安原宝山先生在学术方面的不同意见。心态上能否做到“一羽不能如”?
答:原宝山先生提出来的问题,由于师承不同,他对杨禹廷大师的心法、道法、拳法知之甚少,他的问题不客气地说是表面的。我认为理论研究应坚持由表及里的修为,才会中肯和谐。我的学生王宝义有一篇《浅谈太极拳的力点》洋洋万言,是一篇深研太极力点的论文,对力点认识模糊者可凭此文解惑。
原宝山先生做为一派资深拳家,将问题摆在桌面上探讨,是有勇气而负责任的。可惜他已长辞于世,不能面对面研讨,很可惜。
问:大才少通才。祝先生除太极拳之外,对其它优秀拳法也有所涉猎吗?
答:没有。有武术表演和比赛,我都去观摩,学习各家之长。
问:在祝先生心中。目前谁是太极拳界的领军人物?
答:各家各派有他们自己的领军人物。那些努力练功,在一线勤奋教学者是当代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
问:祝先生为杨禹廷太极拳之代表。你对简化太极拳有何看法?
答:我是杨师崇敬、忠实的追随者。
简化太极拳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成功的教学改革。广大体育爱好者认同,并参加习练。简化太极拳的发展是成功的!传统太极拳心脑练注重内功修炼,简化太极拳肢体练,易学好练有不同的理念。
问:有一种说法——十三势原指用顺其自然的方法修炼吾人之四肢九窍。即老子所云“生之徒+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之谓,而非今日太极拳界俗传的十三个动作或拥、捋、挤、按、左顾、右盼、定之谓。祝先生乃今日太极拳界名家,对此观点,尊意以为然否?
答:太极拳属于武术,但是,太极拳有她的特性,诸如阴阳变转,举动轻灵,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手脚要空,手脚互引,动静开合,手空轻扶,无往非劲等等,总之将拳盘得轻灵圆活为本。但不能只用武术的模式、只以武术的思维和动作。以人类行为练太极拳,成功者可能很少,而人类走路则是先减后加的太极拳练法,如果细心静研究人类行为的动作,离太极入门也就不远了。
问:武术界之最大陋习为保守。祝先生著书立说,反其道而行之,其原动力为何?
答:多年来武术界被误解为保守。实际上,没有一位拳师不想把他的拳艺、对拳的认识、理解和研习以及教学经验传授给求知者。往往是大学生教托儿所,心、口、耳不对路,说的越多越详细对方越听不懂,可能的结论是保守。
我认为刻意保守是不道德的,故弄高深也是不道德的。凡来我处求教者,小学生我讲初级课文,初中生我说中级课程,大学生我授高级课程,根据求教者习拳水平授课。做求知者朋友,将复杂难懂的拳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说明白,这也是功德。
问:祝先生所著之书一版再版,成功之关键在何?
答:《太极内功解秘》两年再版七次,台湾、香港都有出版。有很多朋友读后,来电来信赞扬,也赞扬大公无私,说练拳十年二十载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怎么个练法,读书后明白了。其实我在书中介绍对太极拳的认识,理解,体验,总之说的是真实体会。
透露一点消息:《太极内功解秘》出版时删去上万字,此书将在第八次印刷时全文出版。前购书读者少读上万字,表示歉意。
问:怎样练习才能做到“太极任自然”的上乘境界?
答:自然太极拳须自然练,越自然越好。如吃饭用筷子很自然吧,妇女织毛衣双手持毛衣针很自然吧,生活中轻松的事情太多太多。吴图南强调:修为太极拳者要脱胎换骨。我认为不要刻意去练拳,拳练自然为好。陈长兴宗师说“无往非劲”,心、神、意、气、静、极静,肌肤净极净,可达上乘境界。
问:在推手与技击中怎样分清敌我之阴阳。进而随心所欲?
答:习练太极拳要时时改变双手平均用力的毛病,拳论曰:“接手分清你和我,彼此之间不混合。”如对方进攻是阳,你以虚、空、无是阴,以阴接手便是。久之知阴阳,会操作进而随心所欲。
问:“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句拳经。祝先生是如何理解的?
答:跟上个问题一样,愿同道牢记这句拳诀:“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太极拳练家应有虚实手,不可双臂同时平均用力。
问:如何在推手中杜绝“顶牛”的现象?
答:实对实,力对力就是阳对阳,刚对刚练上几十年也还是“顶牛”。太极拳不是力气活,只有虚对实,意对力,阴对阳,柔对刚,较技才不再顶牛。“顶牛”的问题不是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习练者要多琢磨。
问:太极拳是一门省力的学问。你反复强调的“力点”真的很重要吗?
答:太极拳无往非劲,太极拳的初学者,或者练拳十年八载的,本力不退,周身上下从表及里,神意气,筋骨肌肤,摸何处何处出现力点,说具体些,力点是挨打的点。前问已 解,我的胳臂没有力点,不是不谦虚,为了普及内功,可作出任何动作让你们试验。
二人较技时,接触点上松空、力点消失了,这是太极拳接触点上的功夫,所以我时常提醒同道,循规蹈矩练拳,先贤拳家常说太极功夫在拳里。公园打太极者不在此例,退力的过程是内功上身的过程。全民健身退不退力点不影响健体强身,深研太极内功者一定要退去力点,身体进入松空境界。
问:用意与用劲的区别何在?用意与“懂劲”关系大吗?
答: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懂劲”的劲不是劲力的劲,懂劲是太极拳的术语,如搠劲、捋劲、肘劲……不是劲,是术语。
意大是力,是动意,有时意和劲不好区别,修练不到一定的境界,难以区别意和劲。
问:把“十要”中的“展胸”改为“空胸”是标新立异还是势在必行?
答:展胸是为了吸胸窝以助松肩,我是修炼展胸进而松肩的,同时胸部自然放松。初学者难以把握,去年在网上改为空胸习练,空胸练法易于操作。这是十要中的基本功。
问:怎样理解“四两拨千斤”才正确?
答:“四两拨千斤”是有条件的。前边有“牵动”,“牵动四两拨千斤”(打手歌),牵是动词,阳动,有力,主动的意思。太极内功应把握被动、减法。故用“牵动”一词,配以“舍己从人”惟妙惟肖。“舍己从人”是修炼到高境界的代名词。
问:闻说日前祝先生在寓所将一来访之太极名家轻掷丈外。可否谈谈你当时是怎样做到一触即发的?
答:没有那么神,我家房子仅有40平米。跟学生习练推手掷丈外,不算什么。有来访者扑上来,我本着“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主旨,对方双手劲按我左右上臂,我松一个臂对方趴下,我的口诀是:“对方进攻急,半个身子虚”,对方按空了,当然要飞出去。对方推手用拙力,高手为无力方是很高兴的,便于化拿打发。太极松功修为的人挨何处,何处空松,所以用力进攻吃亏。
问:用太极拳为社会作点事。整体提高全民的身心素质。祝先生愿意向这个方面努力吗?
答:我一直努力用太极拳为社会作点事。我是太极拳技艺的传播者,当然要努力传播推广全民健身的太极拳。我期望有更多的人从习练太极拳中获得健康,为此一年中有几个月奔走在全国各地教拳、讲学,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在为传播太极内功而忙碌。放松小指和大指是不花钱而健康受益的好方法:
1、平时注意放松小指(小指有两条经络,即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小指放松可使胸腹的经络畅通,周身舒服精力旺盛,减灾祛病。
2、在行动中养成挑大指的习惯。走路挑大指不跌跤,少跌跤,减少跌跤几率。特别是老年人,应把握这两个养生、健身的功法。
问:祝先生对太极拳爱好者及推广者可有金石之语相赠?
答:和谐太极,以文会友,忠实继承,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