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指标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aowang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免疫学指标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免疫学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之间的免疫学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中IgA(4.05±0.57)g/L、IgG(14.73±2.29)g/L、IgM(2.10±0.29)g/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4±0.11)g/L、(5.23±0.76)g/L、(1.12±0.01)g/L,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免疫学指标检测的方法,能够准确发现患者和健康者之间的指标水平差异,在疾病诊断当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免疫学指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表现为炎性滑膜炎。该病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手足小关节上的侵袭性、对称性、多关节性关节炎症,通常合并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外器官受累等情况,容易造成关节畸形、关节功能丧失等不良后果,对患者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这种疾病,尽早明确诊断和积极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恢复均有明显的作用。由于该病属于免疫性疾病,因此患者體内的免疫学指标也会发生显著的改变。所以通过免疫学指标检测,可辅助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研究了免疫学指标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6-63岁,平均年龄为(40.7±3.4)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在27-64岁,平均年龄为(40.8±3.2)岁。两组比较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观察组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经过血清学指标检测、临床症状检查、X线片检查等综合确诊,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正常,无明显疾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疾病或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2周内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或固醇激素类药物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均行免疫学指标检测,使用日本东芝公司的东芝2000生化分析仪,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均进行免疫学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之间的免疫学指标水平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处理,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用T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IgA(4.05±0.57)g/L、IgG(14.73±2.29)g/L、IgM(2.10±0.29)g/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4±0.11)g/L、(5.23±0.76)g/L、(1.12±0.01)g/L,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慢性免疫系统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关节滑膜炎。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更高,同时容易反复发作,会造成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患者致残。该病具有慢性进展的特点,因而对该病早期明确诊断,并采用抗类风湿病变药物积极治疗,能够使患者病情进展得到延缓,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由于该病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注重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往血清学指标通常比该病进展更为滞后,因此经血清学指标确诊时患者病情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应当找到一种敏感度、特异度更高的检查方法,从而尽早诊断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一向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重要指标,不过该指标虽然敏感度高,但是特异性较低,在其它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当中,也可能表现为阳性,因而容易发生漏误诊的情况。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学指标,能够对人体体液免疫情况加以反映。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免疫性疾病,发病后会引起免疫学指标的改变。因此通过检测这些免疫学指标,能够通过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判断患病情况,进而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gA、IgG、IgM等免疫学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可利用免疫学指标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情况,能达到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免疫学指标检测的方法,能够准确发现患者和健康者之间的指标水平差异,在疾病诊断当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兴,栗占国,李茹,等.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8,22(4):220-223.
  [2]龙瑞文,周烨,吕蔚然,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miR-146a、miR-155、Ets-1以及IRAK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免疫学,2017,37(2):115-120.
  [3]马方伟,刘敏,孙燕玲,等.血清RF与抗-CCP抗体浓度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120-124.
  [4]薛雄燕,黄少珍,潘练华,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3):92-9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核素动态显像对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46例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患者均清除残余甲状腺并且实施高剂量131Ⅰ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均清除残余甲状腺并且治疗转移病灶,对患者实施高剂量131Ⅰ治疗。采取核素动态显像方式测定患者的唾液腺损伤情况。对比两组中患者的唾液腺-腮腺99TC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膝关节镜微创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于我院接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对其进行对比治疗。对照组接受中药外敷及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关节镜下给予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研究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内进行。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数据明显,分别为97.5%、77.5%,P<0.05
期刊
【摘要】目前骨缺损修复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异体骨及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等多种材料,自体骨存在供区骨量不足,不能大规模应用的缺点,异体骨组织结构不够完整,而且后期可能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及吸收速率与成骨速率不一致等多种问题,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及其化学组成与人体骨组织十分相似,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既能克服自体骨供区骨量不足及异体骨的免疫排斥反应的缺点,成为目前骨缺损修复材料的优选材料,本文就目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眼底病患者采用玻璃体给予注射贝伐单抗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药物治疗,同期观察组则应用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vs对照组:94.59% vs 75.68%,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更低,而logMAR BCVA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眼底病患者采用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可有效改善视力和眼压并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在经过临床药学干预以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样本选取时间从2018.12开始,截止到2020.12,从本院呼吸内科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抗生素使用方案,研究组则需要进行临床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中,在经过临床药学干预以后,研究组患者在抗生素费用、抗生素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原学检测率方面得到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随机筛选44例,按病历编号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针灸推拿)和实验组(针灸推拿+黄芪桂枝五物汤)各22例,比较治疗效果及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联合四黄散外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患者均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以双盲法分为两组,患者均接受中医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实验组额外增加四黄散外敷治疗,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明显,总有效率为97.14%,而对照组治疗只有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高血压并发症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门诊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心脑血管重大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糖控制的实际效果比较难,但是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等重大事件的检出率。  【关键词】全科医学管理;高血压并发症;防治;临床  引言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胃溃疡伴发胃出血病人在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的同时应用铝碳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从我院共计选取88例胃溃疡合并胃出血展开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即对照组(n=44例,单独行奥美拉唑)和观察组(n=44例,联合行铝碳酸镁、奥美拉唑),将康复速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彻底止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大剂量奥施康定(剂量超过80mg/12h)联合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62例恶性肿瘤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抗癌治疗外,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施康定联合应用华蟾素胶囊镇痛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用奥施康定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止痛效果、KPS及临床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