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变化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s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通过检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发生静脉危象前后不同时段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浓度变化,旨在探讨TF、TFPI能否应用于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早期诊断.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均由中南大学动物实验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兔的处置严格按照动物医学伦理学标准.2.动物模型制备:所有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均构建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模型.其中实验组在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成功后予以结扎静脉以阻断皮瓣静脉回流造成静脉危象,对照组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术后不进行静脉结扎.术后观察兔的生命体征及皮瓣的变化。

其他文献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尚不理想[1].DKK-1(dickkopf-1)是Wnt信号通路的一种拮抗剂,但DKK-1在胃癌发生中的生物学效应尚未阐明,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DKK-1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拟手术切除胃癌患者78例,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男50例,女28例;年龄32~ 74(平均51.6
期刊
目的 观察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的相关结合蛋白2(Gab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蛋白及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Gab2与P13 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9例ESCC、27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ab2、PI3K、Akt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Gab2蛋白及m
本研究旨在观察FSP27基因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鼠抗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购自Southem-Biotech公司;RNA Trizol试剂盒购自Invitrogen公司.2.带Fsp2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细胞感染:构建的重组体慢病毒包含鼠Fsp27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对HSCs进行慢病毒感染.根据慢病毒中GF
期刊
在静脉桥血管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由于血管内皮损伤、管腔血流机械应力和氧气浓度增大等一系列因素的改变,导致局部损伤的血管分泌各种细胞因子作用于损伤或移植血管处,激活多种信号通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由分化状态(收缩型)转化为去分化状态(合成型)后反应性过度增殖、迁移,导致管腔重塑、狭窄[1].我们采用VSMC的特异性平滑肌22α(SM22α)启动子/增强子嵌合体,构建靶向大鼠VSMC哺乳动物雷
期刊
目的 探讨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与不同引流方式下梗阻性黄疸(OJ)大鼠部分肝切除术(PH)后肝再生差异的关系.方法 12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70%肝切除组(Control组)、梗阻性黄疸未引流切除组(OJ组)、梗阻性黄疸内引流切除组(ID组)、梗阻性黄疸外引流切除组(ED组).术后0、4、12、24、48、72 h等时间点检测大鼠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残肝组织FXR
我们报道1例颜面部外伤后异物误诊病例,系首诊医生为紧急止血缝合创口,忽略创口内异物残留可能性;再诊时医生问诊也不够详细且未及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异物材质影响成像、摄片时间等多方面原因所致,提示对类似病例应详细询问受伤时情况并认真检查伤口,尽量结合影像学诊断以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期刊
有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许多肿瘤中被磷酸化激活,而激活的EGFR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能将一系列细胞外生长因子信号传导到细胞内,是维持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复发的重要条件[1].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活性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详细临床及病理诊断资
期刊
目的 观察RNA干扰(RNAi)靶向下调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基因表达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0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TM RNAi Max将Stathmin 小干扰RNA (siRNA)转染至BGC803细胞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Stathm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
脐带Wharton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WJ-MSCs)是新型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向骨、脂肪、肝细胞分化[1].研究证实WJ-MSCs免疫原性低[2-3].本实验旨观察WJ-MSCs能否促进大鼠肝脏再生.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足月新生儿脐带(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获产妇及家人知情同意.成年SD大鼠(武汉大学动物研究中心).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CD44、CD1
期刊
目的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出肿瘤抑素相关肽T42肽,然后用基因工程重组菌pgex-4t-t使其高效表达,并提取纯化T42肽,观察其抗肝癌细胞活性.方法 用人工合成T42基因,将其链接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构建表达载体pgex-4t-t42,将该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培养,采用几丁质柱亲和层析纯化T42肽.在体外对肝癌细胞进行噻唑蓝(MTT)实验,实验分4组:T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