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教学点滴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学期我遵照学校领导的安排,兼上了学校书法兴趣小组的课。为此我把授课过程中的点滴感受跟大家分享:从古至今,老百姓评判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就是习惯看他写字的好坏。可见,这就是书法传统深入人心的表现所在。但这样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却在信息时代日渐式微。我们不能沉醉与现代工具的便利之中而忘记了自身的文化使命,我们有责任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幸的是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做出把书法课纳入学校总课程设置的重要举措,也配备了相应的书法教材、练习本,书法教学将作为小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承担着汉字标准化、规范化、艺术化的重任。为了传承好这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把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的训练视为重中之重
  在现今与语文教材配套的作业练习中,少有出现有关笔画、笔顺、结构类的题型,检测也不作具体要求。这样教师在思想上自然就放松了。对于难写易错的字,虽然教师一笔一画地教,但缺乏到位的训练,所以出现学生写字时的“横七竖八”、“东倒西歪”。学生对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形成规律性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讲”后必须要有扎实“练”的时间,练中琢磨,练中评鉴。书法课教学可以先从这基本的教学内容入手。我刚上书法兴趣课时,学生报名的报名签名表就可以见证我所言非虚:
  2 细心观察汉字随文出现时机,合理调整形近字、音近字同写
  我发现不管是语文教材还是书法课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字”编排欠合理现象。有些字还没要求会写,可是遇到了又不得不写,而老师又没有教写,学生就照着写了,如果学生刚开始就写错了,即使后面花了很大力气,书写习惯还是难以改变。此外,有的字完全可以提前书写,如写“玉”字时把“王”字放在同一个时段书写,把一些形近字、音近字同时书写,一来能让学生识记字形,二来能让学生辨析字义,这样也就减少了学生对形近字、音近字的混淆了。我在进行书法教学时,细心观察汉字出现时机,减少教材编排中“欠合理”的干扰,促使学生书法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我在书法兴趣小组活动中,首先要求学生写对,错的就一票否决,一个错字写得再好还是一个错字,对语文的学习没什么帮助。其次要求学生写正,有好多学生写的字都歪着,有的是坐姿歪着,有的是书本歪着,有的是握笔姿势有问题......导致写出来的字也歪着。再次要求占格,格子占不好影响美观,有人偏左,有人偏右,有人偏下......好多人都不习惯把字放格子中间,也包括我在内。然后才要求学生注意笔画笔顺,字的间架结构,因为只有掌握好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写出来的字才站得稳。最后才要求他们写得美观。这就得认真练习,不断比较,找出不满意的地方,在写下一个字时及时更正,这样边写边比,边比边写。会越写越美观。要彻底改变为完成作业而赶时间写字的情况。
  3 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坚持不懈的适时提醒,培养正确的写字习惯
  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很多人认为敲击键盘以及点击鼠标就能出现自己想要的字体,既美观又方便,何必费力地去练习书写呢?即便教师和家长重视学生(孩子)的写字,但对孩子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提醒甚少。比如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学生中就有好多学生书写时的执笔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规范;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注意书写时的坐姿。有的别着脚,有的再抖脚,有的把脚放凳子的横档上,有的偏着头......
  可见,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写的结果和数量,而忽视了正确写字的握笔、坐姿如何。因此,我在书法教学中不只关注学生书法作品质量,还重视正确写字方法指导。再次还出现一个难题就是:教师是教了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写字姿势,但学生坚持不住,写一会儿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可见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习惯。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4 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热情,创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写字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学习书法是在正确写字的基础上对汉字的艺术性形成初步的模仿能力、评鉴能力,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一项传统途径。如果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失去了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热情的手段,书法课是枯燥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我在书法教学时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兴趣:
  (1)书法课中设立书法作品评鉴,一些传世作品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展示。
  (2)不失时机地讲述书法名人故事。
  (3)参观部分书法爱好者的书法绘画艺术展。
  (4)在课堂上边写边自我鉴赏。
  (5)写好后同桌相互鉴赏。
  (6)在小组中评比鉴赏。
  (7)把各组的优秀作品在全兴趣小组展示。
  (8)让他们亲身体验成就感。
  (9)在互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确定更高的努力目标。
  (10)依据上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举办学生书法展,提供书法展示平台。在“六一”办了书法展。
  (11)关注各级公益少儿书画赛讯息,鼓励学生精心准备,积极参加。
  (12)创设学校、班级浓郁的书法氛围。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写出的字有明显改观。如下图:
  5 练就教师写字基本功,提升书法课教师素养
  (1)夯实教师写字基本功。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漂亮、规范的板书,甚至还出现错别字、异体字。此外对学生作业的评语,有时还出现“个性化”色彩,学生在这样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便对汉字产生错误的认识,以致养成潦草书写的习惯。教师要规范写字,会写漂亮字,不断汲取中华书法艺术的营养,形成较高的书法艺术功底,这样书法课才会有底蕴,才会精彩。 就为了这点,我也抽时间自己写了。不为别的,就为了给他们上书法课。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学生写自己先要写。在写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难度值确实比较大,因为平时我写的都是“我”字体,自己知道就行,真要是一笔一划去写,还拿不准哪里要出头,哪里不出头,哪横长哪横短......这就逼着我去写,去看,去思考。
  (2)充分备课,规范科学地上课。教师对待书法课容易出现课前不备,课后不反馈,随心所欲,导致教学中就字论字,缺少趣味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有的枯燥难懂;有的不着边际;有的只是搬几条陈腐的书写规则敷衍了事……防止书法课教學的随意性。而我所授课的书法兴趣小组,学生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年级,这就逼我课前一定得认真备课,授课过程一定得规范,课后还一定得反思。不然很难驾驭课堂。
  随着书法纳入学校总课程设置,书法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的作用会日益显现。不过写一手好字绝非一早一夕的事。在当今这个键盘、鼠标大行其道,钢笔疏远,毛笔淡忘的信息化时代,我呼吁每一位书法教师应该花大力气探索总结书法教学中的方法和得失,营造一片“书法艺术”的校园文化氛围。因为这不仅不会与你的教学背道而驰,相反还会收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试想如果学生把字写好了,我们就不需再为学生写的错别字、自造字、模糊字、潦草字.......而头疼了。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自学能力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认为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三方面入手,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自学方法;自学习惯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他们往往对未来世界充满强烈的认知欲望。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本身在学校所获得知识就有限,加上
期刊
【摘要】国防是一个国家综合力量的重要体现,当代国际竞争激烈,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是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国际竞争的有力保障。国防建設的基础是国防教育,学校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学历史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树立国防观念、不断提高国防素质,为建设祖国强大的国防打好基础,培养国防后备力量。  【关键词
期刊
随着党和国家坚定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越来越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全社会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却很少关注孩子们心理素质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决定的,要做合格的人才,必须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保持,21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作为"望生成才"的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肩挑重担,任重而道远。  1
期刊
【摘要】“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⑴联系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感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⑵展示过程,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⑶拓展空间,变封闭性教材为开放性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材;联系生活;探究材料;开放素材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
期刊
学数学的目的是在于应用数学。而在课堂中恰当地联系我们生活素材,即便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勤学好学的习惯和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根据已知的数学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动脑、小组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既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期刊
【摘要】通过“德”“智”“紧”的字理析解,引典及名言,让学生明白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关键词】如何;成为;合格;小学毕业生  今天我跟大家聊一个话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想与同学们解读分享三个字。  第一个字“德”  “德”分解为彳(行的半文,在此表示行为),十(用横竖表示端正、正值),罒(目的横倒),一、心,会意为行正(行为端正),目直(目不斜视),心一(用心专一),這就
期刊
【摘要】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国家之间的竞争,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青年人创新能力的竞争。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而学校是培养创新
期刊
长期以来,习作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老师们心中永远的一块心病,也是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的积累太少,没有生活源泉,加上学生家庭教育缺乏,文化底蕴浅,导致学生习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1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每一个学生特点的教育,要尽可能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理想的发展,成为老师及家长所期望的“优生”,成为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创建爱的氛围;全面发展;以活动促优  很多人认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才是优生,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在某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也算作优生。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
期刊
【摘要】中国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而教师的教育信念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起着统帅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来自南宁、桂林、柳州、梧州、贺州等广西不同地区的近50名中学英语教师的信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从教师信念的界定、教师对教育、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学习方式的理解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信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教师之间的信念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