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混凝土制作中,外加剂与水泥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水泥是主要的组成成分,其粘合水化作用,使多种组成成分有效粘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以及其他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主要对其性能进行调和,使混凝土质量更符合建筑材料的相关要求。但外加剂并不是随意加入到其他组成成分中,一起进入制作环节就可以的,外加剂的种类、数量以及与水泥的适应性都要经过仔细设计和实验。尤其是与水泥的适应性方面更是要注意,相关人员在制作之前,要增加两者的实验频率,找到这两者最适合的状态。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
引言
混凝土外加剂在与水泥结合在一起时,表现出适应性不强的现象其实都是有影响因素的,如果能克服这些因素,这两者之间会适应的更好,水泥在凝结时,不会出现异常,混凝土的性能表现也会提高。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分析。
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影响因素
1.1水泥方面的因素
水泥并不是组成成分单一的材料,在生产中也会加入调凝剂之类,以保证水泥性能,再加上其本身的颗粒级配、矿物组成和碱含量等方面的差异,都会使水泥性能表现有差异,所以当其与外加剂不适应时,要从两者自身上找原因。在水泥方面,首先在颗粒级配上,在添加了大量减水剂这种外加剂并保持固定不变的基础上,颗粒级配中比较低的颗粒含量会对水泥浆体流动性产生影响,后者和前者呈现正相关关系[1]。这是因为这种低级配的水泥颗粒会对减水剂产生吸附作用,而水泥颗粒含量越高,意味着吸附作用就越强,吸附的减水剂也越多。而减水剂的浓度还会对这种流动性的保持效果和时间进行控制,后者和前者呈正相关。再看调凝剂使用方面,有很多调凝剂本身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和水泥结合后,水泥的固化效果和速度都会受到影响,将这种水泥和外加剂结合,水泥依旧会出现凝固,但只要外力一作用,水泥的这种凝固就会出现问题,更严重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一点也不能相互适应。在水泥中加入某些成分以加强水泥性能,这是水泥生产中常用的手段,但这些复杂的成分会对外加剂适应性产生问题,继而影响两者在混凝土中的结合。另外水泥的矿物组成成分也会对外加剂的吸附能力和分散效果产生影响,继而混凝土在进行塌落度实验时,总是出现实验失败结果。水泥中的碱含量会对外加剂的种类选择以及塑化作用产生影响,从而两者不太相容。最后水泥的生产时间是否短暂,也会影响外加剂的作用效果,当时间过短时,水泥的凝聚力强,外加剂如减水剂的减水率就会降低,两者作用在混凝土中时,就会出现不适应效果,时间过长,水泥不新鲜,凝聚力不强了,但减水剂作用在其上的效果依旧很差。
1.2外加剂方面因素
在外加剂方面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加剂本身,另一种则是掺加技术引起的。对外加剂本身进行分析,分析对象有两种,减水剂和缓凝剂,前者的种类和复掺会对其与水泥适应性产生影响,在种类上,主要指的是萘系类,这种类型的减水剂性能主要受工业萘磺化程度影响,毕竟减水剂的分散能力和减水率以及对缩聚反应都受萘环数量影响[2]。而这种类型的减水剂聚合度更是会对水泥的塑化过程产生影响,并且减水剂的作用状态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但总而言之,萘系类减水剂都会对其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产生影响。关于减水剂种类方面,还有氨基磺酸盐以及聚羧酸类,这些类型的减水剂整体性能要好一些,在作用发挥中受到的限制也较少,与水泥的适应性也相对较好,但萘系类减水剂有时还会在混凝土制作中应用,所以相关人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择优使用。在复掺上,主要指的是这三种减水剂之间进行综合使用,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功能上的叠加,反而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和水泥的适应性也会变差。在缓凝剂使用上,有的缓凝剂会导致混凝土凝固不符要求,但还有些缓凝剂能改善假凝的水泥,会对其溶解度产生的影响。在外加剂掺加技术上,主要指的是和其他成分相比,外加剂掺加顺序,这会对其塑化效果产生影响,经多次试验,发现在其他成分添加之后,再加入这些外加剂,作用效果会好一些,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也更强。
2、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改善措施
要改善外加剂与水泥在混凝土制作中的适应性,要分别从这两项入手,将改善措施落实在很多方面,包括一些小细节上。本文提到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对外加剂掺入时间进行控制,使其保塑性能不会降低。所以要杜绝先掺或同掺方法,滞水法是可取的[3]。
其二,外加剂有时受水泥性能影响太大,有一部分原因是外加剂的含量太少,所以可以在不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使外加剂在大量使用后,混凝土中依旧有富余的外加剂。
其三,在利用复合外加剂时,要对每种外加剂本身性能进行研究,避免出现复掺问题,要发挥复合外加剂不同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优势,使添加的外加剂能逐渐受到水泥的适应。如此复合外加剂的作用效果才会体现在混凝土成品中[4]。
其四,在配置一些外加剂时,所使用的减水剂和缓凝剂以及保塑剂等,都要在种类性能以及含量上符合配置要求,配置出的外加剂,一定要经过实验,才能用在混凝土制作商,如此才会与水泥更好适应。
其五,在水泥方面,制作的水泥在混凝土中进行溶解时,以及在后期与外加剂作用,进行水化凝固时,都要注意硫酸离子的含量,它会对水泥溶解速度和凝固时间和速度以及效果均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酸根离子的含量不宜过高。这些都是在水泥生产环节得到控制的,水泥制作商要注意。
其六,对磨机内物料温度进行控制,这些物料中就有掺加了调凝剂的水泥,这些调凝剂的性质本身不太稳定,会在温度变化的同时,改变自身组成成分,进而对减水剂产生不相容以及假凝问题,比如二水石膏向半水石膏以及硬石膏的转变,都会使水泥与减水剂无法适应[5]。
其七,混凝土组成成分都要在质量和性能上得到保证,尤其是水泥,水泥的流变性和反应性都要符合配置要求,如此在水量消耗,以及水泥本身损耗上才会得到控制,水泥總的使用量就会降低,减水剂的使用量也不会发生变化。另外水泥和减水剂这些外加剂的适应性保证都是通过实验完成的,所以要不断进行实验,试验成功时的水泥类型和含量以及外加剂种类和掺加量以及搅拌技术等方面就要作为参考依据。
其八,当外加剂与水泥之间不相容时,会使混凝土表现出的减水效果以及和易性等性能产生影响,如果是在混凝土材料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加入活性粉煤灰,来改善混凝土性能,使混凝土内部的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更好。
结语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高低,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重视起这两种材料的适应性问题,并在材料选择和实验设计上做足功课。
参考文献:
[1]李琼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分析[J].四川水泥,2017,(06):19.
[2]宋良瑞.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双向适应性分析[J].混凝土,2013,(04):90-93.
[3]刘志玲.对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248.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
引言
混凝土外加剂在与水泥结合在一起时,表现出适应性不强的现象其实都是有影响因素的,如果能克服这些因素,这两者之间会适应的更好,水泥在凝结时,不会出现异常,混凝土的性能表现也会提高。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分析。
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影响因素
1.1水泥方面的因素
水泥并不是组成成分单一的材料,在生产中也会加入调凝剂之类,以保证水泥性能,再加上其本身的颗粒级配、矿物组成和碱含量等方面的差异,都会使水泥性能表现有差异,所以当其与外加剂不适应时,要从两者自身上找原因。在水泥方面,首先在颗粒级配上,在添加了大量减水剂这种外加剂并保持固定不变的基础上,颗粒级配中比较低的颗粒含量会对水泥浆体流动性产生影响,后者和前者呈现正相关关系[1]。这是因为这种低级配的水泥颗粒会对减水剂产生吸附作用,而水泥颗粒含量越高,意味着吸附作用就越强,吸附的减水剂也越多。而减水剂的浓度还会对这种流动性的保持效果和时间进行控制,后者和前者呈正相关。再看调凝剂使用方面,有很多调凝剂本身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和水泥结合后,水泥的固化效果和速度都会受到影响,将这种水泥和外加剂结合,水泥依旧会出现凝固,但只要外力一作用,水泥的这种凝固就会出现问题,更严重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一点也不能相互适应。在水泥中加入某些成分以加强水泥性能,这是水泥生产中常用的手段,但这些复杂的成分会对外加剂适应性产生问题,继而影响两者在混凝土中的结合。另外水泥的矿物组成成分也会对外加剂的吸附能力和分散效果产生影响,继而混凝土在进行塌落度实验时,总是出现实验失败结果。水泥中的碱含量会对外加剂的种类选择以及塑化作用产生影响,从而两者不太相容。最后水泥的生产时间是否短暂,也会影响外加剂的作用效果,当时间过短时,水泥的凝聚力强,外加剂如减水剂的减水率就会降低,两者作用在混凝土中时,就会出现不适应效果,时间过长,水泥不新鲜,凝聚力不强了,但减水剂作用在其上的效果依旧很差。
1.2外加剂方面因素
在外加剂方面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加剂本身,另一种则是掺加技术引起的。对外加剂本身进行分析,分析对象有两种,减水剂和缓凝剂,前者的种类和复掺会对其与水泥适应性产生影响,在种类上,主要指的是萘系类,这种类型的减水剂性能主要受工业萘磺化程度影响,毕竟减水剂的分散能力和减水率以及对缩聚反应都受萘环数量影响[2]。而这种类型的减水剂聚合度更是会对水泥的塑化过程产生影响,并且减水剂的作用状态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但总而言之,萘系类减水剂都会对其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产生影响。关于减水剂种类方面,还有氨基磺酸盐以及聚羧酸类,这些类型的减水剂整体性能要好一些,在作用发挥中受到的限制也较少,与水泥的适应性也相对较好,但萘系类减水剂有时还会在混凝土制作中应用,所以相关人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择优使用。在复掺上,主要指的是这三种减水剂之间进行综合使用,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功能上的叠加,反而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和水泥的适应性也会变差。在缓凝剂使用上,有的缓凝剂会导致混凝土凝固不符要求,但还有些缓凝剂能改善假凝的水泥,会对其溶解度产生的影响。在外加剂掺加技术上,主要指的是和其他成分相比,外加剂掺加顺序,这会对其塑化效果产生影响,经多次试验,发现在其他成分添加之后,再加入这些外加剂,作用效果会好一些,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也更强。
2、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改善措施
要改善外加剂与水泥在混凝土制作中的适应性,要分别从这两项入手,将改善措施落实在很多方面,包括一些小细节上。本文提到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对外加剂掺入时间进行控制,使其保塑性能不会降低。所以要杜绝先掺或同掺方法,滞水法是可取的[3]。
其二,外加剂有时受水泥性能影响太大,有一部分原因是外加剂的含量太少,所以可以在不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使外加剂在大量使用后,混凝土中依旧有富余的外加剂。
其三,在利用复合外加剂时,要对每种外加剂本身性能进行研究,避免出现复掺问题,要发挥复合外加剂不同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优势,使添加的外加剂能逐渐受到水泥的适应。如此复合外加剂的作用效果才会体现在混凝土成品中[4]。
其四,在配置一些外加剂时,所使用的减水剂和缓凝剂以及保塑剂等,都要在种类性能以及含量上符合配置要求,配置出的外加剂,一定要经过实验,才能用在混凝土制作商,如此才会与水泥更好适应。
其五,在水泥方面,制作的水泥在混凝土中进行溶解时,以及在后期与外加剂作用,进行水化凝固时,都要注意硫酸离子的含量,它会对水泥溶解速度和凝固时间和速度以及效果均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酸根离子的含量不宜过高。这些都是在水泥生产环节得到控制的,水泥制作商要注意。
其六,对磨机内物料温度进行控制,这些物料中就有掺加了调凝剂的水泥,这些调凝剂的性质本身不太稳定,会在温度变化的同时,改变自身组成成分,进而对减水剂产生不相容以及假凝问题,比如二水石膏向半水石膏以及硬石膏的转变,都会使水泥与减水剂无法适应[5]。
其七,混凝土组成成分都要在质量和性能上得到保证,尤其是水泥,水泥的流变性和反应性都要符合配置要求,如此在水量消耗,以及水泥本身损耗上才会得到控制,水泥總的使用量就会降低,减水剂的使用量也不会发生变化。另外水泥和减水剂这些外加剂的适应性保证都是通过实验完成的,所以要不断进行实验,试验成功时的水泥类型和含量以及外加剂种类和掺加量以及搅拌技术等方面就要作为参考依据。
其八,当外加剂与水泥之间不相容时,会使混凝土表现出的减水效果以及和易性等性能产生影响,如果是在混凝土材料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加入活性粉煤灰,来改善混凝土性能,使混凝土内部的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更好。
结语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高低,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重视起这两种材料的适应性问题,并在材料选择和实验设计上做足功课。
参考文献:
[1]李琼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分析[J].四川水泥,2017,(06):19.
[2]宋良瑞.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双向适应性分析[J].混凝土,2013,(04):90-93.
[3]刘志玲.对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