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还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as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地像被千军万马踩踏过,铁板一般,又经风刮日晒,简直要赶跑最后一滴希望。这就是我们的庄稼地,我们就在这里活。
  轭和绳索在耕牛的脖子上“嘎吱嘎吱”响,耕牛脖子上的皮褶子朝后压了一层又一层。耕牛左右两侧的长绳,自木轭至铁犁,紧绷得简直要冒出火花,不时地吱吱尖叫,弹出一小股一小股的尘土。我曾经害怕这两股长绳会被挣断,伸手摸了摸它们,抚慰它们的紧张和艰辛,手指头却被烫了一下,慌忙缩手——这样的一根长绳勒不死贫穷,但一定能勒死软弱。那时候的父亲尚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年轻力壮,再野蛮的带角牛也被他驯服得服服帖帖。手执宽大闪光的镰刀从麦地的这头割到那一头从不弯腰,怒吼一声便可举起一块磐石放置到越升越高的墙壁上……那时候的父亲毫不软弱,他活着,我们就更好地活着。耕牛在前头,父亲在后头,从春天到冬天,他们从来没有分开过。我想起故乡,便想起黄土地;我想起黄土地,便想起父亲和耕牛在一起奋争劳作的情景。是的,黄土地在,便有父亲在,黄牛在,希望在。
  贫困是最狡猾的敌人,它铁石心肠,极其顽固,既有形又无形,无孔不入,变化多端,从不会让我家的灯光变得更加明亮,也从不会让我们的衣衫在人群里显得更加光鲜一些。贫穷使我沉默寡言,因为它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我心里憋着一股劲,喊不出来;有时候贫穷也使我恐惧,它紧紧地捂住希望,让一天时间变得同一个月般漫长难捱。
  我来到庄稼地帮助父亲分散土肥、播撒种子,偶尔手扶木轭,默默地同耕牛并肩作战,希望用内心的悲悯和安慰减轻它劳作时的痛苦与不安。这时候,我的心里也会滋生出一种恐惧感,担心耕牛在平凡常见的躯壳里发生一番变异,在它最不可忍受的那一刻,长啸一声,牛皮撕裂,从中奋争出一匹神骏,马蹄哒哒,长鬃飞扬,倏忽而去,如强弩利箭,如闪电晃动地平线,再也不肯回头,直到消逝在它梦想已久的大草原。慢牛变快马,会吗?我们顿顿给它端吃端喝,怕风吹着它,怕雨淋着它,在更多的日子里是把它当圣物一样供养起来。清理牛毛使其若绸缎般光滑,抚摸两只牛耳朵使其舒服得打一个并不寒冷的哆嗦。它想生小牛就让它生小牛,它想亮一嗓子就让它亮一嗓子,直到它老得抬不动自己的四只牛蹄子,也舍不得卖。等它病死的时候,全家人都为它抹眼泪、心里沉甸甸地吃不下饭——它会变成马跑掉吗?它会舍得离开我们吗?它会在梦里梦见自己应有的乐园吗?它会后悔在我们家里当一头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老黄牛吗?它不会,永远不会,即使劳作永远不是享受,它也不会,它的沉默就是承诺,它的承诺就是行动。我们虽然不知道它在哪里出生,但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会清楚它将在哪里死去。我所害怕的原来并不是牛马之变,而是久久难以驱散的贫困之顽固。
  这种恐惧其实我一直说不出口,当大家都在奋力顽强劳作的时候,我说不出口。不爱劳作的人可以说,想远走高飞的人可以说,想象力丰富的人也可以说。人可以变,可以走,但耕牛不会,它们只会消失,我对耕牛的想象实际上并不公平,损伤了它的光荣。后来最先变的是我,最先走的也是我。父亲、母亲、老黄牛,全都留在原来的黄土地上。我写完信寄走,父母亲一定会在故乡给我回信,我倾倒信封,耕牛的哞哞叫声也会从中飘荡出来。我举起手,垂下手,閉眼也能摁下那串电话号码,只想在城市的孤独、骄躁中听一听故乡的心跳。我从来没有失望过,因为老黄牛虽然真的消失了,而我的父亲母亲都还在我生命的中心地带等着我,盼着我,祝福着我,以及他们所有离开他们的孩子。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过去的一些恐惧多么可笑:我们的房屋怎么会被大风吹走呢?我们的麦田怎么会突然着火呢?我们的苹果树怎么会只开花不结果呢?我们的大白鹅怎么会“呼啦啦”地全部飞走,要到云朵里产蛋孵化呢?我们装在口袋底的硬币怎么会磨破衣服,要去增添富人家的财富呢?父亲说:我们都还在;母亲说:我们都还在;父亲母亲带着房屋、麦田、苹果树、大白鹅和贴身的硬币对我们说:我们都还在!
  是的,他们都还在,它们都还在,即便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日益苍老和苍茫,他们带着它们,都还在。父母恒在,子女远游。经历过所有的恐惧和幸福,经历过异域他乡的风雨和繁花,我希望自己最后的愿望只有一個:叶落归根——我要紧紧地拥抱着白发苍苍的父亲母亲说:我们都在这里!
  (编辑 之之)
其他文献
翻譯家林纾家乡有一个训导,是建宁人氏,这个人有一个习惯,就是爱当众脱袜子,袜子脱掉以后,还不停地用手指去抠脚上的泥垢,给人的感觉十分不爽。有一天,咸丰皇帝即将驾临,这个训导便和其他众官员一起到驿亭迎接,但等了好大一会儿,皇帝也没有来,官员们便环坐倾谈,继续等待。一坐下来,那个训导的老毛病就又犯了,他一边脱袜子,一边与他人闲谈,并用一根细绳将靴子、袜子绑在了案柱上,而且绑了好几圈,又扎扎实实地系好。
海伦·凯勒说:“我一直在哭,一直在哭,哭我没有新鞋子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人没有脚……”看到这句话,我心里一惊,我不也曾为没有鞋子穿而哭泣吗?  不久前,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恼中。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可职称还是没评上。尽管别人都劝我说,评不上的因素很多,谁也不能否认我的工作成绩,可是我还是感觉很没面子。糟糕的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我觉得自己的表情都有点冷若冰霜了。  那天我茫然地推着车子去菜市场,心
王县长因为要到市政府去参加环保座谈会,所以早上一到办公室就拎包朝外走,边走边叫司机。办公室的马主任闻声后,一溜小跑来到楼下王县长的奥迪车旁,熟练地拉开车门。王县长也很习惯地钻进车,一屁股坐在后排的右座上。马主任正欲关车门,王县长突然大喝一声:“怎么搞的?”马主任心里一惊:自己开车门的姿势很标准啊,数年如一日,一直是这样,今天怎么啦?马主任正疑惑间,见王县长指指车前面的挡风玻璃朝他说:“看看那是什么
儒家文化,将内与外分得很清楚,这一点很值得注意。虽然孟子教导我们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这种“推恩”的思想,在实行起来,的确是大打了折扣,我们还是对亲人更好,对熟人次之,对陌生人就比较冷漠。说白了,我们的内心,还是画了一道明显的杠杠,哪是“内”,哪是“外”,泾渭分明。  我们知道,儒家是按照血缘亲疏来处理人际关系的,这就是有内有外的理念依据。儒家讲孝悌,孝悌其实就是“内”
在封建社会,登科出仕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没有考取功名的白丁难有一番作为。但在晚清时期,却有一位叫徐寿的“白丁”,他毅然放弃科举另辟蹊径,自学成才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成为公认的近代科技巨匠。  1818年,徐寿出生在无锡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聪明伶俐,尤喜工艺制作,以“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闻名乡里。但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母亲督促他收敛心性勤习诗书,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徐寿谨遵母命
大王乌贼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之一,也是海洋里最聪明、最会保护自己的大型神秘动物之一。  大王乌贼和抹香鲸都是深海中深潜的王者。体长18米,体重2-3吨的大王乌贼与体长达20米,体重50吨以上的抹香鲸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大王乌贼和喜欢过群体生活的抹香鲸一旦相遇,抹香鲸通常会千方百计将其弄死,然后分食之。  大王乌贼的眼睛足有脸盆大,在海底能准确判断出抹香鲸的位置,然后选择溜之大吉。  科学家拍
盲目地跟從
期刊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黄叶萧萧,西风疏窗,那一句淡淡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饱含多少幽怨惆怅,足令落花无语,流水难言。时光如水,逝去的不光是韶华,还有韶华中的人、事、物。  1912年冬天,刚刚中学毕业的周瘦鹃和年轻美丽的务本女校的学生周吟萍相识了。多年后,当两人都已至白发暮年,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一次的相识,最终涅成那句“当
黄叶风中纷飞  苍凉地歌舞  小草在路边干枯  蜷缩着身子,打量着  散漫的脚步  田野一派沉静  红红火火的光景  要等待明年了啊  那村庄,那小河  笼着薄暮  仿佛一幅安详的画图  停步——放眼  寥廓的天地间  小路静默地绵延  向着那岁月的深处  夜来听雨  夜来听雨  说不清什么样的心绪  曾经的相遇别离  追寻和进取  回首恍如一场梦  一出戏剧  ——默默无语  人生行旅  几多酸
苍山,听起来很美,是我故乡的名字。那里不产酒,更不藏酒,但家家必有两口窖。一口是祖传的井窖,用来贮藏红薯;一口是临时搭的棚窖,用来贮藏白菜。有了这两口窖,便如同藏了至宝,过冬才有底气,日子才算殷实。  记事起,老房后山就有一口井窖,张开大口在山野静寂着。母亲天天嘱咐年幼的我别靠近,说窖里住着长虫。我最怕长虫,便躲得远远的,避开了被窖吞下的危险。不知祖上哪辈开掘了这窖,年年秋季经父亲清理干净后,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