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十月庚子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25公里尼山附近),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夏历二月十一日,享年七十三岁。
孔子博物館藏,明前期作品, 绢本设色,工笔重彩,纵166.5厘米,横85厘米,款署“李唐”,朱文印三方。
图绘孔子及其弟子共二十一人,并绘山石树木瀑布流水。图中孔子居主体位置,体形宽大,慈眉善目、礼冠玄衣、手执如意,端坐于山间的石台之上。左侧一弟子毕恭毕敬,拱手聆听孔子教诲。右边三弟子侍立,山下绘十六弟子或手捧竹简,或抚琴瑟,或相互交谈,三五成群,正沿山路向孔子施教处行进,人物刻画生动形象,用笔细腻,比例准确,衣纹简练,用钉头鼠尾描,用色主宾有别,主体人物设色厚重,将视线牢牢引向孔子。景写远山空灵峻秀,松树繁茂宛如华盖,象征孔子的尊贵地位。旁出杏树一枝,巧妙呼应了“杏坛讲学”的典故。树下流泉飞瀑,又将视线引向众弟子,山石嶙峋,迂回曲折,又呈现了孔子“弟子弥众”的现象。整幅作品布局严谨,线条精细,设色鲜明,人物众多,形神具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图中孔子形象高大威严,符合《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的记载。《论语·述而》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些记载说明孔子身高1.9米,魁梧健壮,威严中显出仁德,严厉中露出慈祥也突出了孔子的至圣先师身份。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集华夏思想文化之大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政治上核心思想为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并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
画像背景苍松是孔子非常欣赏的植物。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的高洁品质正是孔子所赞赏的,因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可以看出谁是真正的君子。《阙里文献考》载:“石壁下老松盘曲,文杏杂列,先圣执如意,凭几讲授。弟子拱立受教者一人,执香炉立者一人,拱手侍者二人;群聚讲业者十有六人,内一人抱琴,三人执卷,余或拱手,或敛袖,或曳杖,或行相问答。凡弟子在列者二十人。宋李唐画。”画作虽有《阙里文献考》记载为宋代李唐画,但于宋代李唐画作相比较,画风存在较大差异,经鉴定乃是明人仿李唐之名而作,实为明代早期画作。
孔子像是孔府旧藏文物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组文物,塑造孔子形像是我国艺术表现的一項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最早的孔子像应是西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在蜀修学宫时所刻,最早的孔子画像应是东汉桓帝建孔子庙时所绘。东汉时,山东嘉祥武氏祠“孔子见老子”的画像石,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较早的孔子形象。此后历朝各代又涌现出了许多历代著名的绘画名家,如唐代闫立本、吴道子、周昉,南唐堇源、卫贤、王齐翰,宋代石恪、高克明、李公麟、王瓘、马远、梁楷,元代画家赵孟頫。明代画家吴伟、吴彬,清代画家黄慎等,都创作过以孔子及弟子为内容的绘画作品。孔子及其弟子也成了这些文人画家喜欢表现的人物。
孔氏后裔府第,历来就有收藏孔子画像的传统。孔子四十七代孙孔傅著《东家杂记》,“今家庙所藏画像,衣燕居服,颜子从行者,世谓之小影,于圣像为最真。近世所传,乃以先圣执玉麈,据曲几而坐,或侍以十哲,而有持棕盖、捧玉磐者,或列以七十二子,而有操弓矢、披卷轴者,又有乘车、十哲从行图”。说明在宋代孔庙就收藏有孔子画像,可惜未能流传下来,幸好孔子的裔孙将其中几幅摹刻在石上,使我们今天在孔庙的圣迹殿内还能够看到那时孔子的形象。一幅传为晋顾恺之画,即孔傅所说“小影最真”者,有两方刻石,一为宋代孔子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立石,一为宋代孔子四十九代孙孔瑀刻石;一幅传为吴道子画,宋时也称“小影”,孔子凭几而坐,十弟子侍立左右。一幅名司寇像,孔子戴司寇冠;一幅名行教像,孔子拱手佩剑,均传为吴道子作,摹刻时代不详。
明清时期,孔府收藏的孔子像已有八幅。据《阙里文献考》记载:“家见藏纸本像三,绢本者五。纸本者一为燕居像,失名;一为唐吴道子画司寇像;一为明蜀惠王朱申鑿摹吴道子司寇像。绢本者,一为宋人摹吴道子司寇像,有明神宗书宋高宗赞;一为杏坛讲礼像,石壁下老松盘曲,文杏杂列,先圣执如意,凭几讲授,弟子拱立受教者一人,执香炉立者一,,拱手侍者二人,群聚讲业者十有六人,内一人抱琴,三人执卷,余或拱手,或敛袖,或曳杖,或行相问答,凡弟子在列者二十人,宋李唐画;一为观欹器像,明郭翊画;一为冕旒像,皆失名。”到民国时,已充实收藏十三幅。
孔府旧存十三幅孔子画像中,绢本九幅,为冕旒像、宋高宗赞司寇像、两幅燕居像和两幅三圣像、观欹器图、杏坛讲学图、讲学图。纸本四幅,孔子行教像、两幅明蜀王赞司寇像、三圣像。其中九幅作于明代,三幅作于清代。十三幅孔子像除冕旒像外均保存较好,其中的十一幅孔子画像现藏于孔子博物馆,另外两幅明蜀王赞司寇像现藏山东博物馆。
孔子博物館藏,明前期作品, 绢本设色,工笔重彩,纵166.5厘米,横85厘米,款署“李唐”,朱文印三方。
图绘孔子及其弟子共二十一人,并绘山石树木瀑布流水。图中孔子居主体位置,体形宽大,慈眉善目、礼冠玄衣、手执如意,端坐于山间的石台之上。左侧一弟子毕恭毕敬,拱手聆听孔子教诲。右边三弟子侍立,山下绘十六弟子或手捧竹简,或抚琴瑟,或相互交谈,三五成群,正沿山路向孔子施教处行进,人物刻画生动形象,用笔细腻,比例准确,衣纹简练,用钉头鼠尾描,用色主宾有别,主体人物设色厚重,将视线牢牢引向孔子。景写远山空灵峻秀,松树繁茂宛如华盖,象征孔子的尊贵地位。旁出杏树一枝,巧妙呼应了“杏坛讲学”的典故。树下流泉飞瀑,又将视线引向众弟子,山石嶙峋,迂回曲折,又呈现了孔子“弟子弥众”的现象。整幅作品布局严谨,线条精细,设色鲜明,人物众多,形神具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图中孔子形象高大威严,符合《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的记载。《论语·述而》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些记载说明孔子身高1.9米,魁梧健壮,威严中显出仁德,严厉中露出慈祥也突出了孔子的至圣先师身份。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集华夏思想文化之大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政治上核心思想为仁和礼,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并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
画像背景苍松是孔子非常欣赏的植物。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的高洁品质正是孔子所赞赏的,因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可以看出谁是真正的君子。《阙里文献考》载:“石壁下老松盘曲,文杏杂列,先圣执如意,凭几讲授。弟子拱立受教者一人,执香炉立者一人,拱手侍者二人;群聚讲业者十有六人,内一人抱琴,三人执卷,余或拱手,或敛袖,或曳杖,或行相问答。凡弟子在列者二十人。宋李唐画。”画作虽有《阙里文献考》记载为宋代李唐画,但于宋代李唐画作相比较,画风存在较大差异,经鉴定乃是明人仿李唐之名而作,实为明代早期画作。
孔子像是孔府旧藏文物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组文物,塑造孔子形像是我国艺术表现的一項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最早的孔子像应是西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在蜀修学宫时所刻,最早的孔子画像应是东汉桓帝建孔子庙时所绘。东汉时,山东嘉祥武氏祠“孔子见老子”的画像石,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较早的孔子形象。此后历朝各代又涌现出了许多历代著名的绘画名家,如唐代闫立本、吴道子、周昉,南唐堇源、卫贤、王齐翰,宋代石恪、高克明、李公麟、王瓘、马远、梁楷,元代画家赵孟頫。明代画家吴伟、吴彬,清代画家黄慎等,都创作过以孔子及弟子为内容的绘画作品。孔子及其弟子也成了这些文人画家喜欢表现的人物。
孔氏后裔府第,历来就有收藏孔子画像的传统。孔子四十七代孙孔傅著《东家杂记》,“今家庙所藏画像,衣燕居服,颜子从行者,世谓之小影,于圣像为最真。近世所传,乃以先圣执玉麈,据曲几而坐,或侍以十哲,而有持棕盖、捧玉磐者,或列以七十二子,而有操弓矢、披卷轴者,又有乘车、十哲从行图”。说明在宋代孔庙就收藏有孔子画像,可惜未能流传下来,幸好孔子的裔孙将其中几幅摹刻在石上,使我们今天在孔庙的圣迹殿内还能够看到那时孔子的形象。一幅传为晋顾恺之画,即孔傅所说“小影最真”者,有两方刻石,一为宋代孔子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立石,一为宋代孔子四十九代孙孔瑀刻石;一幅传为吴道子画,宋时也称“小影”,孔子凭几而坐,十弟子侍立左右。一幅名司寇像,孔子戴司寇冠;一幅名行教像,孔子拱手佩剑,均传为吴道子作,摹刻时代不详。
明清时期,孔府收藏的孔子像已有八幅。据《阙里文献考》记载:“家见藏纸本像三,绢本者五。纸本者一为燕居像,失名;一为唐吴道子画司寇像;一为明蜀惠王朱申鑿摹吴道子司寇像。绢本者,一为宋人摹吴道子司寇像,有明神宗书宋高宗赞;一为杏坛讲礼像,石壁下老松盘曲,文杏杂列,先圣执如意,凭几讲授,弟子拱立受教者一人,执香炉立者一,,拱手侍者二人,群聚讲业者十有六人,内一人抱琴,三人执卷,余或拱手,或敛袖,或曳杖,或行相问答,凡弟子在列者二十人,宋李唐画;一为观欹器像,明郭翊画;一为冕旒像,皆失名。”到民国时,已充实收藏十三幅。
孔府旧存十三幅孔子画像中,绢本九幅,为冕旒像、宋高宗赞司寇像、两幅燕居像和两幅三圣像、观欹器图、杏坛讲学图、讲学图。纸本四幅,孔子行教像、两幅明蜀王赞司寇像、三圣像。其中九幅作于明代,三幅作于清代。十三幅孔子像除冕旒像外均保存较好,其中的十一幅孔子画像现藏于孔子博物馆,另外两幅明蜀王赞司寇像现藏山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