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不同的,所以,不可避免在课堂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犯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善于变“错”为宝.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逐步得到新知识的生成.本文中阐述了学生在课堂中会发生的几种常见错误类型,并加以充分的实例论证,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错误生成的过程与精彩之处.
  【关键词】犯错;错误类型;错误生成;诱导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于灵活、多变、抽象.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题时出现错误是无法避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以新的理念,新的态度去面对,并进行对错误新的探索和研究,化弊为利.由此可见,课堂中的错误是新知识生成的宝贵资源.
  数学差错的实质,是思维活动出现了障碍,其根源在于思维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将数学课堂中的差错分为以下几类进行探討,分析新知识在课堂中的生成过程,以及体会错误生成知识的精彩之处.
  错误类型一:数学思维不够严密.主要表现为以偏概全、用特殊代替一般,转化不等价,分类不完全及疏忽隐含条件等.
  例1若lgx lgy=2lg(x-2y),求log2xy的值.
  错误解法xy=(x-2y)2(x-y)(x-4y)=0
  x=y或x=4ylog2xy=0或log2xy=4.
  评述:这是比较典型的常见错误.疏忽了真数x,y,x-2y>0这个关键的条件.
  正确的思路若x=y>0,则x-2y=-y<0,不符合,舍去.若x=4y,x-2y>0,则x-2y=2y>0,符合,这时xy=4,所以log2xy=log24=4.
  教师可以通过错误,让学生加深对真数大于0这一重要条件的利用,避免今后再犯这种不必要的低级错误,增强学生解题的严密性.
  错误类型二:数学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为有的数学问题解法较多,而学生选择的方法较为烦琐,甚至将问题复杂化,导致出错.
  例2sinα=45,且α为第二象限角,求tanα2的值.
  解法1sinα=452tanα21 tan2α2=45tanα2=2或12.
  解法2sinα=45cosα=-35
  tanα2=±1-cosα1 cosα=±2.
  解法3sinα=45tanα=-432tanα21-tan2α2=-43
  tanα2=2或-12.
  解法4sinα=45cosα=-35tanα2=1-cosαsinα=2.
  评述:这些是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解法1、2、3没有考虑α的范围,导致了增解.如果考虑了角的范围,解法1、2、3依旧非常烦琐.但是解法4就规避了这种问题,简捷、准确.
  教师可以利用错误及时引导学生,不受思维定式束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方向,灵活辩证地选择解题方法.
  错误类型三:数学思维不够深刻.主要表现为对已知条件、隐含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刻,对数学方法认识肤浅.
  例3求函数y=2x 4-x2的值域.
  错误解法4-x2≥0-2≤x≤2.令x=2cosα,则y=4cosα 2sinαy=25sin(α φ)-25≤y≤25.
  评述:这种错误解法主要是对“三角”代换的认识肤浅造成的.过程中令x=2cosα却没有考虑到α的范围.没有认识到y=25sin(α φ)的值域受到α φ范围的影响.
  正确的解法令x=2cosα(0≤α≤π)y=25sin(α φ)sinφ=255>0,及cosφ=55>0,
  不妨取φ=arcsin255,得-4≤y≤25.
  利用这样的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抓住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挖掘更有价值的解题条件,实现已知到未知的转化.
  错误类型四:数学思维缺乏创造性.表现为学生不能运用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正确地预测结果,不能根据实际背景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方法解题.
  例4求limn→∞12! 23! 34! … n-1n! n(n 1)! 的值.
  解题思路1观察“和式”分母是关于n的高阶,可以猜测极限为0.
  解题思路2观察“和式”前有限项的值,可以猜测12! 23! 34! …=12 13 18 …→1,可以猜测极限值为1.
  解题思路3观察“和式”的形式和数列中的裂项相消求和方法很像,所以利用裂项相消可得n(n 1)!=1n!-1(n 1)!,极限为1.
  评述:思路1用分母作为感性材料,忽略了分子的情况,导致猜测错误.思路2用前有限项的极限作为感性材料,抓住了极限的本质特征,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思路3的做法更加规范,线索明确.教师可以利用这类错误,让学生体会到极限的本质思想,从本源上理解数列的极限定义,回归了学习数学的本质.
  总之,教师在学生发生错误时应该积极地面对,善待学生的错误.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错误中找到自信,找到解题的方法,体会数学带来的乐趣.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错误让课堂更加精彩”!让我们在错误中进步,在错误中获得正确的知识.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应追求解法自然,然而,对于同一道题,往往因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解法,但无论哪一种解法,都是人的一种思维自然生成的过程.在数学例题、习题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解题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关键词】解题;自然;思维能力;培养  一、题目再现  在学习人教版“24.1.4圆周角”后,对教材安排的例4的教学进行了反思,题目及教材
【摘要】我国清代文艺学者刘熙载先生在《艺概·文概》一书中说:“起、承、轉、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我认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规律探究类专题活动课程也可适用.  【关键词】起承转合式;研究单;规律探究类  “规律探究类”课其目的不仅在于通过探究后获得结论,更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经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设计思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矛盾冲突,则数学知识就没有魅力.通过将矛盾冲突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点的欲望,增强学生解决数学知识点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矛盾冲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旨在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矛盾冲突;初中数学;教学影响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
【摘要】减负增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是减负与增效的唯一途径.对于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教師要通读教材,对教学内容有精准的认识,把握课堂的“音准”;其次,在课堂教学节奏上要合理安排快节奏教学和慢节奏教学,把握课堂的“节奏”;再次,在课堂教学语言上要做到规范、简洁、生动、幽默,创造优美的“旋律”,教师要当一名“指挥家”,既要统揽全局,又要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和灵魂,是高中数学知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因此,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要给以足够重视.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如何优化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优化教学;策略  对于每一知识模块的新授课,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事情.然而掌握好高中数学概念是高中生学好数学的
【摘要】“青果在线”是由常州市教育局主办、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承办、全市的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注册使用的一个较为成熟的交互性公共服务平台.本文就以“青果在线”为例,阐述在新型交互平台下广大高中学生和教师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交互平台;青果在线;学习模式  一、青果在线的主要构成与学习模式  “青果在线”是由教育局牵头,经过常州市百位优秀教师和技术人员几年的努力,构建的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优质
【摘要】数学竞赛题的解题技巧十分灵活,解答一个问题,方法的选择常常决定解题的速度和成败.“旋转变换”就是一把巧妙的钥匙,准确、灵活地运用这把钥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竞赛;钥匙  旋转变换是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按一定方向旋转某个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简称旋转.它的主要性质有:旋转前后,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在初中数学各级各类竞赛中,我们常碰到借助
【摘要】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方式进行分析,提出注重激趣,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注重探索,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以及注重互动,提升学生的运算质量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注重激趣;注重探索;新课程背景;高中学生;运算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高中学生却普遍存在着运算能力不佳,运算质量较差等方面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需要注重
【摘要】在等比数列求和一节的教学中,有一道求和的题目,多数数学教师按照参考答案的分类方法讲解,本文对该题解答进行反思并发现其中的错误,进而加以纠正.  【关鍵词】求和;等比数列;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