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思想对于外界环境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心理学家一直认为喜怒哀乐这种高级情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的特有功能,其他动植物是不具有这种情感表达方式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事例打破了人们的原有观念,科学研究表明,不仅人类对于外界环境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动植物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动物是具有大脑和肌体的,能通过肌体的感觉来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那么植物呢?植物没有生命和肉体,它们是如何对外界做出生理感应的呢?下面,本文就通过音乐对植物的影响事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植物对外界的反应。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中叶起,很多事例都显示外界环境是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印度一个科学家通过音乐对花草做的试验,这位科学家每天坚持不懈地在花园中演奏小提琴,结果发现花园中的花草比其他地方的花草长得更加茂盛,这一奇特现象吸引了这位科学家的兴趣,于是专门开辟了一片水稻实验田,每天对着水稻播放交响乐,一个月后发现听过音乐的水稻比其它水稻长势更好,由此这位科学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由此也揭开了音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探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到这一研究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法国科学家通过音乐培育出2.5公斤的超大番茄,抑或是我国科学家通过音乐来进行中草药种子的处理等事例,无不证明着同一个结论,即:植物也是有感情的,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问题的初步探究:音乐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
音乐影响植物的生长这一观点一提出,就引起了科学界和生物学界的广泛研究,没有思维器官、没有感觉意识,音乐是如何促进植物生长的呢?通过科学工作者的不断深入探讨,最后将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乐符能够与某些植物细胞达到共振效果。音乐是由多种不同的乐符构成的,通过乐符的排列结合、高低音的变换来形成动听的音律;植物是由无数的植物细胞构成的,每一种植物细胞都对应一个氨基酸分子,当音乐中的音符以一定的规律振动发声时,植物体内的一些对应细胞就会在氨基酸的作用下与之形成共鸣,形成多数植物细胞与外界音符共振的情景,促进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同时适当的音波还可以对细胞的分化起到一个很好的助力作用,植物体内的细胞分化速度越快,对植物本体和果实的生长就越有利。
2.音乐对植物进行了能量的传递。声波是一种充满美感和节奏感的机械波,在音乐通过声波作用于植物的过程中,声波会发生热效应和化学效应,通过这些效应对植物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加快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速度和吸收效率。
3.音乐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研究发现,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播放音乐,可以刺激植物叶面的气孔,增大气孔与外界的有效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的质量,为植物自身的成长积累更多的能量,最终达到促进植物本体和果实共同生长的目的。
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用来证明音乐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够用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呢?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利,在对植物播放一些不适当的音乐之后,植物会呈现出明显的萎靡现象,甚至会影响植物果实的产量。也就是说,不同的植物在对音乐的喜好上也各有千秋,适当的音乐有利于植物生长,不适当的音乐阻碍植物的生长。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分析:植物对音乐的选择性
通过多次试验,科学家最终得出结论:不同的植物喜好不同的音乐。比如说玉米喜欢古典音乐,番茄喜欢舒缓音乐,而黄瓜喜欢传统的箫声。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的话可以看出大部分植物喜欢节奏比较有规律的舒缓的音乐,而厌恶无规律的噪音较大的音乐;同时植物对音乐的音量大小也有讲究,在这方面轻音乐优于重音乐,古典音乐优于现代音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植物对音乐爱好的差异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规律性。我们在初步探究的过程中就发现音符会与植物细胞产生共鸣,进而在频率上达到共振,从这一方面来讲,规律性、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更容易满足这一条件,更容易引起二者的互动。
2.匹配性。植物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可以使自身产生一定的变异,但外界环境的刺激是有一定条件的。从音量大小上来讲,过强的声波会导致细胞直接死亡,中等的音量对细胞分裂会产生抵制作用,只有低声波才有利于刺激细胞分裂,从这一方面来讲,轻音乐比重音乐更有优势,古典音乐比现代音乐更具竞争力。
四、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应用
充分利用音乐对植物的作用,可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效益,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每天清晨让含羞草听25分钟的传统音乐,有助于提升它的生长速度;每天早上给黑藻听半个小时的轻音乐,有助于黑藻的自身繁殖。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充分认识到音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后,一些农业科学研究发达的国家逐渐将声音辅助手段运用到作物的生产中,开展实质性的生产实践。通过音乐,既可以让有益于人类的植物大幅度提高产量,又可以让有害于人类的植物大幅度缩减产量,对于有益的植物来讲这无疑是一次肥料革命,而对农业生产中有害植物的抑制则可视为是一种农药革命。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中叶起,很多事例都显示外界环境是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印度一个科学家通过音乐对花草做的试验,这位科学家每天坚持不懈地在花园中演奏小提琴,结果发现花园中的花草比其他地方的花草长得更加茂盛,这一奇特现象吸引了这位科学家的兴趣,于是专门开辟了一片水稻实验田,每天对着水稻播放交响乐,一个月后发现听过音乐的水稻比其它水稻长势更好,由此这位科学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由此也揭开了音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探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到这一研究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法国科学家通过音乐培育出2.5公斤的超大番茄,抑或是我国科学家通过音乐来进行中草药种子的处理等事例,无不证明着同一个结论,即:植物也是有感情的,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问题的初步探究:音乐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
音乐影响植物的生长这一观点一提出,就引起了科学界和生物学界的广泛研究,没有思维器官、没有感觉意识,音乐是如何促进植物生长的呢?通过科学工作者的不断深入探讨,最后将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乐符能够与某些植物细胞达到共振效果。音乐是由多种不同的乐符构成的,通过乐符的排列结合、高低音的变换来形成动听的音律;植物是由无数的植物细胞构成的,每一种植物细胞都对应一个氨基酸分子,当音乐中的音符以一定的规律振动发声时,植物体内的一些对应细胞就会在氨基酸的作用下与之形成共鸣,形成多数植物细胞与外界音符共振的情景,促进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同时适当的音波还可以对细胞的分化起到一个很好的助力作用,植物体内的细胞分化速度越快,对植物本体和果实的生长就越有利。
2.音乐对植物进行了能量的传递。声波是一种充满美感和节奏感的机械波,在音乐通过声波作用于植物的过程中,声波会发生热效应和化学效应,通过这些效应对植物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加快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速度和吸收效率。
3.音乐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研究发现,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播放音乐,可以刺激植物叶面的气孔,增大气孔与外界的有效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的质量,为植物自身的成长积累更多的能量,最终达到促进植物本体和果实共同生长的目的。
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用来证明音乐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够用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呢?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利,在对植物播放一些不适当的音乐之后,植物会呈现出明显的萎靡现象,甚至会影响植物果实的产量。也就是说,不同的植物在对音乐的喜好上也各有千秋,适当的音乐有利于植物生长,不适当的音乐阻碍植物的生长。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分析:植物对音乐的选择性
通过多次试验,科学家最终得出结论:不同的植物喜好不同的音乐。比如说玉米喜欢古典音乐,番茄喜欢舒缓音乐,而黄瓜喜欢传统的箫声。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的话可以看出大部分植物喜欢节奏比较有规律的舒缓的音乐,而厌恶无规律的噪音较大的音乐;同时植物对音乐的音量大小也有讲究,在这方面轻音乐优于重音乐,古典音乐优于现代音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植物对音乐爱好的差异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规律性。我们在初步探究的过程中就发现音符会与植物细胞产生共鸣,进而在频率上达到共振,从这一方面来讲,规律性、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更容易满足这一条件,更容易引起二者的互动。
2.匹配性。植物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可以使自身产生一定的变异,但外界环境的刺激是有一定条件的。从音量大小上来讲,过强的声波会导致细胞直接死亡,中等的音量对细胞分裂会产生抵制作用,只有低声波才有利于刺激细胞分裂,从这一方面来讲,轻音乐比重音乐更有优势,古典音乐比现代音乐更具竞争力。
四、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应用
充分利用音乐对植物的作用,可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效益,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每天清晨让含羞草听25分钟的传统音乐,有助于提升它的生长速度;每天早上给黑藻听半个小时的轻音乐,有助于黑藻的自身繁殖。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充分认识到音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后,一些农业科学研究发达的国家逐渐将声音辅助手段运用到作物的生产中,开展实质性的生产实践。通过音乐,既可以让有益于人类的植物大幅度提高产量,又可以让有害于人类的植物大幅度缩减产量,对于有益的植物来讲这无疑是一次肥料革命,而对农业生产中有害植物的抑制则可视为是一种农药革命。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