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厥阴肝经论治寒热错杂型痛经临床观察

来源 :光明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0303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六经辨证从足厥阴肝经探讨寒热错杂型痛经患者的诊疗思路及使用乌梅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60例纳入寒热错杂型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优思悦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经期前10天使用乌梅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痛经改善情况及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厥阴经论治,使用厥阴病总方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痛经疗效十分显著,能够减轻经期小腹疼痛
其他文献
陈新瑜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近30年,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知名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重庆市中医院名中医,其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陈新瑜教授强调扶正为根本,扶正固本当贯穿疾病治疗始终,以疏肝理气、健脾补肺、益气养阴为治法,以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为基本方,并选用部分温阳化积散结与抗肿瘤的中药组成复方,灵活应用,随症加减,多获良效。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为早期识别RMP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就诊的14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自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组(80例)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组(68例)。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热时间(>7 d)、肺部影像学检查、肺部啰音、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并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组
目的观察百合固金汤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所致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肺癌伴咯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止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百合固金汤,服药2周,观察2组咯血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肝肾功。结果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显示,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分析补肾安胎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早期先兆流产脾肾亏虚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早期先兆流产脾肾亏虚证患者共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补肾安胎汤。比较2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雌激素监测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监测指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雌激素监测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监测指标比较,P>0.05;而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
近年来,卵巢早衰发病率逐步升高,国内外对卵巢早衰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进展,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卵巢功能衰竭,出现闭经、不孕等症状,西医目前对卵巢早衰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此病也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激素替代疗法,此方法有很大的不良作用,因此还需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对此病有极大的优势,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且不良作用小,此文针对中医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120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将其分为痰浊内阻、脾虚湿盛、气滞血瘀、肝肾阴虚4个证型组,探讨各证型与血脂代谢异常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脂血症脾虚湿盛型表现为高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脾虚湿盛和痰浊内阻型均具有较高的三酰甘油(TG)水平;痰浊内阻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以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升高为主;气滞血瘀型除具有较高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外,
目的研究黄芪白术汤加减对便秘患儿结肠传输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148例便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均74例。对照组口服乳果糖,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白术汤加减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结肠传输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78.38%;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结肠排空时间均缩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儿外周血CD8<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原治蛔厥及久泻久利之证,因其寒热刚柔同用,被历代医家作为厥阴病主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此文基于六经辨证探讨乌梅丸治疗腹痛、畏寒验案2则并分析其病因病机,以期为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益气升陷法是指应用补气和升提的药物,治疗气虚下陷证,临床应用广泛,工作中发现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常伴有气虚导致大气下陷或中气下陷的症状,这部分患者辨证为气虚下陷证,采用“益气升陷”方药治疗,能够明显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对“益气升陷”法的理论溯源进行梳理,对其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其现代研究做了详细论述,并列举治疗验案1则,探讨“益气升陷”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又逐渐发展,形成了中医学因“地域”“个体”“时间”而不同治疗疾病的特点。随着时代变迁,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方式和方法较古代产生了较大差异。此文从“人候”“气候”“时候”“节候”“地候”“物候”角度重新阐述了三因制宜的现代认识,并提出整体观仍是治疗现代疾病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