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沟通思想和心灵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在课堂上的“热闹”的“讨论”。方法本身是不应该具有优劣之分的,关键是教师怎样结合自身条件、学生情况、课型特点灵活运用。
  关键词: 阅读; 教学; 沟通
  当下的学生,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更多的追求了快餐,很少能静下心来阅读了,这是学生的处境。而另一方面,课程改革后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成了很多投身高中新课改的语文教师苦恼的问题,这又是教师的处境。过去的语文教学,教师手握教参,掌握话语霸权,习惯于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当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时,我们却面对着另一种不应该看到的场面:教师刻意避免讲授,其主要工作是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两人一队、三人一窝,问题一出,刹时间人声鼎沸。但仔细听听,孩子们所说的,不是重复教参的解释,就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甚至是无稽之谈。而教师除了连声叫好之外似乎已退出了教学活动。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不反思,应该怎么理解新课标中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课堂上那热闹的“讨论”就是“对话”吗?难道“自主、合作、探究”的本质一定要如此形式化的展现吗?是不是学生的情感投入强度与思维训练强度更应该成为评价学生参与水平的标准呢?
  很多语文教师之所以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师意识的迷失,主要因为我们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只愿意作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意见的欣赏者,而忘记了自己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课堂讨论的参与者。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帮助还恰恰是不可或缺的,这种参与还必须是深度参与。
  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的把握好阅读教学,让自己与文本、与学生有一个平等的交流,有一个精神层面的对话呢?
  一、要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转变阅读意识,成为一个独立的作品研究者和个性化的作品解读者。
  首先要消除教学的功利性思想,克服浮躁情绪。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应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作为培养人的职业,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学生这一产品没有可回炉性,不可再来一遍。教育是一种只有通过长期努力才能收效的行当,万不可急功近利。搞教育是要耐得下心来,坐得住板凳,老老实实地读书做学问。扎扎实实地搞几个与教学有关的课题,认认真真地写几篇有实质内容的来自自己教学实践的论文,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克服浮躁情绪,沉下去,搞出点名堂来,为自己的一生负责,也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我想,如果你能这样做了,成名成家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其次,加强阅读,提高阅读的敏感性。要在浮躁的社会中安一张平稳的课桌,加大自己的阅读量。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加大阅读量”;同样,要提高我们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也要加大阅读量。既要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籍,也要读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既要读文学书籍,也要读文艺理论书籍,读文学评论书籍,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敏感性。可以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把它作为休闲的一种方式,在长期的阅读中将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再次,既然是深度参与,就要要求教师自己要与文本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教师不能再作教参观点的转述者,也不能变成主体意识的迷失者,而应成为一个独立的作品研究者。新课标要求教师“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是有其深意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在“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这一前提上的。教师和学生都是阅读的主体,而且教师首先应该以一个独立的阐释者的姿态与文本对话。教师对作品的独立研读是引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研究,没有实现与文本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学生即使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也很难保证会产生高水平的阅读期待。教师要想给学生适当的帮助,拓展学生的认知层面与思维空间,为学生的阅读反思和批判提供可能,就必须加强理论修养,认真研读文本,对作品首先作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二、教学中绝不要“缺位”,把握好学生阅读的过程。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虽然是精心设置提问,调动了学生作了发散思维,但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阅读时间,短暂而又热闹的“讨论”后孩子们开始了“夸夸其谈”,教师自己在收束方面更是力度不够,甚至是听之任之,不置可否。我们经常可以在交流课上见到无原则的肯定与幼稚化的赞赏或者对学生发言平淡如水的“复述”。教师自己长期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不敢批评指正,只会无原则的褒扬夸赞。
  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参与进去,真正和学生在一起,把握好阅读的方向,要毫不畏惧于“讲”。
  收稿日期:2014-06-13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新方向。于是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并引领语文课堂教学进入全新的天地。当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更是为美丽的语文教学增加了色彩,注入了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语文传统教学已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历史编年体系,以模块教学为特色,突出主题探究式的新模式。教材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教师协同学生进行教材整合,优化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 教材资源; 整合  说到新课程改革人们已经不再陌生,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主要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我们采用的是岳麓版)。面对全新的教材我们很兴奋激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磨练,对新教材
期刊
摘 要:中职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接触各种语言现象,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学习别人运用语言的经验,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发展语文能力。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原则;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
期刊
文字是文明、文化的载体,它记录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灿烂的文化,蕴含着无尽的文明。尤其是中国的汉字,更以其龙飞凤舞的外形,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昭示它无尽的魅力。中国的汉字不但音义结合,更有美观的外形;不但有直观的外象,还有丰富的内涵和古老的故事与传说,因而它更具丰富性。正因如此,做为语文教师,身上肩负了一份更多的重担——在语文的常规教学之外,还要承担写字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写字
期刊
摘 要:和亲政策是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亲开始于汉初,终于清代,对后世边疆民族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西汉时期的和亲政策对汉族和匈奴两个民族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间的融合起了重大推动作用,更开启了西汉以后各朝代和亲的先河。  关键词:和亲; 西汉; 匈奴; 乌孙; 影响  和亲也称“和蕃”,按班固的看法,和亲开始于汉初,“和亲之论,发于刘敬”,终于清代。所谓和亲,是中国古代
期刊
摘 要:箱庭疗法由瑞士的容格分析心理学派的卡尔夫建立,是基于荣格心理学、世界技术、客体关系理论而发展出的沙盘疗法,由日本著名心理治疗家河合隼雄学习并介绍到日本。后来他发现沙盘疗法其实很类似中国和日本古代的箱庭——即盆景,于是结合东方哲学的内涵,在日本实践沙盘疗法,他称之为箱庭疗法。可以说,箱庭疗法是西方的沙盘疗法在整合了东方的文化和风格后发展出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心理治疗方法。  关键词:箱庭疗法;
期刊
目前我区为了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中小学汉语教学目前的状况,明显反映出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乡村中小学。乡村中小学学了十年汉语的学生不能流利地用汉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即使是教汉语多年的教师因为身处这样的母语言交际环境,汉语口语和书面表达上也存在不少困难。从特天的师资力量及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看,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授词
期刊
摘 要: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彝语文教学,而彝语文教学又促进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繁荣,提高学生对彝语文的学习兴趣与彝族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彝族;传统文化;彝语文;教学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彝语文教学应
期刊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历史课的特质,也是历史课的永恒主题。在历史课堂内外向学生传扬中华文明,尤其是从近代的屈辱中汲取教训,从中华儿女探索救国救民的历程中汲取养分,完成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关键词:爱国主义; 历史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  春天,总给人们带来希望的播种,带来诗意,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春天,更不比寻常。祖国母亲已经走过65个春秋了。65年,弹指一挥间,旧中国的千疮百孔,民不聊
期刊
摘 要:随着全国高中政治课改的不断推进,麻栗坡民族中学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在高中政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校本研究与高效课堂之探究。但是目前为止,效果虽然不错,但是离预想的目标差得很远,所以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提出一些解决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想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 政治; 教学  [本文系师栗戈边疆民族地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工作站成果之一。]  一、用发展的眼光夯实高中政治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