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从制订、完善教学计划方面对于如何在高校的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有效地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对国内高校教学计划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204-02
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各种考试的重压下,高等学校教育存在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实践能力差是我国高校工科毕业生的普遍缺点,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工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界和用人单位非常关注的问题。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提交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指出,2002年,我国研发总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合格工程师这一指标却排名第49位(最末位)[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迅速增加,许多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实践能力差而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各高校必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高等学校打破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出象牙塔,积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4]。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于2001年开始,从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入手,对于在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尝试。
一、通过产学研协商,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分为整体性和专业性两个层次[5]。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将整体性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为:“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一定的生产劳动、实际工作的锻炼,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进展;具有健全的体魄。”而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各专业所要达到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等,无不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因此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首要任务就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准确定位。
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产学研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将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通过产学研协商,修订、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让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出谋划策。通过产学研有机的合作与协商,我院的教学计划得到逐步完善,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
1.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我们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通才与专才”培养的结合,将校级公共必修课、校级基础必修课、校级人文系列选修课、院级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搭建成宽口径的知识平台,构建了具有灵活弹性的课程结构体系。新构建的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比例达到18.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课的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
2.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是大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课程组合与设置构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知识载体,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知识框架体系。大学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又要体现出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同时,更要符合市场需求。因此,我们在充分听取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建议的基础上,首先强化了通识教育课,夯实了专业基础课,通识教育课比例达到29.6%,专业基础课比例达到18.5%;其次,我们在新教学计划中增添了《精准农业》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两门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学习这两门课程,学生可以对如何利用“3S”(GPS、GIS、RS)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的产量和效益,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装备,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另外,许多企业都提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所需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将来从事本行业所必需的社交、组织、管理及经济知识。为此,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我们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建筑工程经济学》和《会计学原理》等课程。
3.合理安排年度教学内容
我们在充分考虑各门课程前后衔接关系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每一学年具体应安排哪些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论证。例如,考虑北方气候特点,我们将测量实习和建筑施工实习安排在暑假进行。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我们充分考虑企业的建议,将专业课由第七学期提前到第六学期,第七学期仅设置一定学分的选修课,这样从第七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就可以将毕业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就由半年延长为一年,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也为学生考研和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机动时间。
4.合理设置专业方向
考虑到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没有明确的行业对口部门,该专业毕业生除了少数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外,大部分毕业生都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等技术服务工作,因此,我们在考虑企业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在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增设了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方向,从而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5.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人的认识的升华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实践活动。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而且是他们培养能力、展示才华和增强自身潜在价值的广阔舞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发展,社会上的用人观念也在转变,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仅要看求职者的文凭和学历,更要看其能力,看其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在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教学计划中,接受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建议,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其中,课程实验490学时,占理论课总学时的20.1%,实习7周,课程设计7周,毕业设计14周,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7.5%。另外,为了实现与企业、科研设计院所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相继与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寒地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建工集团以及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所签订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三、结语
教学计划的修订、完善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课题。产学研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可以紧密结合市场和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在产学研合作制定教学计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积极性,建立高校专业教学计划实时信息反馈机制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金田.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与模式[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97-100.
[2]王万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9-40.
[3]张彤,莫建文,欧阳宁.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6,(4):85-86.
[4]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7,15-16.
[5]胡建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5-9.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204-02
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各种考试的重压下,高等学校教育存在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实践能力差是我国高校工科毕业生的普遍缺点,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工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界和用人单位非常关注的问题。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提交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指出,2002年,我国研发总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合格工程师这一指标却排名第49位(最末位)[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迅速增加,许多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实践能力差而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各高校必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高等学校打破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出象牙塔,积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4]。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于2001年开始,从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入手,对于在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尝试。
一、通过产学研协商,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分为整体性和专业性两个层次[5]。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将整体性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为:“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一定的生产劳动、实际工作的锻炼,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进展;具有健全的体魄。”而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各专业所要达到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等,无不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因此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首要任务就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准确定位。
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产学研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将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通过产学研协商,修订、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让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出谋划策。通过产学研有机的合作与协商,我院的教学计划得到逐步完善,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
1.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我们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通才与专才”培养的结合,将校级公共必修课、校级基础必修课、校级人文系列选修课、院级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搭建成宽口径的知识平台,构建了具有灵活弹性的课程结构体系。新构建的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比例达到18.2%,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课的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
2.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是大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课程组合与设置构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知识载体,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知识框架体系。大学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又要体现出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同时,更要符合市场需求。因此,我们在充分听取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建议的基础上,首先强化了通识教育课,夯实了专业基础课,通识教育课比例达到29.6%,专业基础课比例达到18.5%;其次,我们在新教学计划中增添了《精准农业》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两门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学习这两门课程,学生可以对如何利用“3S”(GPS、GIS、RS)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的产量和效益,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装备,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另外,许多企业都提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所需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将来从事本行业所必需的社交、组织、管理及经济知识。为此,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我们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建筑工程经济学》和《会计学原理》等课程。
3.合理安排年度教学内容
我们在充分考虑各门课程前后衔接关系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每一学年具体应安排哪些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论证。例如,考虑北方气候特点,我们将测量实习和建筑施工实习安排在暑假进行。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我们充分考虑企业的建议,将专业课由第七学期提前到第六学期,第七学期仅设置一定学分的选修课,这样从第七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就可以将毕业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就由半年延长为一年,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也为学生考研和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机动时间。
4.合理设置专业方向
考虑到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没有明确的行业对口部门,该专业毕业生除了少数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外,大部分毕业生都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等技术服务工作,因此,我们在考虑企业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在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增设了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方向,从而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5.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人的认识的升华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实践活动。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而且是他们培养能力、展示才华和增强自身潜在价值的广阔舞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发展,社会上的用人观念也在转变,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仅要看求职者的文凭和学历,更要看其能力,看其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在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3级教学计划中,接受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建议,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其中,课程实验490学时,占理论课总学时的20.1%,实习7周,课程设计7周,毕业设计14周,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7.5%。另外,为了实现与企业、科研设计院所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相继与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寒地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建工集团以及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所签订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三、结语
教学计划的修订、完善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课题。产学研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可以紧密结合市场和学科领域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在产学研合作制定教学计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积极性,建立高校专业教学计划实时信息反馈机制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金田.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与模式[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97-100.
[2]王万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9-40.
[3]张彤,莫建文,欧阳宁.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6,(4):85-86.
[4]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7,15-16.
[5]胡建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