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被称为“女性的艺术”的洛可可艺术在18世纪蓬帕杜夫人时期处于发展期,在其绘画艺术中“女性元素”成为大多数作品的主题元素。但是这一时期洛可可绘画艺术也曾一度被视为文化和精神堕落的体现。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风尚和艺术家等方面探究该时期其“女性元素”流行的原因,尝试说明该时期社会对女性关注的增加。
关键词:洛可可绘画艺术;女性元素;蓬帕杜夫人;沙龙文化
一、从历史背景追根溯源
洛可可艺术主要在路易十五时代流行,路易十五情妇蓬帕杜夫人对洛可可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洛可可绘画艺术发展期在题材手法和风格上都有新变化,对女性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女性為主体的表达倾向和轻佻风格的流行背后是时代的缩影。
政治上,路易十五亲政后实行多项改革以图显示君主的权威,但生性软弱无能,加之外部阻力干涉不断,使路易十五时期君主制的绝对程度远不及路易十四时期。沉迷女色贪图享受是路易十五颇为人诟病的,人们甚至称当时为“情妇世纪”。情妇当道使君主权力受到削弱,她们依仗美色获得权势,在政治上作为十分局限,并且在这些女性的主导下社会潮流和风尚发生变化,女性主题的创作受到更多关注,各种“女性元素”和“女性化艺术”流行;经济上,路易十五时期因战争、改革失败等使法国陷入财政困难。但18世纪的奢靡之风影响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法国宫廷奢华腐化程度超过欧洲许多国家。社会大众沉迷在奢侈消费的热潮,在东西方交流的冲击下,越来越多人安于享乐,养情妇的现象盛行。消费艺术、爱情和女人成为时尚,女性本身也成为奢侈品。从宫廷贵妇到高级妓女的生活习惯品味和交际都影响法国的社会风尚,女性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主要对象和灵感。而其中洛可可绘画艺术在展现女性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这一时期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另一个特殊的社会面貌是“男人越来越像女人”,男人的举止和服装表现出十足的女性脂粉味,男性对女性美的崇拜和模仿也影响着社会风尚,女性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男性,进而深刻表现在艺术创作上。
二、蓬帕杜夫人与艺术家
蓬帕杜侯爵夫人对洛可可艺术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蓬帕杜夫人是路易十五的情妇,她频繁干涉路易十五的政治理念和决策,也擅长保持与君主长期亲密的关系。蓬帕杜夫人在当时大多数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活跃而积极,她的名气使她的爱好成为了引领时尚的标志,“因此说她是领导潮流的人物并不过分。”蓬帕杜夫人在艺术上的强势和野心,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爱好和取悦君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确实为这一时期洛可可艺术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她在5年之内支配着君主的心灵,在21年间控制了宫廷。她领导宫廷的文化娱乐活动,接待社会名流。”她对艺术的关注和投入,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文化人,如伏尔泰、布歇等人。在蓬帕杜夫人的支持下,布歇创作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也有了更多突破。布歇凭借对女性描绘的高超技巧和敏锐程度,成为了绘画艺术中“女性元素”的推动者和代言人。在蓬帕杜夫人的支持下不少女性艺术家逐渐成长,推动了绘画艺术中“女性元素”的流行。
三、沙龙文化的盛行
在路易十五时代的法国,以富有的或是有权势的女性为中心的个人沙龙的影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蓬帕杜夫人也曾是这种“贵妇沙龙文化”的有力倡导者和推动者。这种个人沙龙通常是有一个魅力四射的女性作为女主人,参加者包括艺术家、政治家等。沙龙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女性地位,为女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除了蓬帕杜夫人,许多受过教育的女性也活跃于公众生活中。沙龙成为中产阶级和家庭生活和宫廷社会之间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交空间,一个性别相对平等的交流场所,也使女性艺术家有更多的机会认识上流社会的艺术赞助人。另一方面,这种沙龙文化也遭受到质疑和挑战,沙龙文化中所具有的女性特质与洛可可艺术中的女性元素相呼应,成为一些启蒙思想家抨击的对象,更视为文化的堕落和倒退。因此,在看到女性意识在艺术上表现力增强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时期一系列有关“女性”的名词依旧具有否定和批判的意味。
四、结语
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它总是一个时代社会面貌最好的反映,正如我们透过绘画艺术中呈现的“女性元素”所希望看到的不仅是那个时期人们的艺术口味和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对女性力量不断复苏和觉醒的挖掘,不管这种力量是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当然,对女性精神在艺术作品中的关注,也是艺术对社会的重要意义的体现,毕竟艺术可以激发令人愉悦的情绪,人们与艺术的接触也能反映出整个国家公民生活的整体状态,成为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这一时期的洛可可绘画艺术中,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元素”的盛行是诸多复杂的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从中期待看到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在这个时代的发展以及它们发挥的独特作用,当然我们也不盲目以此断定女性地位的一个迅速提高,关于这一时期两性关系、两性力量的优劣势的比较,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究。
参考文献
[1]范梦.世界美术简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罗媛媛.18世纪女性影响下的法国奢侈消费及文化[D].上海大学,2014.
[4]远小近,廖旸.欧洲美术——从洛可可到浪漫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建群.西方女性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6]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高露.法国洛可可绘画中“女性化”现象研究[J].天津美术学院,2010.
关键词:洛可可绘画艺术;女性元素;蓬帕杜夫人;沙龙文化
一、从历史背景追根溯源
洛可可艺术主要在路易十五时代流行,路易十五情妇蓬帕杜夫人对洛可可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洛可可绘画艺术发展期在题材手法和风格上都有新变化,对女性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女性為主体的表达倾向和轻佻风格的流行背后是时代的缩影。
政治上,路易十五亲政后实行多项改革以图显示君主的权威,但生性软弱无能,加之外部阻力干涉不断,使路易十五时期君主制的绝对程度远不及路易十四时期。沉迷女色贪图享受是路易十五颇为人诟病的,人们甚至称当时为“情妇世纪”。情妇当道使君主权力受到削弱,她们依仗美色获得权势,在政治上作为十分局限,并且在这些女性的主导下社会潮流和风尚发生变化,女性主题的创作受到更多关注,各种“女性元素”和“女性化艺术”流行;经济上,路易十五时期因战争、改革失败等使法国陷入财政困难。但18世纪的奢靡之风影响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法国宫廷奢华腐化程度超过欧洲许多国家。社会大众沉迷在奢侈消费的热潮,在东西方交流的冲击下,越来越多人安于享乐,养情妇的现象盛行。消费艺术、爱情和女人成为时尚,女性本身也成为奢侈品。从宫廷贵妇到高级妓女的生活习惯品味和交际都影响法国的社会风尚,女性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主要对象和灵感。而其中洛可可绘画艺术在展现女性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这一时期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另一个特殊的社会面貌是“男人越来越像女人”,男人的举止和服装表现出十足的女性脂粉味,男性对女性美的崇拜和模仿也影响着社会风尚,女性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男性,进而深刻表现在艺术创作上。
二、蓬帕杜夫人与艺术家
蓬帕杜侯爵夫人对洛可可艺术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蓬帕杜夫人是路易十五的情妇,她频繁干涉路易十五的政治理念和决策,也擅长保持与君主长期亲密的关系。蓬帕杜夫人在当时大多数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活跃而积极,她的名气使她的爱好成为了引领时尚的标志,“因此说她是领导潮流的人物并不过分。”蓬帕杜夫人在艺术上的强势和野心,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爱好和取悦君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确实为这一时期洛可可艺术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她在5年之内支配着君主的心灵,在21年间控制了宫廷。她领导宫廷的文化娱乐活动,接待社会名流。”她对艺术的关注和投入,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文化人,如伏尔泰、布歇等人。在蓬帕杜夫人的支持下,布歇创作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也有了更多突破。布歇凭借对女性描绘的高超技巧和敏锐程度,成为了绘画艺术中“女性元素”的推动者和代言人。在蓬帕杜夫人的支持下不少女性艺术家逐渐成长,推动了绘画艺术中“女性元素”的流行。
三、沙龙文化的盛行
在路易十五时代的法国,以富有的或是有权势的女性为中心的个人沙龙的影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蓬帕杜夫人也曾是这种“贵妇沙龙文化”的有力倡导者和推动者。这种个人沙龙通常是有一个魅力四射的女性作为女主人,参加者包括艺术家、政治家等。沙龙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女性地位,为女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除了蓬帕杜夫人,许多受过教育的女性也活跃于公众生活中。沙龙成为中产阶级和家庭生活和宫廷社会之间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交空间,一个性别相对平等的交流场所,也使女性艺术家有更多的机会认识上流社会的艺术赞助人。另一方面,这种沙龙文化也遭受到质疑和挑战,沙龙文化中所具有的女性特质与洛可可艺术中的女性元素相呼应,成为一些启蒙思想家抨击的对象,更视为文化的堕落和倒退。因此,在看到女性意识在艺术上表现力增强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时期一系列有关“女性”的名词依旧具有否定和批判的意味。
四、结语
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它总是一个时代社会面貌最好的反映,正如我们透过绘画艺术中呈现的“女性元素”所希望看到的不仅是那个时期人们的艺术口味和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对女性力量不断复苏和觉醒的挖掘,不管这种力量是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当然,对女性精神在艺术作品中的关注,也是艺术对社会的重要意义的体现,毕竟艺术可以激发令人愉悦的情绪,人们与艺术的接触也能反映出整个国家公民生活的整体状态,成为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这一时期的洛可可绘画艺术中,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元素”的盛行是诸多复杂的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从中期待看到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在这个时代的发展以及它们发挥的独特作用,当然我们也不盲目以此断定女性地位的一个迅速提高,关于这一时期两性关系、两性力量的优劣势的比较,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究。
参考文献
[1]范梦.世界美术简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罗媛媛.18世纪女性影响下的法国奢侈消费及文化[D].上海大学,2014.
[4]远小近,廖旸.欧洲美术——从洛可可到浪漫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建群.西方女性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6]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高露.法国洛可可绘画中“女性化”现象研究[J].天津美术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