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小东,赵万峰,于欣荣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同学好友以及家乡亲戚纷纷来信,有的请求毛泽东给予工作便利与帮助,有的描述所见地方情况。对此,毛泽东一方面坚持原则,不开后门、不搞特权,另一方面在许可范围内给予故友相亲以帮助,同时细心倾听他们对地方事务的看法和意见。毛泽东的做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以贯之的办事作风,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同时也契合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严以用权的要求。
关键词:毛泽东;故友乡亲;党员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4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3。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1]12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党员领导干部始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回复故友乡亲的几封信
毛泽东早年经历丰富,既有农村生活经历,又有城乡办学经历,既有参军入伍经历,又有组党革命经历。丰富的经历使毛泽东结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形成了一个人数可观的故友群体。同时,毛泽东所在的毛氏,母家的文氏,和姻亲又形成了毛泽东人际关系网中的另一个群体:乡亲群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影响力开始遍及全国,得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故友乡亲群体开始纷纷致信毛泽东,信中所表达诉求不一,而毛泽东则在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处理这些来信。
查阅《毛泽东年谱》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当数量的故友乡亲来信都有一个共同诉求:来京工作/生活、解决工作/生活问题。针对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弟弟杨开智来京解决工作的要求,毛泽东复信:“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2]8面对第一任妻子弟弟的要求,毛泽东并未利用手中权力开后门、搞特权,而是相当严厉地要求杨开智“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规矩办事。
提出同样要求的还有毛泽东的族亲,在复信中,毛泽东一再强调:“先生宜在湖南就近解决工作问题,不宜远游,弟亦未便直接为他作介,尚乞谅之。”[2]128“工作事尚望就近设法解决,我现在难于为助,尚祈鉴谅。”[2]130收信人既有毛泽东的兄辈,也有毛泽东的父辈,但毛泽东均一视同仁,不给特殊对待。即便是作为烈属的毛泽东的族叔毛逸民的请求,毛泽东也并不单独给予便利。“乡里贫苦人民生活困难,烈士家属更加困难,暂时只好忍耐一点,待土地改革后就可能好一些,那时人民政府也可能给人民以一些帮助,例如贷款等,人民就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2]130
毛泽东早年即有行伍经历,也有求学办学经历,一些曾经的战友、同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也纷纷向毛泽东来信,请求工作或请求来京。对此毛泽东同样一视同仁,不给特殊对待,但是对确实有才能,并有充分了解的人给予推荐。如建议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与毛泽东在湖南新军中共事的毛煦生“仍以在乡间做事为适宜,不要来京”[2]44、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张辉周“北游之议甚伟,唯宜暂缓,目前仍就原地工作,不必远游。令孙亦宜就现地按政府规程入学”,同时题词鼓励“努力进修,老当益壮。”[2]105至于不给于特权、不给于特殊照顾的原因,在回复毛泽东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时的同学毛森品的信中,毛泽东指出“吾兄出任工作极为赞成,其步骤似宜就群众利益方面有所赞助表现,为人所重,自然而然参加进去,不宜由弟推荐,反而有累清德,不知以为然否?”[2]118-119“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2]135-136事事按规定步骤进行,以群众利益为先,重视群众呼声,是毛泽东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例如早年曾在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学习的张鼎要求毛泽东介绍入党时,毛泽东就指出“入党事要在当地经过一定规章办理。”[2]128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作为首都百废待兴,毛泽东在婉言回绝故友亲戚来京要求时也并不回避这一点,而是直言相告“北京人浮于事,兄来不一定有好处,学习和工作,可就当地谋之。”[2]132
即便是小弟毛泽覃妻子的合理要求,毛泽东也是在考虑各方面因素后,致信地方同志,以商量的语气请求给予一定便利,“毛泽覃同志的岳母周老太太年已六十,住在湘潭韶山我的家里已有十余年,同当地人民的关系甚好,是一个好老人。她的女儿周文楠同志在沈阳法院工作,现回家去看老太太……如老太太去东北,请你考虑是否可以给以旅费的帮助。如可能,在通例上说得过去的话,则帮助之,如不可能,则要她仍住现地不动,请与文楠同志商酌办理。”[2]137
不给于特权并不等于不关心,面对生活窘迫的故友乡亲,毛泽东往往自掏腰包,或请求同乡好友给予帮助,以解决其生计问题。如得知毛泽东的房弟毛泽益生活困难后,毛泽东汇去个人收入旧币二百五十万元,“以应急需”[2]136。毛泽东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的同学谭世瑛在信中委婉表达生计困难后,毛泽东去信急切追问“生活困难,极表同情。弟于兄之情况不甚明了,不知如何可以为助。倘于土改时能于兄有所裨益,或于乡里故交获得援手,则似以就近解决为上策,未知以为然否?”[2]127毛泽东少年时的私塾同学和邻居邹普勋患病,毛泽东关心地询问“尚望好生保养。你家里人口多少,生活困难至何种程度,你自己还能劳动否,便时尚望告我。”同时请求毛泽东的房兄和私塾老师毛禹居“邹普勋(亨二)如十分困难,病情又重时,如兄手中宽裕时,请酌为接济若干,容后由弟归还。”[2]139-140 除了要求工作来京等方面便利来信外,毛泽东还收到了相当数量的反映地方工作问题的故友乡亲的来信。
针对故友乡亲所反映的问题,毛泽东均予以高度关注。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罗驭雄来信指出地方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毛泽东复信道:“所指干部中的缺点错误所在多有,必须整饬。倘有所见,尚祈随时示知。”[2]121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王汝霖反应地方征粮过程中的问题,毛泽东复信:“征粮中出了许多弊病,政府已有令纠正,不知结果究竟如何,便时尚祈详举见告为盼。”[2]128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粟济世反应征粮和剿匪问题,毛泽东复信:“征粮弊病甚多,政府已有令纠正未知实际效果如何?剿匪取宽大政策期收速效根治则有待于土地制度之改革。先生如有所见尚祈随时赐示为盼。”[2]129可以说,故友乡亲的来信成了毛泽东了解基层问题的一个渠道。对于一些可以即时改正的,毛泽东则直接将建议转发至相关部门,例如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曹直明再来信中特别列出附件,指出卫生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毛泽东便将这一附件转发给卫生部[2]134。
二、毛泽东处理故友乡亲来信的态度是以实际行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
通过以上的列举和梳理,可见毛泽东在处理故友来信的双重身份,即以个人身份关心亲属老友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又代表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身份坚持按原则办事。而兼具国家和个人两种身份的毛泽东即充满关怀又坚持原则的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国家层面上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个人层面上要求爱国、诚信、敬业、友善,而毛泽东与故友乡亲间平等自由无拘无束的通信,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3]213。毛泽东在处理故友乡亲请求进京、要求介绍工作的来信时,始终坚持从国家利益出发,不搞特权,不开后门,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毛泽东细心听取故友乡亲对于身边问题的反映,不断追问事态进展,不断致力于完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3]214。毛泽东虽然婉言拒绝了故友乡亲的一些不合规矩的要求,但是又从个人能力所及的方面尽量给予帮助。同时毛泽东并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复信,而是平等地以老朋友、亲人的形象具体而细微地解释坚持原则的原因,请求理解,并尽全力给予帮助。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3]213。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曾有精辟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135人与人的交流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人也是社會的投影。在处理与故友乡亲的关系时,毛泽东坚持原则,不搞特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公正和法律规章权威。同时毛泽东在信中言辞恳切,毫无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实际行动阐释了平等的意义。
三、结论:党员领导干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纵观历史,可以看到,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毛泽东同志与故友乡亲的通信中不难看出,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融入治国理政中,也融入日常生活交往中。同时,也可以看出老一辈革命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严守“严以用权”的行为准则,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5]93。可见,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继承前辈光荣传统,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自觉对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为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编写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布和朝鲁.富民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本书编写组.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争做“三严三实”好干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许广东)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同学好友以及家乡亲戚纷纷来信,有的请求毛泽东给予工作便利与帮助,有的描述所见地方情况。对此,毛泽东一方面坚持原则,不开后门、不搞特权,另一方面在许可范围内给予故友相亲以帮助,同时细心倾听他们对地方事务的看法和意见。毛泽东的做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以贯之的办事作风,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同时也契合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严以用权的要求。
关键词:毛泽东;故友乡亲;党员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4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3。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1]12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党员领导干部始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回复故友乡亲的几封信
毛泽东早年经历丰富,既有农村生活经历,又有城乡办学经历,既有参军入伍经历,又有组党革命经历。丰富的经历使毛泽东结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形成了一个人数可观的故友群体。同时,毛泽东所在的毛氏,母家的文氏,和姻亲又形成了毛泽东人际关系网中的另一个群体:乡亲群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影响力开始遍及全国,得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故友乡亲群体开始纷纷致信毛泽东,信中所表达诉求不一,而毛泽东则在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处理这些来信。
查阅《毛泽东年谱》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当数量的故友乡亲来信都有一个共同诉求:来京工作/生活、解决工作/生活问题。针对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弟弟杨开智来京解决工作的要求,毛泽东复信:“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2]8面对第一任妻子弟弟的要求,毛泽东并未利用手中权力开后门、搞特权,而是相当严厉地要求杨开智“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规矩办事。
提出同样要求的还有毛泽东的族亲,在复信中,毛泽东一再强调:“先生宜在湖南就近解决工作问题,不宜远游,弟亦未便直接为他作介,尚乞谅之。”[2]128“工作事尚望就近设法解决,我现在难于为助,尚祈鉴谅。”[2]130收信人既有毛泽东的兄辈,也有毛泽东的父辈,但毛泽东均一视同仁,不给特殊对待。即便是作为烈属的毛泽东的族叔毛逸民的请求,毛泽东也并不单独给予便利。“乡里贫苦人民生活困难,烈士家属更加困难,暂时只好忍耐一点,待土地改革后就可能好一些,那时人民政府也可能给人民以一些帮助,例如贷款等,人民就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2]130
毛泽东早年即有行伍经历,也有求学办学经历,一些曾经的战友、同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也纷纷向毛泽东来信,请求工作或请求来京。对此毛泽东同样一视同仁,不给特殊对待,但是对确实有才能,并有充分了解的人给予推荐。如建议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与毛泽东在湖南新军中共事的毛煦生“仍以在乡间做事为适宜,不要来京”[2]44、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张辉周“北游之议甚伟,唯宜暂缓,目前仍就原地工作,不必远游。令孙亦宜就现地按政府规程入学”,同时题词鼓励“努力进修,老当益壮。”[2]105至于不给于特权、不给于特殊照顾的原因,在回复毛泽东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时的同学毛森品的信中,毛泽东指出“吾兄出任工作极为赞成,其步骤似宜就群众利益方面有所赞助表现,为人所重,自然而然参加进去,不宜由弟推荐,反而有累清德,不知以为然否?”[2]118-119“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2]135-136事事按规定步骤进行,以群众利益为先,重视群众呼声,是毛泽东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例如早年曾在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学习的张鼎要求毛泽东介绍入党时,毛泽东就指出“入党事要在当地经过一定规章办理。”[2]128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作为首都百废待兴,毛泽东在婉言回绝故友亲戚来京要求时也并不回避这一点,而是直言相告“北京人浮于事,兄来不一定有好处,学习和工作,可就当地谋之。”[2]132
即便是小弟毛泽覃妻子的合理要求,毛泽东也是在考虑各方面因素后,致信地方同志,以商量的语气请求给予一定便利,“毛泽覃同志的岳母周老太太年已六十,住在湘潭韶山我的家里已有十余年,同当地人民的关系甚好,是一个好老人。她的女儿周文楠同志在沈阳法院工作,现回家去看老太太……如老太太去东北,请你考虑是否可以给以旅费的帮助。如可能,在通例上说得过去的话,则帮助之,如不可能,则要她仍住现地不动,请与文楠同志商酌办理。”[2]137
不给于特权并不等于不关心,面对生活窘迫的故友乡亲,毛泽东往往自掏腰包,或请求同乡好友给予帮助,以解决其生计问题。如得知毛泽东的房弟毛泽益生活困难后,毛泽东汇去个人收入旧币二百五十万元,“以应急需”[2]136。毛泽东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的同学谭世瑛在信中委婉表达生计困难后,毛泽东去信急切追问“生活困难,极表同情。弟于兄之情况不甚明了,不知如何可以为助。倘于土改时能于兄有所裨益,或于乡里故交获得援手,则似以就近解决为上策,未知以为然否?”[2]127毛泽东少年时的私塾同学和邻居邹普勋患病,毛泽东关心地询问“尚望好生保养。你家里人口多少,生活困难至何种程度,你自己还能劳动否,便时尚望告我。”同时请求毛泽东的房兄和私塾老师毛禹居“邹普勋(亨二)如十分困难,病情又重时,如兄手中宽裕时,请酌为接济若干,容后由弟归还。”[2]139-140 除了要求工作来京等方面便利来信外,毛泽东还收到了相当数量的反映地方工作问题的故友乡亲的来信。
针对故友乡亲所反映的问题,毛泽东均予以高度关注。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罗驭雄来信指出地方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毛泽东复信道:“所指干部中的缺点错误所在多有,必须整饬。倘有所见,尚祈随时示知。”[2]121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王汝霖反应地方征粮过程中的问题,毛泽东复信:“征粮中出了许多弊病,政府已有令纠正,不知结果究竟如何,便时尚祈详举见告为盼。”[2]128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粟济世反应征粮和剿匪问题,毛泽东复信:“征粮弊病甚多,政府已有令纠正未知实际效果如何?剿匪取宽大政策期收速效根治则有待于土地制度之改革。先生如有所见尚祈随时赐示为盼。”[2]129可以说,故友乡亲的来信成了毛泽东了解基层问题的一个渠道。对于一些可以即时改正的,毛泽东则直接将建议转发至相关部门,例如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曹直明再来信中特别列出附件,指出卫生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毛泽东便将这一附件转发给卫生部[2]134。
二、毛泽东处理故友乡亲来信的态度是以实际行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
通过以上的列举和梳理,可见毛泽东在处理故友来信的双重身份,即以个人身份关心亲属老友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又代表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身份坚持按原则办事。而兼具国家和个人两种身份的毛泽东即充满关怀又坚持原则的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国家层面上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个人层面上要求爱国、诚信、敬业、友善,而毛泽东与故友乡亲间平等自由无拘无束的通信,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3]213。毛泽东在处理故友乡亲请求进京、要求介绍工作的来信时,始终坚持从国家利益出发,不搞特权,不开后门,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毛泽东细心听取故友乡亲对于身边问题的反映,不断追问事态进展,不断致力于完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3]214。毛泽东虽然婉言拒绝了故友乡亲的一些不合规矩的要求,但是又从个人能力所及的方面尽量给予帮助。同时毛泽东并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复信,而是平等地以老朋友、亲人的形象具体而细微地解释坚持原则的原因,请求理解,并尽全力给予帮助。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3]213。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曾有精辟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135人与人的交流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人也是社會的投影。在处理与故友乡亲的关系时,毛泽东坚持原则,不搞特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公正和法律规章权威。同时毛泽东在信中言辞恳切,毫无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实际行动阐释了平等的意义。
三、结论:党员领导干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纵观历史,可以看到,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毛泽东同志与故友乡亲的通信中不难看出,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融入治国理政中,也融入日常生活交往中。同时,也可以看出老一辈革命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严守“严以用权”的行为准则,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5]93。可见,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继承前辈光荣传统,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自觉对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为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编写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布和朝鲁.富民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本书编写组.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争做“三严三实”好干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