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职院校农科教结合方式与途径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科教兴农,促进科技、教育与农业的结合,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农职院校在科教兴农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蓝本,就农职院校推进农科教结合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农职院校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科教结合;农职院校;服务“三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农职院校农科教结合方式与途径研究”(课题编号: JG2012020840)的系列成果之一。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一规律和中国农业所面临的人口多、耕地少、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等诸多难题,决定中国农业发展要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实行农科教结合,教育重任在肩。作为教育与农业的结合地,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的重要源头,农职院校在科教兴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所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示范性农职院校,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简称农经学院)坚持开展农科教结合,为我省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做了重要贡献,在服务“三农”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中进行了不断创新和探索[1]。
  一、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推进农科教结合取得成效
  农经学院把立足农村办学,倾心服务“三农”的理念落实到农科教结合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取得显著效果。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通过农科教结合和服务“三农”工作的开展,加强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农业新技术,培训农技推广人员,扶持培育示范户,现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为地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受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朋友的高度信任,享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三农服务的排头兵”之美誉。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对俄外向型星火产业科技培训基地,成为教育部与黑龙江省共建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试验区核心成员单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学院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倾心服务“三农”,助力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学校在农村、课堂在田间、教研在基地、成果进农家”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贡献奖。
  二、农科教结合方式与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自身发展为依托,培养输送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经学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有农经特色的 “双季循环”、“校企合作、行校结合”渐进式“5+1”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学院加强对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鼓励教师在农科教结合的工作实践中做到四个结合:服务项目与农民需求结合起来、服务项目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服务项目与核心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服务项目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学院瞄准黑龙江农业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确立了作物生产技术、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四个涉农类重点建设专业,并以其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群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农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项目为纽带,加强与各级政府合作
  学院与牡丹江市政府合作,共建集农业教育、科研、示范、推广、生产、培训、旅游、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与宁安市政府共建“十百千万”工程,每年派出10名优秀大学生挂职锻炼,每年培养100名“村村大学生”,培训1000名村级三职干部,培训新型技术农民10000人;合办村支部书记、村长培训班,提高农村干部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农业科技管理水平;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带头人培训工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农业科技普及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科技明白人培训工程”、“村村大学生”培养工程、“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程”等项目,提升农民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在农科教结合中,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三)、“科、教、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学院与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省林副特产研究所、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牡丹江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的合作,聘请专家兼职任教,建立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科技研发共享平台、科研成果推广平台和农业专家信息资源库,设立种植、养殖、农机、法规、农村政策等5支专家热线,建立了快捷咨询反馈系统,在资源共享、示范基地建设、研发能力、推广能力、教育培训能力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双赢
  学院与北大荒集团宁安农场、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响水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就学生培养、员工培训、技术攻关、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积极搭建农企与农户之间的桥梁作用,指导农民成立协会,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五)、送教下乡,科技入户,示范引领
  学院特派专家依农时定期为周边乡村的农民送去科技知识,采取现场指导、理论讲解、视频展示、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传授实用技术。针对林口县奎山村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了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协助粉条产业包装及营销策划,打造了奎山粉条品牌效应。学院与桦南县农委和推广中心共同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了旨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科技转化利用率的长效机制。成立了专门的科技入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的开展情况,建立起示范、引领、联动、共赢的长效机制。学院专家组围绕桦南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指导共建芦笋、美葵、白瓜等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5000亩,示范区为龙江源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订单生产,带动了全县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
  (六)、利用各种媒介管道,搭建知识传播平台
  学院与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共同策划、联合推出《农经大讲堂》农业科普电视专题栏目,由学院农技专家按“依农时、传农技、解难题、保丰产、促丰收”的思路,通过系列讲座、现场指导、现场示范、现场答疑、边学边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急需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每周在牡丹江电视台播放,覆盖牡丹江市辖区所有村屯,并在网上实行资源共享。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合作共建了“农家书屋”工程,涵盖“种、养、加、管”等六大系列,34个分册,成为我省农业科技普及培训教材库,为确保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科教结合是一个长期并且不断推进的过程,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农业生产结合,第二阶段是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第三阶段是与农村建设结合,这三个阶段是逐步提升的[2]。在实践中,农职院校面临着政策运行机制不畅、农科教各部门缺乏统筹协调、经费来源不足、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创新农科教结合机制,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研究有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夯实农科教结合,需要不断在前进中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捷,余国源,农科教结合的课程、教学及办学模式研究报告[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4):12-13.
  [2]洪菁霞,朱容皋,基于农科教结合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J].鄭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4):160-161.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等,旨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来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把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地整合起来,在这种交叉、交融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一种真实的情景交流,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用简单逻辑思维模式去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方法:简单的逻辑思维模式原理就是:A《=》B的正用和反用以及三个条件任知两个求第三个的正用和反用。结果:教学中有意识地去运用简单数学逻辑思维方式,老师就轻松突破难点,学生对难点问题也迎忍而解,效果良好。  关键词:地理教学;简单数学思维模式;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球运动、等值线地图等教学难点常常是老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效果
期刊
摘要:学习活动的评价不是批改作业中的答案那么明晰,不但要看小组学习得出的结果,还要看其学习的过程,每个组员的表现,组长的操控能力,这怎一个分值了得?就会有争议,有解释,我们的课堂时间用在这里是不是太奢侈了?像我们考试成绩一样,对结果总有几家欢喜几家愁,可是测试成绩,学生可以在课下慢慢消化自己的情绪,可是在紧张的课堂上,他拿得起,未必放的下。  关键词:小组评价;加分机制;兴趣;功利性  新课程改革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
期刊
摘要:数学中考复习是学生提高中考成绩的关键环节,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消化、巩固、归纳数学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考;复习方法  但初三数学复习知识点多,内容广,要想在短暂的几个月时间内全面透彻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数学教师和学生所关心的。以下我综合个人多年
期刊
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 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
期刊
一直以来,写作文都是许多学生语文学习路上的难题,不少人望而生畏,大有见题发憷、谈"文"色变之势。不论是练习,还是考试,都能见不少学生咬着笔杆、挠着头皮、挤牙膏似地写一点,挤一点,跟拼百衲衣似地拼了一些文句不通、更谈不上文采和谋篇布局的文字。面对学生的写作困惑,许多教师也困惑:作为为什么这么难写、难教呢?  多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一直不停地探索、不断地尝试。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始终在摸索着前进。针对
期刊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的目标。分层教学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激发求知欲。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目的就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分层教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如何使枯躁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谈几点体会。  首先,我们在备课时要
期刊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 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