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影响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宋庆龄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到:“爱孩子,是每个善良人的天性,但教育儿童却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家长、老师和一切成年人都负有责任。要细心教育他们,让他们在生命最初几年中就正确地形成观念、行为和性格的基础。交给他们怎样生活,怎样工作,并且让我们获得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
当前,我国农村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农村家庭结构与城市一样也发生了巨变。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独生子女不断地增多;父母忙于工作,忽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近50%的幼儿是隔代看管、教育;有一部分幼儿处于无人照看的处境中。诸多因素的外部客观的影响,使目前农村幼儿心理素质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A.溺爱型。由于父母或隔代的过分宠爱、迁就、保护,孩子变得任性自傲、自私自利、事事依赖,能力低下。此类幼儿在目前农村幼儿中所占比重较大。B.粗暴型。由于家长“恨子不成才”,常常采取了过分的粗暴的教育方法,或者处于吵闹型的结构家庭,此类孩子要么性情暴躁、行为粗野,虚伪、不诚实,要么由于自尊心受到损伤,产生了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异常性格。这就严重地影响到幼儿心理素质的健康成长。C.放任型。此类幼儿由于父母或长辈忙于工作,或无心管教孩子,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与管理,顺其自然,放任自由,所以行为不加约束,顺其发展,心理素质在复杂的环境中左右不定,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与教育,就会严重地阻碍幼儿智力和性格的健康发展。D.情绪型。此类孩子在亲人们冷热无常的教育中无所适从,思想混乱,情绪不稳,心理素质受到压抑。总之,幼儿在各种环境中生活、行动、观察、思考、摸索,并且学习成年人的喜、怒、哀、乐和同情心,初步形成各种心理素质。针对目前农村幼儿的心理素质特征,笔者认为,农村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探索。
首先,从小树立幼儿的人格个性。健全人格的塑造是幼儿心理健康素质的核心。幼儿时期的人格教育对今后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农村传统的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生子女逐渐增多,隔代看护与教育占多数,所以存在着普遍的过分呵护、溺爱和迁就,幼儿的个性缺陷已经具有普遍性。对孩子不良的个性特征应如何加以避免与矫正,是每位幼儿教师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为它将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方向,如:我园有几位刚入园的幼儿,总是哭着要回家,不喜欢在园,经谈心调查,这些孩子一怕老师,二怕别人欺负他,三怕要走远路上学很艰苦,性格内向。笔者认为,对幼儿人格个性的塑造最终目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对孩子人格塑造的重心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它包含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能主动地学会做人,主动地学会生活、学习、创造,在各种环境中不断地磨炼自己,开发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无论备课、上课、计划、半日活动等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宽松和谐的条件与环境,去塑造人格个性,让“快乐游戏原则”的教学工作贯穿于学前教育的全过程,让幼儿人格个性的塑造不断地完善和升华。
其二,磨难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化的加速进程,农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已日益远离物质的贫乏和苦难,生活舒适安宁,对未来人生之途中的失败。挫折、苦难,缺乏应付的能力。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给孩子适度的磨难,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失败、失望、挫折,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培养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即意志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最佳方法。意志力是培养幼儿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由于生理特征和环境的影响,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都较弱。目前在农村中,幼儿“意志软弱症”占相当一部分,其表现为:娇气、爱哭、胆怯、退缩、依赖性强、缺乏耐性、自制能力差等等。磨难教育就是针对以上诸多心理特征去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磨难教育可以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讲故事、看图画、收看英雄故事影片,让一些少年英雄的形象在幼儿的心中扎根。以榜样的力量使儿童从小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创设各种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幼儿在动手、动脑、集体活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体验失败与成功的喜乐。逆境出人才,在不同的环境中要让幼儿磨炼,使其从中懂得生活中不可能避免失败与挫折,他们的一切愿望和要求都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在失败和挫折中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毅力,让他们明白失败与挫折不可怕,更不可耻,只要努力拼搏,总结经验,人生一定能成功。
总之,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农村幼儿心理素质也随着时代步伐在不断地变化。要使我们的孩子成功地创造生活,方法是多样的。我们一定要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出发,想方设法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当前,我国农村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农村家庭结构与城市一样也发生了巨变。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独生子女不断地增多;父母忙于工作,忽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近50%的幼儿是隔代看管、教育;有一部分幼儿处于无人照看的处境中。诸多因素的外部客观的影响,使目前农村幼儿心理素质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A.溺爱型。由于父母或隔代的过分宠爱、迁就、保护,孩子变得任性自傲、自私自利、事事依赖,能力低下。此类幼儿在目前农村幼儿中所占比重较大。B.粗暴型。由于家长“恨子不成才”,常常采取了过分的粗暴的教育方法,或者处于吵闹型的结构家庭,此类孩子要么性情暴躁、行为粗野,虚伪、不诚实,要么由于自尊心受到损伤,产生了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异常性格。这就严重地影响到幼儿心理素质的健康成长。C.放任型。此类幼儿由于父母或长辈忙于工作,或无心管教孩子,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与管理,顺其自然,放任自由,所以行为不加约束,顺其发展,心理素质在复杂的环境中左右不定,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与教育,就会严重地阻碍幼儿智力和性格的健康发展。D.情绪型。此类孩子在亲人们冷热无常的教育中无所适从,思想混乱,情绪不稳,心理素质受到压抑。总之,幼儿在各种环境中生活、行动、观察、思考、摸索,并且学习成年人的喜、怒、哀、乐和同情心,初步形成各种心理素质。针对目前农村幼儿的心理素质特征,笔者认为,农村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探索。
首先,从小树立幼儿的人格个性。健全人格的塑造是幼儿心理健康素质的核心。幼儿时期的人格教育对今后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农村传统的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生子女逐渐增多,隔代看护与教育占多数,所以存在着普遍的过分呵护、溺爱和迁就,幼儿的个性缺陷已经具有普遍性。对孩子不良的个性特征应如何加以避免与矫正,是每位幼儿教师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为它将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方向,如:我园有几位刚入园的幼儿,总是哭着要回家,不喜欢在园,经谈心调查,这些孩子一怕老师,二怕别人欺负他,三怕要走远路上学很艰苦,性格内向。笔者认为,对幼儿人格个性的塑造最终目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对孩子人格塑造的重心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它包含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能主动地学会做人,主动地学会生活、学习、创造,在各种环境中不断地磨炼自己,开发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无论备课、上课、计划、半日活动等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宽松和谐的条件与环境,去塑造人格个性,让“快乐游戏原则”的教学工作贯穿于学前教育的全过程,让幼儿人格个性的塑造不断地完善和升华。
其二,磨难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化的加速进程,农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已日益远离物质的贫乏和苦难,生活舒适安宁,对未来人生之途中的失败。挫折、苦难,缺乏应付的能力。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给孩子适度的磨难,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失败、失望、挫折,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培养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即意志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最佳方法。意志力是培养幼儿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由于生理特征和环境的影响,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都较弱。目前在农村中,幼儿“意志软弱症”占相当一部分,其表现为:娇气、爱哭、胆怯、退缩、依赖性强、缺乏耐性、自制能力差等等。磨难教育就是针对以上诸多心理特征去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磨难教育可以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讲故事、看图画、收看英雄故事影片,让一些少年英雄的形象在幼儿的心中扎根。以榜样的力量使儿童从小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创设各种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幼儿在动手、动脑、集体活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体验失败与成功的喜乐。逆境出人才,在不同的环境中要让幼儿磨炼,使其从中懂得生活中不可能避免失败与挫折,他们的一切愿望和要求都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在失败和挫折中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毅力,让他们明白失败与挫折不可怕,更不可耻,只要努力拼搏,总结经验,人生一定能成功。
总之,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农村幼儿心理素质也随着时代步伐在不断地变化。要使我们的孩子成功地创造生活,方法是多样的。我们一定要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出发,想方设法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