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并在自主获取知识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学科素养。基于此,本文则主要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当前,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小学生主要存在缺乏主动思考与被动思考的现象。小学阶段是启蒙学生思考的关键时期,而独立思考则主要指在未经过任何外力因素的指导或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分析与探索问题而得出的答案。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深入影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主要探讨的话题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接受与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工作,继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帮助其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巧设故事情境,使学生乐于思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经典故事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便可有效利用这一特征,结合教材内容,引用不同的经典故事构建一个良好的故事教学情境,继而培养与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教师便可引用《西游记》“猪八戒吃饼”的小故事导入课堂情境中:一天,唐僧师徒路过女儿国,女儿国国王给了他们一块大饼。师父说:“我們把这个大饼分成四份吧,每人一份。”而这时,猪八戒听了,却急忙说道:“一块太少啦,我吃不饱,多给我一块吧师父。”而唐僧听到后,却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孙悟空就回答说:“把大饼分成八分,给八戒两份吧。”唐僧听了笑笑说:“真是狡猾的孙猴子啊。”故事讲述过程中,学生便会集中注意力,并议论纷纷;此时,教师便可提出:“猪八戒究竟有没有吃到更多的饼?”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采用不同的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有的学生则采用折纸的方法进行证明:1/4=1÷4,而将其扩大成2倍后,就等于2÷8,商却不变,将其写成分数形式则为2/8,也就是1/4=2/8,所以猪八戒最终没能多吃到饼干。为此,通过巧设故事情境的方式,可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产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并感受数学学科的乐趣。
二、结合有趣案例,使学生敢于思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而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感到十分的困难,继而丧失敢于思考的能力。但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多与生活实际有所关联,为此,教师便可借助生活中有趣的案例,适当添加具有趣味性的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让学生敢于思考。例如,在学习《因素与倍数》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引入生活中的趣味案例进行教学,如“猜年龄”等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有趣案例。如:“同学们,你们谁能猜一猜我的年龄是多少呀?”而此时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认知说出28、36、42等数值。而这时教师便可否认学生的结果,应通过启示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次提出答案:“我的年龄是6的倍数。”而这时,学生便会直接联想到36、48等有关6的倍数的数值。此时,学生思维便能与教师进度相接轨。教师再次提出“那如果我的年龄是4的倍数呢?我的年龄又是多少?”学生就会通过这样简单但有趣的案例进行思考,并积极回答。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具体化的生活趣味案例后,便可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思考的能力。
三、设计提问环节,使学生勤于思考
提问是开启学生创新思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勤于思考;并利于问题激发学生逻辑思维与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教师若直接告知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特征,则可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故教师要以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①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共有多少条边?多少个角?②请使用手上的测量工具,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与角的大小;③通过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并在自主思考中学会探索与计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还能让学生勤于思考,继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适当放权,使学生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最终目的。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适当放权,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在独立思考中散发思维,深入数学习题及重点知识,继而学会如何思考问题与看待问题。如在学习上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内容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便可通过亲自测量的方式,得出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边长相等”。而这时教师要适当放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或想法,而不是直接对其结论进行讲解。此时,有的学生便会提出:“我可以通过不使用尺子测量的方式得出这个结论。”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就会采用图形对折、比较各边长的方式得出结论。在这样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便会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在思考中创新新的解题思路,并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独立思考的正确方式,继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中,并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身心特征,采用有趣、有效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中分析与解决问题,并成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受益于终身。
参考文献
[1]李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7(07):84-85.
[2]李长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考试周刊,2016(66):71-71.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当前,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小学生主要存在缺乏主动思考与被动思考的现象。小学阶段是启蒙学生思考的关键时期,而独立思考则主要指在未经过任何外力因素的指导或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分析与探索问题而得出的答案。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深入影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主要探讨的话题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接受与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工作,继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帮助其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巧设故事情境,使学生乐于思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经典故事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便可有效利用这一特征,结合教材内容,引用不同的经典故事构建一个良好的故事教学情境,继而培养与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教师便可引用《西游记》“猪八戒吃饼”的小故事导入课堂情境中:一天,唐僧师徒路过女儿国,女儿国国王给了他们一块大饼。师父说:“我們把这个大饼分成四份吧,每人一份。”而这时,猪八戒听了,却急忙说道:“一块太少啦,我吃不饱,多给我一块吧师父。”而唐僧听到后,却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孙悟空就回答说:“把大饼分成八分,给八戒两份吧。”唐僧听了笑笑说:“真是狡猾的孙猴子啊。”故事讲述过程中,学生便会集中注意力,并议论纷纷;此时,教师便可提出:“猪八戒究竟有没有吃到更多的饼?”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采用不同的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有的学生则采用折纸的方法进行证明:1/4=1÷4,而将其扩大成2倍后,就等于2÷8,商却不变,将其写成分数形式则为2/8,也就是1/4=2/8,所以猪八戒最终没能多吃到饼干。为此,通过巧设故事情境的方式,可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产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并感受数学学科的乐趣。
二、结合有趣案例,使学生敢于思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而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感到十分的困难,继而丧失敢于思考的能力。但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多与生活实际有所关联,为此,教师便可借助生活中有趣的案例,适当添加具有趣味性的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让学生敢于思考。例如,在学习《因素与倍数》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引入生活中的趣味案例进行教学,如“猜年龄”等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有趣案例。如:“同学们,你们谁能猜一猜我的年龄是多少呀?”而此时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认知说出28、36、42等数值。而这时教师便可否认学生的结果,应通过启示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次提出答案:“我的年龄是6的倍数。”而这时,学生便会直接联想到36、48等有关6的倍数的数值。此时,学生思维便能与教师进度相接轨。教师再次提出“那如果我的年龄是4的倍数呢?我的年龄又是多少?”学生就会通过这样简单但有趣的案例进行思考,并积极回答。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具体化的生活趣味案例后,便可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思考的能力。
三、设计提问环节,使学生勤于思考
提问是开启学生创新思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勤于思考;并利于问题激发学生逻辑思维与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教师若直接告知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特征,则可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故教师要以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①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共有多少条边?多少个角?②请使用手上的测量工具,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与角的大小;③通过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并在自主思考中学会探索与计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还能让学生勤于思考,继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适当放权,使学生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最终目的。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适当放权,让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在独立思考中散发思维,深入数学习题及重点知识,继而学会如何思考问题与看待问题。如在学习上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内容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便可通过亲自测量的方式,得出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边长相等”。而这时教师要适当放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或想法,而不是直接对其结论进行讲解。此时,有的学生便会提出:“我可以通过不使用尺子测量的方式得出这个结论。”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就会采用图形对折、比较各边长的方式得出结论。在这样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便会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在思考中创新新的解题思路,并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独立思考的正确方式,继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中,并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身心特征,采用有趣、有效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中分析与解决问题,并成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受益于终身。
参考文献
[1]李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7(07):84-85.
[2]李长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考试周刊,2016(6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