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推门听课”作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其美好的出发点在实践中并未得到体现,反而引起教师的不满、反感乃至抗拒。因此,应对“推门听课”进行反思,并以此为出发点,重建管理者的行为方式,优化学校管理。
关键词 “推门听课” 学校管理 反思 优化
所谓“推门听课”,是指学校管理者或上级部门在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的情况下,课前或课中突击式进入教室听课,以此来了解和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管理行为。在教学管理者或理想主义者的眼中,“推门听课”作为课堂监管的一种形式,其好处是多方面的。
一是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杜绝了“空堂”、酒后进课堂、上课接打手机等违规行为。课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更加规范有序了。
二是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推门听课”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备教一致”,听课后要第一时间检查执教教师的备课情况,坚决制止和杜绝“有教无备”。这就防止了一些教师单凭经验教学、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大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可以了解教师的“原生态”课堂。眼下,精雕细刻的“公开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因为它不能代表执教者的真实水平。我们不能再紧盯着那几个名师,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平凡的教师。被“推门”的执教者展现的无疑是最本真、最“原生态”的课堂,他们真实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自然是一览无余。“推门”后,老师们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发现。
然而,就实际的反响和成效而言,大多数老师认为“推门听课”这种行为侵蚀公正、践踏尊严、漠视生命,对此很不满意,甚至反感乃至于抵制。
第一,就问题导向而言,其前提和假设缺乏公平性与合理性。这种行为首先假设教师有好逸恶劳的本性,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其行为的监控。否则,教师就会偷懒,影响教学质量。这就把教师的本性定位于“恶”的层面,是对教师人格和师德的不信任甚至是彻底的否定,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群体和管理者的对立和敌对。
第二,就过程导向而言,其行为践踏教师尊严,价值导向具有不合理性。“推门听课”是一种突然袭击式的教学监控行为,可能会有效,但牺牲的是对教学的敬重。课堂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场所,不是随便可以进出的自由区域。一般家庭对不速之客尚且会手足无措,教室突然有人“推门听课”,必然妨碍学生的学习,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并对课堂失去应有的敬重。
第三,就结果导向而言,其客观结果与起始动机基本背离。一名管理者,如果不是教学内行,即使他有备而来,听了教师一节课,也不可能说出多少有价值的意见;而即使作为一名内行,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基本原则,也不应仅凭一节课就对其指手画脚。因此,“推门听课”行为本身,是对教师以及学生生命意义的漠视,得到的必然是反感乃至于抗拒。
“推门听课”只是教学监控的一种手段,而教学监控也只是教学管理的一个方面。对“推门听课”的反思,应促使我们更加主动自觉地优化我们的学校管理。
首先,要建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军认为,管理是有边界的,“因为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组织形态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管理逻辑都会受到约束”;但他同时表示,高速发展的社会实践使这个边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个边界是一种弹性的存在,或者说这个边界发生着弹性的变化”。只有建立起先进、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摒弃对人自由发展的束缚,克服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合理界定和掌控管理者、学生、教师的责、权、利,保持公正,尊重人的尊严,重视生命的意义,才能事半功倍,使管理的行为与成效相向而行。
其次,要创新现行的管理措施。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被激活”。学校管理者要变“冷硬的管理”为“温暖的服务”,实施人性化管理,深入细致地了解教师的业务修养和工作状态,并和他们沟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平台,让教师真切体验到主人翁般的归属感,以及与学校发展紧密相关的荣辱感,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最后,要重建管理者的行为方式。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学校管理者应当从教学的领导者、监管者转变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者和组织者,秉持一颗仁者之心、一份智者情怀,宽厚地去对待每一个生命,理性地去“推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交给教师,把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演绎成长的艺术,让学校成为对话的舞台,让师生一起享受成功、共同期盼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
关键词 “推门听课” 学校管理 反思 优化
所谓“推门听课”,是指学校管理者或上级部门在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的情况下,课前或课中突击式进入教室听课,以此来了解和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管理行为。在教学管理者或理想主义者的眼中,“推门听课”作为课堂监管的一种形式,其好处是多方面的。
一是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杜绝了“空堂”、酒后进课堂、上课接打手机等违规行为。课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更加规范有序了。
二是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推门听课”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备教一致”,听课后要第一时间检查执教教师的备课情况,坚决制止和杜绝“有教无备”。这就防止了一些教师单凭经验教学、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大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可以了解教师的“原生态”课堂。眼下,精雕细刻的“公开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因为它不能代表执教者的真实水平。我们不能再紧盯着那几个名师,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平凡的教师。被“推门”的执教者展现的无疑是最本真、最“原生态”的课堂,他们真实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自然是一览无余。“推门”后,老师们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发现。
然而,就实际的反响和成效而言,大多数老师认为“推门听课”这种行为侵蚀公正、践踏尊严、漠视生命,对此很不满意,甚至反感乃至于抵制。
第一,就问题导向而言,其前提和假设缺乏公平性与合理性。这种行为首先假设教师有好逸恶劳的本性,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其行为的监控。否则,教师就会偷懒,影响教学质量。这就把教师的本性定位于“恶”的层面,是对教师人格和师德的不信任甚至是彻底的否定,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群体和管理者的对立和敌对。
第二,就过程导向而言,其行为践踏教师尊严,价值导向具有不合理性。“推门听课”是一种突然袭击式的教学监控行为,可能会有效,但牺牲的是对教学的敬重。课堂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场所,不是随便可以进出的自由区域。一般家庭对不速之客尚且会手足无措,教室突然有人“推门听课”,必然妨碍学生的学习,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并对课堂失去应有的敬重。
第三,就结果导向而言,其客观结果与起始动机基本背离。一名管理者,如果不是教学内行,即使他有备而来,听了教师一节课,也不可能说出多少有价值的意见;而即使作为一名内行,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基本原则,也不应仅凭一节课就对其指手画脚。因此,“推门听课”行为本身,是对教师以及学生生命意义的漠视,得到的必然是反感乃至于抗拒。
“推门听课”只是教学监控的一种手段,而教学监控也只是教学管理的一个方面。对“推门听课”的反思,应促使我们更加主动自觉地优化我们的学校管理。
首先,要建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军认为,管理是有边界的,“因为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组织形态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管理逻辑都会受到约束”;但他同时表示,高速发展的社会实践使这个边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个边界是一种弹性的存在,或者说这个边界发生着弹性的变化”。只有建立起先进、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摒弃对人自由发展的束缚,克服传统文化、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合理界定和掌控管理者、学生、教师的责、权、利,保持公正,尊重人的尊严,重视生命的意义,才能事半功倍,使管理的行为与成效相向而行。
其次,要创新现行的管理措施。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被激活”。学校管理者要变“冷硬的管理”为“温暖的服务”,实施人性化管理,深入细致地了解教师的业务修养和工作状态,并和他们沟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平台,让教师真切体验到主人翁般的归属感,以及与学校发展紧密相关的荣辱感,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最后,要重建管理者的行为方式。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学校管理者应当从教学的领导者、监管者转变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者和组织者,秉持一颗仁者之心、一份智者情怀,宽厚地去对待每一个生命,理性地去“推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交给教师,把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演绎成长的艺术,让学校成为对话的舞台,让师生一起享受成功、共同期盼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