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只有通过语言的建构才能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才能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才能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文体意识培养的过程恰恰就是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过程。学生在文章写作和阅读欣赏中对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它是读懂和理解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恰当、准确,以及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高低。
散文,因其富有深层的情境和形象,形神兼备,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它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题材。而中年级完成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为高年级的阅读做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那么在小学中段渗透散文文体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在散文教学时紧紧围绕散文意境深邃、形散神聚、语言优美等三方面特点展开教学,培养孩子们的文体意识。
一、科学确定情感目标,感受深邃意境
确定目标的前提就是细化文本解读。对于散文,我们首先要确定散文类型,再通过细读文本内容,发现、总结出散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及表现出来的特点,以此确立通过该散文内容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细化文本内容及其解读,是保证教学目标确立科学性的重要基础。
如何确定不同类型散文的情感目标。下面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来谈一谈我的认识。第一单元是“江山如画”主题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在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整组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第二单元是“以诚待人”主题的叙事散文,该类散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对人、对事、对物的真性情,也是该类散文的重要教学目标。第五单元是“生命文化”主题的哲理散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及对生命的敬畏,应该是该类散文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第六单元是“乡村风情”主题的散文,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散文所要表达的风土人情及风土人情背后特有的文化气息,应该是该类散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总之,教学目标是散文教学开展的方向标,确定的教学目标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教学开展的科学性,进而影响到散文教学的效果。
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感知形散神聚
通过特定散文主题、类型,可以确定散文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但某一散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却不可能通过特定散文内容教学就可以实现,需要相关内容多次教学的科学开展。
比如,要实现学生感悟生命意义及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赞颂教学目标,就需要选择能突出生命精神、生命意义的人、事、物、景等开展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作者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又如,要实现学生领悟、体会特有风土人情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目标,就需要选择能体现自然风情、文化风情的人、事、物、景等开展教学,《乡下人家》就是一篇很好的、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瓜藤、瓜架、花、竹、鸡、河”等事物感受乡村风俗、风情等生活之美的散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素、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
还有,要实现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认识事物底蕴等思想深度相关的教学目标,就需要选择有明显“哲思”视角的散文内容开展教学,《花的勇气》就是通过花的变化、人物情感的变化等内容来展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對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再就是如果要通过散文教学来实现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人、事、物的性情,即体会作者的“特有性情”目标,如《猫》《母鸡》《白鹅》等这样的散文,这些课文就从作者特有的视角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的那份“特有性情”。
三、运用恰当教学策略,品味优美语言
散文语言凝练,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字,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从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词句训练是中段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低年级阅读字词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又是高年级篇章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巧用朗读,感受语言丰富
散文是美文,其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的精美与句式的和谐。例如《牧场之国》中“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无边的美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草原柔软厚实的特点。在这一课文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学生配乐朗诵,让学生自己去想象画面、勾勒画面。带领学生去感悟这种语言之美。
2.抓住关键,体会深层含义
我国著名教学育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文学、文艺的鉴赏还是需要从对语言、文字等透彻了解入手。散文作为重要文学作品形式之一,有着“美文”之称,对于其教学和学习,非常有必要予以“咬文嚼字”。对于散文的教学、学习,之所以赞成要“咬文嚼字”,是因为散文内容就有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等特点,而要想深入了解、体会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内涵,就必须要从语言、文字分析入手。
四年级下册中《触摸春天》这篇散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盲姑娘安静穿梭于花丛中,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安静尽情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了对春天的憧憬。这篇课文语言简洁优美,意境隽美深邃,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因此,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寻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如:“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的,而安静是一个盲人,用在她身上似乎有些不够准确。但仔细想想,又感觉非常准确。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才会仰头张望。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不难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比较,体会运用之妙
例如《生命 生命》一课,是作者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来讲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态度,学生很难真切的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即使孩子们知道,也无法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有所领悟。因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语言文字,比较推敲语言文字,以此体会散文语言的深远意境。如教学“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一段时,让学生体会是否可以将文中的“跃动”换成“跳动”。学生在理解两个词语的基础上,即:“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散文文体意识要渗透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读写目标的定位要渗透文体意识;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渗透文体意识;学习方式的选择要渗透文体意识。总之,文体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必然诉求。
散文,因其富有深层的情境和形象,形神兼备,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它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题材。而中年级完成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为高年级的阅读做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那么在小学中段渗透散文文体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在散文教学时紧紧围绕散文意境深邃、形散神聚、语言优美等三方面特点展开教学,培养孩子们的文体意识。
一、科学确定情感目标,感受深邃意境
确定目标的前提就是细化文本解读。对于散文,我们首先要确定散文类型,再通过细读文本内容,发现、总结出散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及表现出来的特点,以此确立通过该散文内容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细化文本内容及其解读,是保证教学目标确立科学性的重要基础。
如何确定不同类型散文的情感目标。下面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来谈一谈我的认识。第一单元是“江山如画”主题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在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整组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第二单元是“以诚待人”主题的叙事散文,该类散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对人、对事、对物的真性情,也是该类散文的重要教学目标。第五单元是“生命文化”主题的哲理散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及对生命的敬畏,应该是该类散文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第六单元是“乡村风情”主题的散文,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散文所要表达的风土人情及风土人情背后特有的文化气息,应该是该类散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总之,教学目标是散文教学开展的方向标,确定的教学目标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教学开展的科学性,进而影响到散文教学的效果。
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感知形散神聚
通过特定散文主题、类型,可以确定散文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但某一散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却不可能通过特定散文内容教学就可以实现,需要相关内容多次教学的科学开展。
比如,要实现学生感悟生命意义及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赞颂教学目标,就需要选择能突出生命精神、生命意义的人、事、物、景等开展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作者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又如,要实现学生领悟、体会特有风土人情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目标,就需要选择能体现自然风情、文化风情的人、事、物、景等开展教学,《乡下人家》就是一篇很好的、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瓜藤、瓜架、花、竹、鸡、河”等事物感受乡村风俗、风情等生活之美的散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素、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
还有,要实现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认识事物底蕴等思想深度相关的教学目标,就需要选择有明显“哲思”视角的散文内容开展教学,《花的勇气》就是通过花的变化、人物情感的变化等内容来展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對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再就是如果要通过散文教学来实现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人、事、物的性情,即体会作者的“特有性情”目标,如《猫》《母鸡》《白鹅》等这样的散文,这些课文就从作者特有的视角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的那份“特有性情”。
三、运用恰当教学策略,品味优美语言
散文语言凝练,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字,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从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词句训练是中段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低年级阅读字词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又是高年级篇章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巧用朗读,感受语言丰富
散文是美文,其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的精美与句式的和谐。例如《牧场之国》中“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无边的美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草原柔软厚实的特点。在这一课文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学生配乐朗诵,让学生自己去想象画面、勾勒画面。带领学生去感悟这种语言之美。
2.抓住关键,体会深层含义
我国著名教学育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文学、文艺的鉴赏还是需要从对语言、文字等透彻了解入手。散文作为重要文学作品形式之一,有着“美文”之称,对于其教学和学习,非常有必要予以“咬文嚼字”。对于散文的教学、学习,之所以赞成要“咬文嚼字”,是因为散文内容就有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等特点,而要想深入了解、体会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内涵,就必须要从语言、文字分析入手。
四年级下册中《触摸春天》这篇散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盲姑娘安静穿梭于花丛中,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安静尽情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了对春天的憧憬。这篇课文语言简洁优美,意境隽美深邃,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因此,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寻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如:“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的,而安静是一个盲人,用在她身上似乎有些不够准确。但仔细想想,又感觉非常准确。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才会仰头张望。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不难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比较,体会运用之妙
例如《生命 生命》一课,是作者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来讲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态度,学生很难真切的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即使孩子们知道,也无法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有所领悟。因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时一定要抓住语言文字,比较推敲语言文字,以此体会散文语言的深远意境。如教学“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一段时,让学生体会是否可以将文中的“跃动”换成“跳动”。学生在理解两个词语的基础上,即:“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散文文体意识要渗透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读写目标的定位要渗透文体意识;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渗透文体意识;学习方式的选择要渗透文体意识。总之,文体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必然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