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个体和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和倡导体验参与等全新的教学理念。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享受化学课堂,是一种更能体现学习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有了更多“动”的可能性和空间,因此研究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从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成为新课改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动起来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童心未泯,好动好问,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这种积极性使之能持续下去。通过教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教学,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课型特征,选择动点,设计动法,把知识点合理地处理成通过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能够得出结论的问题,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一、趣味课堂导入,演绎化学“动感”前奏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对于点燃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整堂课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一开始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开启课堂,学生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很积极地学习和探索。相反,如果开始时没有学生做出课堂回馈,那么,整堂课就会陷入死气沉沉的氛围之中。可以联系生活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电影中的某个片段,引出几个趣味小问题。如在学习自燃和缓慢氧化的教学内容时,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工人师傅们忙着把一车车的货物堆进仓库,一个破坏分子把一车放有特殊东西的货物也送进了仓库。下班了,仓库的大门紧闭着,到了深夜,仓库突然起火。那么犯罪分子是如何制造这一起纵火案的呢?同学们读完课本的内容就会知道。学生很快有了兴趣,并通过阅读找出了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发现了白磷自燃的奥秘,也解决了教师留下的悬念。再比如学习水的净化时,可以结合贝尔的丛林冒险的片段中如何在沼泽地里得到可以饮用的水来得出水的净化的步骤。
二、创新教学方式,演绎化学“动感”中调
1.加强化学与实验的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现象能够让单纯的文字变得魅力无穷,这就要求实验与化学课堂结合在一起。在做实验之前,要先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接着要鼓励学生自己做实验,发现化学原理。通过认真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和预期相符要分析原因,和预期不符更要分析原因。比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教师故意用一个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学生发现后,立即指出,不可行,教师此时质疑:没有长颈漏斗用普通漏斗怎样完成实验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都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这一问题对学生而言,有难度,但是,只要找好切入点,即不能让气体从漏斗逸出,想办法让漏斗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下,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解答了。将浓硫酸稀释时,教师质疑:浓硫酸怎样才能转化成稀硫酸呢?学生的思维是酸与水混合,而教师演示酸入水的稀释过程,并且强调这样做才是正确的,一名男生立刻站起来问:“为什么不可将水倒入酸中呢?”教师给出浓硫酸的密度,浓硫酸稀释放热,于是学生互相讨论,明白了道理,又比如,学完盐酸的化学性质,准备学习硫酸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请同学们猜想硫酸的化学性质,一名女生站起来问:“它的化学性质应该与盐酸有相似的地方,因为他们都是酸,但他们也应该有不同的性质。”听后教师肯定地说,该生爱动脑筋,想法很好,她的想法对不对呢?学生非常想知道结果,于是教师就指导学生用实验探讨研究,实验过后,结论与她的想法一致,这时有的同学进一步提出,都是酸,性质怎么会不相同呢?学生的这些疑问都是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发现的,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精心设计,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完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知识形成探索欲望和掌控能力。
老师的教学计划也能在相互推进中完成,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認知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发现化学的美,去感知化学的美。
2.多进行“师生互动”
。 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一味要求学生适应单一的教师,而是让教师适应风格迥异的学生,课堂上表演的是“群口相声”,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上教师与学生应有多次的角色转换。如教师充当主持人时,学生是嘉宾;学生讲故事时,教师是听众与记录员;学生讨论时,教师是协调者;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和教师是被陶醉的听众,经历了一连串的角色转换,师生间合作默契,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3.注重。例如讲石油的重要性时,如果按教材中平铺直叙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既提不起学习的热情,也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如果设计成师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有的扮演汽车商或司机;有的扮演轮船工程师或船员;有的扮演飞机驾驶员或拖拉机手;有的扮演石油经销商或加油站工人;有的扮演小商品的制造商或经销商等等,通过介绍机器的性能、状态、原材料等等的表演来探讨“为什么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动力的源泉?”这一问题,学生可从自己已知的信息图示中搜集与石油有关的信息与大家分享,这样,学生都能放飞自己的思维,由被动学习变为轻松、愉快、主动积极地合作交流,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再如:在学习《饱和溶液》这一节课时,可以首先播放青海湖的录像,然后问:“青海湖那诱人的景观与盛产食盐有什么联系?湖水里的盐又是怎样提取出来的?”为学生学习饱和溶液这一节内容构建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情境,从资料的介绍、神话故事的讲解、提出的讨论的问题吸引学生,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主动参与的欲望变得十分强烈,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并做好记录,然后将实验结果与大家交流分享,使他们体验到参与探究的乐趣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间相互交流与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种互动的气氛中学习,让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学生的思维、情趣、个性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并得以实现,这种课堂作风民主,师生以平等的地位讨论、分析和解答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富于想象,这样课堂里才会爆发出灵活运用知识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生生互動”
也很重要。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要使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学習,共同提高,其中,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交流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认真,分工明确,汇报有质量,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和谐统一,课堂上动静相宜,教学主题一目了然。作为每个学生个体来说,他们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只有取各人所长,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使每个学生受益,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是教师本人也没有想到、听到的,特别是这些问题的解答有相当多的是由学生自己回答的,而且,学生回答的视角是多方面的,甚至是独特的,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要知道学生的智慧和潜力是无穷的,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交流的组织者、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大胆发言和交流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重视教学总结,演绎化学“动感”尾调
课堂总结一般都是老师的任务,在课堂最后再提一遍课堂的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重要的是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围绕有关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而启发学生动脑。如在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节内容时,教师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把第一例题一步步解出来,并归纳解题步骤;然后以第二例题为原型,制成活动投影片,不断变换其中某个条件,进行变式训练;接下来再搞一个学生编题、解题擂台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彻底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了。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要使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其中,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交流显得十分重要,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而且是学生自己自发的动起来,而不是教师象推磨一样推着学生动。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起来了,能力也在相互交流与提问中提高了。课堂上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把握总体基调,及时进行总结点评,对表现突出,发想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这样,就特别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为所有学生展示自己个体魅力的风采提供了契机。
四、设计家庭小实验,演绎化学“动感”延伸
课后,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去验证。例如学习酸碱时,让学生利用紫甘蓝,玫瑰花,菊花等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利用食醋和纯碱测出遇酸呈什么颜色遇碱呈什么颜色。笔者记得那时学生们的兴趣可高了,采集了各种树叶花草进行试验,还发现了不少问题拿来和我讨论,其中的一部分我还拿到课堂上和所有学生一起探讨。这个活动中,学生对酸碱的知识进行了运用二加以升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有时还可设计一些趣味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去感知生活中的化学,一段时间后,笔者曾听学生感叹“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的事物,现象与化学有关呀!”有了这样的感叹,那么他还会没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吗?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发现,并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契机,让他们自觉,自动地“动”起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动起来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童心未泯,好动好问,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这种积极性使之能持续下去。通过教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教学,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课型特征,选择动点,设计动法,把知识点合理地处理成通过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能够得出结论的问题,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一、趣味课堂导入,演绎化学“动感”前奏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对于点燃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整堂课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一开始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开启课堂,学生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很积极地学习和探索。相反,如果开始时没有学生做出课堂回馈,那么,整堂课就会陷入死气沉沉的氛围之中。可以联系生活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电影中的某个片段,引出几个趣味小问题。如在学习自燃和缓慢氧化的教学内容时,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工人师傅们忙着把一车车的货物堆进仓库,一个破坏分子把一车放有特殊东西的货物也送进了仓库。下班了,仓库的大门紧闭着,到了深夜,仓库突然起火。那么犯罪分子是如何制造这一起纵火案的呢?同学们读完课本的内容就会知道。学生很快有了兴趣,并通过阅读找出了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发现了白磷自燃的奥秘,也解决了教师留下的悬念。再比如学习水的净化时,可以结合贝尔的丛林冒险的片段中如何在沼泽地里得到可以饮用的水来得出水的净化的步骤。
二、创新教学方式,演绎化学“动感”中调
1.加强化学与实验的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现象能够让单纯的文字变得魅力无穷,这就要求实验与化学课堂结合在一起。在做实验之前,要先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接着要鼓励学生自己做实验,发现化学原理。通过认真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和预期相符要分析原因,和预期不符更要分析原因。比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教师故意用一个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学生发现后,立即指出,不可行,教师此时质疑:没有长颈漏斗用普通漏斗怎样完成实验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都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这一问题对学生而言,有难度,但是,只要找好切入点,即不能让气体从漏斗逸出,想办法让漏斗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下,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解答了。将浓硫酸稀释时,教师质疑:浓硫酸怎样才能转化成稀硫酸呢?学生的思维是酸与水混合,而教师演示酸入水的稀释过程,并且强调这样做才是正确的,一名男生立刻站起来问:“为什么不可将水倒入酸中呢?”教师给出浓硫酸的密度,浓硫酸稀释放热,于是学生互相讨论,明白了道理,又比如,学完盐酸的化学性质,准备学习硫酸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请同学们猜想硫酸的化学性质,一名女生站起来问:“它的化学性质应该与盐酸有相似的地方,因为他们都是酸,但他们也应该有不同的性质。”听后教师肯定地说,该生爱动脑筋,想法很好,她的想法对不对呢?学生非常想知道结果,于是教师就指导学生用实验探讨研究,实验过后,结论与她的想法一致,这时有的同学进一步提出,都是酸,性质怎么会不相同呢?学生的这些疑问都是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发现的,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精心设计,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完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知识形成探索欲望和掌控能力。
老师的教学计划也能在相互推进中完成,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認知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发现化学的美,去感知化学的美。
2.多进行“师生互动”
。 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一味要求学生适应单一的教师,而是让教师适应风格迥异的学生,课堂上表演的是“群口相声”,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上教师与学生应有多次的角色转换。如教师充当主持人时,学生是嘉宾;学生讲故事时,教师是听众与记录员;学生讨论时,教师是协调者;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和教师是被陶醉的听众,经历了一连串的角色转换,师生间合作默契,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3.注重。例如讲石油的重要性时,如果按教材中平铺直叙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既提不起学习的热情,也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如果设计成师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有的扮演汽车商或司机;有的扮演轮船工程师或船员;有的扮演飞机驾驶员或拖拉机手;有的扮演石油经销商或加油站工人;有的扮演小商品的制造商或经销商等等,通过介绍机器的性能、状态、原材料等等的表演来探讨“为什么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动力的源泉?”这一问题,学生可从自己已知的信息图示中搜集与石油有关的信息与大家分享,这样,学生都能放飞自己的思维,由被动学习变为轻松、愉快、主动积极地合作交流,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再如:在学习《饱和溶液》这一节课时,可以首先播放青海湖的录像,然后问:“青海湖那诱人的景观与盛产食盐有什么联系?湖水里的盐又是怎样提取出来的?”为学生学习饱和溶液这一节内容构建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情境,从资料的介绍、神话故事的讲解、提出的讨论的问题吸引学生,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主动参与的欲望变得十分强烈,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并做好记录,然后将实验结果与大家交流分享,使他们体验到参与探究的乐趣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间相互交流与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种互动的气氛中学习,让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学生的思维、情趣、个性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并得以实现,这种课堂作风民主,师生以平等的地位讨论、分析和解答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富于想象,这样课堂里才会爆发出灵活运用知识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生生互動”
也很重要。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要使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学習,共同提高,其中,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交流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认真,分工明确,汇报有质量,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和谐统一,课堂上动静相宜,教学主题一目了然。作为每个学生个体来说,他们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只有取各人所长,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使每个学生受益,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是教师本人也没有想到、听到的,特别是这些问题的解答有相当多的是由学生自己回答的,而且,学生回答的视角是多方面的,甚至是独特的,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要知道学生的智慧和潜力是无穷的,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交流的组织者、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大胆发言和交流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重视教学总结,演绎化学“动感”尾调
课堂总结一般都是老师的任务,在课堂最后再提一遍课堂的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重要的是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围绕有关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而启发学生动脑。如在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节内容时,教师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把第一例题一步步解出来,并归纳解题步骤;然后以第二例题为原型,制成活动投影片,不断变换其中某个条件,进行变式训练;接下来再搞一个学生编题、解题擂台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彻底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了。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要使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其中,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交流显得十分重要,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而且是学生自己自发的动起来,而不是教师象推磨一样推着学生动。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起来了,能力也在相互交流与提问中提高了。课堂上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把握总体基调,及时进行总结点评,对表现突出,发想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这样,就特别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为所有学生展示自己个体魅力的风采提供了契机。
四、设计家庭小实验,演绎化学“动感”延伸
课后,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去验证。例如学习酸碱时,让学生利用紫甘蓝,玫瑰花,菊花等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利用食醋和纯碱测出遇酸呈什么颜色遇碱呈什么颜色。笔者记得那时学生们的兴趣可高了,采集了各种树叶花草进行试验,还发现了不少问题拿来和我讨论,其中的一部分我还拿到课堂上和所有学生一起探讨。这个活动中,学生对酸碱的知识进行了运用二加以升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有时还可设计一些趣味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去感知生活中的化学,一段时间后,笔者曾听学生感叹“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的事物,现象与化学有关呀!”有了这样的感叹,那么他还会没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吗?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发现,并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契机,让他们自觉,自动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