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秀的文化作品是全世界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宝贵文化的积淀,也是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鉴赏,是对人类伟大文明的传承与弘扬。文学作品是对一个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文学作品当中的语言体系也是对民族语言表达习惯和日常交流习惯的反映。英美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莎士比亚、培根等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对当时社会和人民现实生活情况的真实反映。本文通过分析鉴赏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现阶段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更好地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学者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学作品;文学赏析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33-02
  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本国文化的产物,更是世界文化宝库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英美国家与我国的历史环境、语言体系、生活习惯等均有所不同,导致英美国家的文学体系上与我国文学体系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研究文学作品的时候单纯地从文化的角度切入,那么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将很难进行。因此,为了更好地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就要结合民族风俗环境、语言体系、历史传统习俗等,以便更好地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地解读与研究。
  一、鉴赏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
  (一)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深入了解其语言特征
  由于英美文学作品当中蕴含的是对英美国家独特的历史发展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集体意识的反映,更是一种对英美语言文化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英美文学作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任何的文学作品一样,都深刻地体现着作者对社会现象、政治格局、作者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在阅读和鉴赏英美文学作品的同时,能够在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技巧和对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所产生的文学美感。且基于英美文化当中直接和热烈的情感表现这一特点,英美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方面往往会显得比中文作品更加直白。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鉴赏阅读时,同样也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入到英语表达语境当中,更深刻地体会英文的表达方式。最重要的是,优秀的作家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非常高超,这就使广大读者在鉴赏阅读时能更好地学习作者的写作能力,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日常生活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同时读者能够通过作者地表达了解到因为文学作品所诞生的历史背景,这相比于普通的枯燥历史书籍来讲更加有趣。另外,英美文学作品蕴含着其国家发展过程中丰富的社会文化特征,例如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讲述的悲情爱情故事,故事描述跌宕起伏,以两人的爱情故事为基调,源于美好爱情,终于悲剧化的殉情。这部文学作品既是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又是对当时社会阶级的真实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反映了英国当时社会形态的许多问题,让读者能透过这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对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当时英国的历史环境形成更深刻的了解。
  二、英美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学评论错误的问题
  早期我国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主要包括评论者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对文学领域相关问题的理解与感悟,以理解性文学艺术评论为主,因此,评论内容往往容易使读者对一部英美文学作品产生各种误解。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众多文学的相互影响,国人对于英美当代文学的研究评论方向开始逐渐趋向于更深层次的文学评论。文学作品主要论述思想主义内容、创作时代背景、表现形式方法、创作艺术风格等等,开始逐步上升达到真正文学领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性文学评论。并且在此后的时期更正了很多英美早期文学的意义解读,但是基于很多国内著名文学思想家和人文学派的共同思想影响,对于英美文学的这种思想误解还是存在。
  (二)传统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鉴赏的影响
  我国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文化与审美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虽然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学有所渗入,许多文学创作者已经在文学艺术形式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但在审美观念和文学形式上,思想还是较为保守与传统。因此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对《乌托邦》进行介绍和分析的过程中,普遍认为乌托邦是用来形容是非之地,而在英美文学体系当中,乌托邦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乌托邦式的幻想对英美的政治与经济方面都起着启蒙与引导的作用。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对英美文化作品鉴赏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翻译问题阻碍了文学鉴赏的进行
  由于中文的基本结构和英文语法结构大不相同,如果在翻译英美文学的过程中缺少优秀的翻译工作者,则会导致英语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翻译便成了导致中国学者对英美文学出现鉴赏偏差的原因之一。即使是优秀的文学翻译工作者,也未必能完美地完成英美文学翻译工作,其主要原因是很多翻译工作者只是对文学作品中文字表面的意思进行翻译,没有深入了解作者在撰写作品时的社会背景、思想主旨、人物情感等,容易导致翻译产生歧义,甚至导致读者形成误解。
  三、英美文学作品鉴赏策略
  (一)鉴赏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语言不仅是一种表达符号、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学作品的表达媒介。文学作品本身是表达语言的一种艺术,语言和文学作品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想要对一个人或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鉴赏,首先应该要学会认识和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大多表达简单,通俗易懂。如戏剧作品则高雅端庄,语言富有深意。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赏析能帮助读者逐渐养成鉴赏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表述的习惯,进而提升读者的审美文化情趣。同时,文学作品中也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英文詞汇与灵活多变的语法,且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词汇与其各种语法都直接反映着不同地域的各种语言意识形态和文化特点。读者可以在欣赏这些文化作品时,通过自己掌握的词汇体系和语法特点来真切地感受和学到其各种语言的独特魅力。其次,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及其中的一些人物对话语言中的美也能充分体现英美语言体系中各种音韵美、修辞美及意境美,读者在仔细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被吸引带入美妙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的各种思想美和情感。   (二)鉴赏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由于每位作者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再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因此,在鉴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工作应该涵盖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文学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的因素。首先,读者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对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其次,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以不同的人物角色为切入点,选取多个角度实现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最后,读者还可以通过与书友交流的形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听取他人不一样的见地。总之,在认识和鉴赏一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应该具备自己的阅读和审美观,充分认识到作者的本质和意图,也要通过与他人交流的方式,以共同鉴赏的模式从多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够更加客观地对文学作品做出最终评价。
  (三)记录鉴赏英美文学作品的感悟
  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主动进行英美体系文学艺术探索、英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特征的体会过程。鉴赏之责任就在于如何拥有自身的理解和体会,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鉴赏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记录文学作品中表达出彩的地方,一方面能锻炼读者的总结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丰富的素材积累也能为后期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能够为读者的写作活动开展提供主要的写作题材与语言内容。此外,心得记录的过程,也是读者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将感性的体会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读者在记录的同时深刻体会了艺术创作的过程,能帮助广大读者能够及时地总结自己对该文学作品的看法,形成自己敏锐的感受力。文学本身就是一门深刻的语言艺术,以读书笔记的方法也能使读者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读者的人文素养。对低龄阶段的学生来说,还能起到提升英语能力水平的作用,这将会促使读者终身受益。
  四、結语
  综上所述,鉴赏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更多的读者进一步加强对英美两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风俗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读者培养和提升文化知识素养,拓宽读者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了读者的知识层次。而且在阅读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能够极大地提升读者的理解能力,使得读者的认知和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以体会英美文学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文学美和精神美,使英美文学作品发挥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平娟.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方式和意义[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6):154-155,158.
  [2]刘燕.浅谈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策略——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68-70.
  [3]崔宁.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鉴赏[J].青年文学家,2020,(11):113,115.
  [4]付敏荣.探究经典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方式和意义[J].青年文学家,2020,(30):113-114.
  [5]张光勇.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人文素养提升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1):747.
  作者简介:
  樊林波,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西亚斯学院外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湘行散记》和《湘西》荟萃了湘西的一切神秘、浪漫和平凡,也荡出了沈从文回归桑梓之地所感到的“忧郁”,而这“忧郁”来自作者归旅故乡期间看到的乡土湘西的“常”(不变)与“变”,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对历史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乡土湘西;人事;“常”;“变”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04-03  作为京派代
期刊
【摘要】长诗《出埃及记》以“英雄史诗”的方式重述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和穿越红海的故事。它是古英语中最密集、最隐晦、最复杂的诗歌之一,也是许多批评家争论的焦点。本文旨在尝试为该诗的结构,即在尤尼乌斯手稿中存留至今的顺序辩护,以表明该诗是一篇依据史诗情节、聚焦核心主题认真连贯推进,并且以道德为导向进行叙述的史诗。本文进一步的论点是,虽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缺少了一些诗节,但其文本的主要部分已经按照作
期刊
【摘要】从美学角度上对王勃所作《滕王阁序》分析,它是艺术家依据自己的艺术直觉通过艺术语言所进行表达的一篇骈文,其中凝结了艺术家个人的美学特性及艺术理念,实现了主题情感与客观意象的意境统一。  【关键词】《滕王阁序》;美学;艺术的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21-02  骈文自汉朝末年兴起,兴盛于南北朝时期
期刊
【摘要】《团圆之后》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陈仁鉴创作的一部戏剧。此剧一反传统的大团圆结局,而是以大悲剧作结,发人深思。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欣赏此剧,剧中叶婉娘和柳懿儿两个女子正是在男权社会下,被迫成为的“他者”,体现着女性话语的缺失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但同时也透露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时代的局限性,从而引发对现代女性的思考。  【关键词】《团圆之后》;悲剧;“他者”;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神与物游”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其中“游”字入手,对关于“游”这一问题的各种研究思路做简单的梳理,主要包括“‘游’的定义及之与‘神’和‘物’的关系”“刘勰之‘游’与庄子之‘游’的关系”“‘游’的审美境界与审美体验”“‘游’与心理距离”“对‘游’的其他理解”五个部分。  【关键词】文心雕龙;神思;神与物游;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出高校读书会活动在文化育人功能上的突出作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藝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建立“书海拾贝”读书会,通过开展读书分享等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读书会;思想政治;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2
期刊
【摘要】钱钟书的作品《围城》是一本优秀的讽刺小说,发人深省,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作品中可充分感知讽刺艺术与人文关怀。本文从《围城》的文学思想以及人文关怀进行具体的阐释与分析。  【关键词】围城;人文关怀;讽刺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07-02  人文,究其根本就是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展现,也是社会制度、法
期刊
【摘要】“小人物”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传统形象之一,从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始,到果戈理的《外套》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的发展,19世纪晚期的小人物塑造更加炉火纯青了。通过小人物的生活现象和精神状态,可以准确地了解那一特定时期的历史状况。尤其通过研究19世纪晚期的小人物的精神创伤,更能够看到处于转型期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这对人们现今研究创伤文学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小人物;精神创
期刊
【摘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十七年时期成了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特殊期。有人称它为一个没有女性文学的时代,也有人将其定义为女性忘我的时代。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古以来的社会地位就低于男性,故而女性在“平等权”的争取上是从古至今没有停下来过的。十七年时期,人们又对“平等”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但是在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平等”的过度阐释无疑导致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整体评价的大方向走向了
期刊
【摘要】刘勰“风骨”内涵由于其重要意义引起学界热烈的讨论。本文在评说十种不同解说的基础上,力图从原文中还原《风骨》篇原有的逻辑思路,以接近刘勰的原旨。认为刘勰“风骨”是指文章作品在文意、文辞方面的要求,文意要充实饱满,文辞要精炼准确,表现出阳刚清壮的力量美,表现为文章作品完整精神风貌美的规范。“风骨”与风格、气并不完全相同,指的是清刚一类化在作品中的体现,同时对于刘勰批判当时骈文流行、文风淫滥的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