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具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
教师要寻找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1.课堂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学到《失街亭》时,大谈三国中英雄人物斗智斗勇的故事;学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大谈108条好汉梁山聚义的故事;学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时,给学生介绍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学到《雨巷》时,让学生学会欣赏现代诗的美妙……这样慢慢培养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平时也可以多请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在班上谈自己有关阅读的心得体会。2.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挤时间,学会巧安排,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比如:在寒暑假充分利用时间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名人传记等篇幅比较长的名篇佳作,开学时到班上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要求学生每隔一周挤出一节语文课或自习课,开设课外阅读实践课,如课前一名学生进行5分钟演讲;当上“戏剧”单元的时候,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并在课外阅读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学习“《雷雨》节选”时,不仅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雷雨》全剧及作者曹禺的其他作品,对曹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甚至把曹禺的作品与其他同时代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3.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和积极主动地写读书笔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就有几条是建议教师让学生多阅读:“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身不可磨灭的痕迹。”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时刻给他带来快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地印在他的意识里。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可以经常用中外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警句来启发学生,用古今名人酷爱书籍、通晓各种学问的生动事例激励学生。
二、要有教会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和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的能力
拥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如怎样让学生快读把握文章大意,怎样精读理解文章中心、筛选目标信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很重要。
1.文言文阅读的方法:首先是不看原文,而是从最后一个题开始看,因为此题是判断情节对错,而且只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在读的过程中把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等不用翻译却容易被偷换概念的内容圈出来,注意看是谁做了什么事情、什么事先做、什么事后做、在哪里做等等。仔细的读完这个题目,对文章的大体意思便有了了解,再读原文,会事半功倍。
2.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析技巧 :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其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其二,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这些能更直接地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其三,联系文中的社会时代背景,这样把握人物可更精准完整;其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因为这些字词语句更具有概括性和提示性。
三、要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多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可先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产生于对未知的探索,产生于问题或任务存在之时。因而让学生探索一个个未知问题,读思结合,既能训练其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培养自学能力。此外,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可以在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学生创设一点可以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环境,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学“另有所得”。 如讲《祝福》时,对小说结局“祥林嫂的死”设问:祥林嫂死因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分析。推敲性问题主要是深入理解课文提出的问题,目的是训练学生思考的深刻性,学会多问为什么,如某些词句的深刻含义、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文章写作特色等。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具备:面向全体学生、善于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巧于点拨的能力。
四、要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能力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新课标下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167期。
教师要寻找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1.课堂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学到《失街亭》时,大谈三国中英雄人物斗智斗勇的故事;学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大谈108条好汉梁山聚义的故事;学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时,给学生介绍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学到《雨巷》时,让学生学会欣赏现代诗的美妙……这样慢慢培养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平时也可以多请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在班上谈自己有关阅读的心得体会。2.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挤时间,学会巧安排,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比如:在寒暑假充分利用时间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名人传记等篇幅比较长的名篇佳作,开学时到班上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要求学生每隔一周挤出一节语文课或自习课,开设课外阅读实践课,如课前一名学生进行5分钟演讲;当上“戏剧”单元的时候,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并在课外阅读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学习“《雷雨》节选”时,不仅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雷雨》全剧及作者曹禺的其他作品,对曹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甚至把曹禺的作品与其他同时代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3.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和积极主动地写读书笔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就有几条是建议教师让学生多阅读:“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身不可磨灭的痕迹。”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时刻给他带来快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地印在他的意识里。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可以经常用中外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警句来启发学生,用古今名人酷爱书籍、通晓各种学问的生动事例激励学生。
二、要有教会学生正确阅读方法和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的能力
拥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如怎样让学生快读把握文章大意,怎样精读理解文章中心、筛选目标信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很重要。
1.文言文阅读的方法:首先是不看原文,而是从最后一个题开始看,因为此题是判断情节对错,而且只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在读的过程中把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等不用翻译却容易被偷换概念的内容圈出来,注意看是谁做了什么事情、什么事先做、什么事后做、在哪里做等等。仔细的读完这个题目,对文章的大体意思便有了了解,再读原文,会事半功倍。
2.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析技巧 :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其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其二,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这些能更直接地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其三,联系文中的社会时代背景,这样把握人物可更精准完整;其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因为这些字词语句更具有概括性和提示性。
三、要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多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可先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产生于对未知的探索,产生于问题或任务存在之时。因而让学生探索一个个未知问题,读思结合,既能训练其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培养自学能力。此外,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可以在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学生创设一点可以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环境,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学“另有所得”。 如讲《祝福》时,对小说结局“祥林嫂的死”设问:祥林嫂死因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分析。推敲性问题主要是深入理解课文提出的问题,目的是训练学生思考的深刻性,学会多问为什么,如某些词句的深刻含义、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文章写作特色等。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具备:面向全体学生、善于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巧于点拨的能力。
四、要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能力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新课标下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1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