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Woolf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国民精神财富,更是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德育课中,这既符合初中生的成长规律,也能够促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初中德育工作经验,对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德育课的有效融合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教学;德育工作;实践探究
  初中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阶段,学校的德育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德育课中,能够丰富初中德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初中生的民族归属感。初中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兼具着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使命。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追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其发展是动态变化的,文化本是带有十分强烈的时代性特点。在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演变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人民的精神追求。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内购简单概括的,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蕴含之中华人民独特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鱼自然的理解,体现了独特的生存、发展智慧。在精神形式方面,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中华人民的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注重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联系,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例如,岳飞“精忠报国”的典故体现了中华人民的爱国情怀。第二,兼容的力量。古语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包容力,也体现了古人对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如今这句名言也成了四川大学的校训。只有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才能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第三,经世致用的力量。中华民族一直强调“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强调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走向幸福,这种经世致用的力量鞭策着我国人民不断努力,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日益强大。中华民族一直强调“行胜于言”,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得出真理。正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宏大的精神宝库,使得我国如今走向世界前列。
  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德育课有效融合的途径
  (一)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凸显立德树人的坚定性
  首先,初中德育授课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研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把握新时代的文化走向。初中德育教师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研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另外,在初中德育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起源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种传承,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初中德育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对于外来的西方文化,教师要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认清西方腐朽文化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凸显立德树人的坚定性。初中德育课堂上要加强学生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学生既要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又要学习古人宝贵的精神遗产。只有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与时俱进,实践创新”的宝贵品质,才能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
  最后,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我国幅员辽阔,包含着五十六个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初中德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过程中,能够发现其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并从中汲取出富含地方特色的思想精神财富。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能够增进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产生思想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重视教育方法的选择,提升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德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德育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结合自身德育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文化比较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文化有着差异,通过文化比较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产生情感、思想认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和优越之处,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初中德育教师也可以将合作探究法应用到德育教学中,让学生们集思广益,相互合作。
  第二,倡导人文实践。我国至今还保存着许多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纪念堂等颇具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景点,引导学生感悟这些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思想精神。通过人文实践,学生拉近了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魅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和平、勇敢、自强、勤劳、团结、爱国等正向元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德育课的有效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途徑,它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广大初中德育教师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新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时代性特征,新时期的学校德育越来越重要,思想政治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政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大数据是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本文解释了大数据的内涵,给出了大数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最后探讨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批评是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旨《名利场》译本的不同风格。《名利场》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大师萨克雷不朽的成名之作,该小说描述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贵族阶级的生活百态,并批判了上流社会各色人等的糜烂生活。本文试图对名利场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更好的体现原作的内容,更接近目标语读者的审美倾向。  关键词:《名利场》 ;译本分析  一、《名利场》翻译  《名利场》是威廉萨克雷的伟大杰作,他
期刊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完善,以及信息的便捷传递,各单位与部门的领导已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在硬件的配置上而且在软件的提升上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对资源和专业人才的配备都给予了相对的倾斜。当今社会电脑、打印机、扫描仪、专业管理软件、多功能保管柜(架)以及监控设备等基本能正常配备,为档案管理的新常态提供了保障。在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向电子信息化管理转换过程中,一些人不能与时俱进改变认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制度正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其中在科学教育工作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具有差异化的环境,对创新的理解也有着差异性,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只要能够合理的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来处理问题,那么这就属于创新。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以后的科学教育中要实现以探究式教学为主,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
期刊
摘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于教育来说,信息技术的出现也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产物,它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微课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研究微课教学对于现代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名著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名著阅读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
期刊
摘要: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汉字书写教学是一种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而汉字书写能力也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汉字书写 教学策略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汉字作为汉语书面语言的基本载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工具,所以汉字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它不仅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更是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
《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是能做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使数学教学变得新颖、生动,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成为了实现快乐数学的重要任务。  一、巧妙的语言,生动的故事  新知教学时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情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期刊
摘要:美术作为艺术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审美,熏陶学生艺术情操。小学美术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开发学生智力、创造力和美术修养发展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拓展了学校教育范围,让学生在学校学得更多的知识,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想象力最为丰富阶段,在教学中运用恰当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有利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艺术,获得人文熏陶。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思乡》是黄自先生独唱歌集《春曲》中的第一首,也是詞作者韦瀚章先生的处女作。韦瀚章先生的诗精致典雅,情景交融,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黄自先生的谱曲,作曲手法精炼,词曲浑然一体,旋律仿佛汩汩清泉从歌词中自然流淌而出。 艺术歌曲的艺术审美价值在于它承载的意境。艺术歌曲《思乡》词曲交融,清淡自然,看似借景寄情,实则蕴含沉重的家国情怀,这才是作为一名歌者在演唱《思乡》时要准确把握的审美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