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决定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根本依据则是企业组织过程中对交易成本的节约程度。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最小时,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有效的,也最容易达成企业的目标。文章提供了一个关于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交易成本分析模型,指出现代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组织形式 交易成本 信息成本 代理成本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本质
第一,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内化的产物。科斯将市场和企业看作两个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并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市场是通过价格信号指导资源配置的,而企业中的资源配置是通过行政计划完成的。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出现,是为了避免在市场交易中出现的高额交易费用,将市场可以完成的业务内化到企业中而形成的。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高于放弃市场而采用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企业的规模确定在其内部交易边际成本同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的资源配置规模。
第二,企业是一系列的合约组合。詹森和梅克林在考察交易的方式时注意到,交易不仅是市场和企业两种形态,大量存在的是兼有两种性质的中间状态。他们认为:企业只是法律虚构物,是个人合同订立关系的连接。市场、企业及其中间状态的交易,实际上是一系列合约,企业只是一种法律机制和合约关系的联结体,它作为一个合约关系的联结而发挥作用。我国学者周其仁也持这种观点,他认为企业是一种或一整套的合约关系,而不能简单地视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
第三,企业是团队生产的结果。阿尔奇安与德穆塞茨提出了“团队生产”的度量困难和高成本导致企业规模确定的假说。他们认为如果生产是由团队进行的,并且团队生产的总产出大于团队成员的分别产出之和,增加的部分足以弥补组织和管束团队成员的成本,团队生产就会被采取,于是企业就产生了。企业的管理结构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在团队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由一部分人对整个团队生产进行管理与协调,进而需要设立一定的组织结构并分配权责。
按照科斯的理解,企业组织形式实际上是企业对交易成本的一种节约方式,即为将市场交易成本内化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交易成本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结构设置;按照合约理论的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则是由法律机制与合约的构建方式;团队生产理论则认为企业的组织形式是由企业为减少团队生产的成本而采取的管理结构。本文综合比较这三种认识,将企业的组织形式定义为: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从市场交易中脱离出来时,为进行共同生产而采取的一系列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并以各种合约的形式将这种组织结构固定下来。本文对企业组织形式的定义给出两点说明。
首先,企业组织形式是企业所采取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而不涉及到企业的资本结构。按照新古典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企业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组合结果,其生产效果也最终由这两种资本的配比而形成差异。从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合过程来看,企业是在确定了人力资本的组合方式后,才相应地确定了物质资本的分配方式。因此,企业的组织形式确定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只能影响企业选择组织形式,但不能确定企业的组织形式。所以,物质资本的组合结果只能是影响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一个因素,并不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内容。
其次,企业组织形式是企业为将员工的共同生产效率最大化而必须设立的管理结构。现代企业无论大小都是由多人共同进行生产的。在企业的共同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劳动分工对人员进行岗位配置,而不同的分工结构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企业管理结构。因为企业内部劳动分工过程实质上就是形成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过程。企业内部劳动分工总要产生企业的管理人员,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并将企业的各种人员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企业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赋予不同的权责,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权力划分模式,而当企业内部的权力划分模式确定后,也就相应地确定了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
二、对企业组织形式的交易成本最小化分析模型
1、相关假设
(1)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的存在会降低企业的运行效率。按照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交易成本是经济学世界中的摩擦力,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才使得制度安排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效率,存在着额外的损耗。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则主要包括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信息成本是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对信息的各种无谓耗费,代理成本则由“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以及由于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之间存在某些偏差而导致委托人的福利损失”三者组成。由于企业必须对其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代理关系进行控制,因此,当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存在时,企业的运行效率要降低。
(2)企业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假如企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那么他就能通过学习掌握所有的知识,这样在信息的掌握总量上就是无限的,因而,企业中的信息传递总量就不存在限制,只要决策者愿意提供,军队就可以得到相关信息,信息传递将不存在耗费。而且,完全理性的决策者有能力对决策的所有情况进行最完备最合理的分析,这样由决策者一个人做出决策将是最有效率的,自然就不存在适度分权的问题,也就不需要企业配置内部权力。
(3)企业运行的有关信息是不完全的。企业中各种信息的传递都是花成本的。如果信息传递是无成本的,那么就是完全信息假设,这种情况下,无论决策权如何分布,决策者与非决策者之间根本不需要任何信息传递,因为只要任何一个员工有意愿去了解,他就能获得决策的所有信息。在完全信息的前提下,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作为决策者,也就不存在决策权与信息分布匹配问题。
(4)员工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员工的机会主义倾向是代理成本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代理成本主要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不兼容而形成的福利损失。如果代理人能够完全的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去完成任务,不具有自利倾向,那么委托人的效用组合就是代理人的效用组合,福利损失也将不会存在。委托人也不必监督代理人的行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转化为新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务与工资的交换关系,代理关系将不存在。
2、模型
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随着组织层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集权与分权的选择过程中,集权时代理成本低,信息成本高,而分权时信息成本低,代理成本高。这种变化规律说明选择任何一种企业组织形式都不可能同时获得最小的代理成本与信息成本,存在着最优分权程度的可能性。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就是权衡组织层级数量、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的问题。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中,在水平方向表示的是固定组织层级数量下的集权程度选择过程。X轴表示权力集中程度,箭头所指方向表示权力集中程度由低向高变动;Y轴表示组织的成本,按照箭头所指方向由小到大变动;Z轴表示组织的层级数量,在竖直方向上由少到多变动。通过图1以看出,对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小化选择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确定的组织层级下选择最优的分权程度;第二步则是根据最优的分权程度,考虑组织层级的合适数量。最优分权程度的选择可转化为图2:
为了表述方便,假定两个成本函数都是连续的。TC是交易成本线,IC是信息成本线,AC是代理成本线。组织最优分权程度是指组织效率最高的状态,也就是交易成本最低的状态,交易成本是由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的和,则有式(1):
TC(X)=AC(X)+IC(X)(1)
求TC的最低点可以用微分求极值的办法,即TC'(X)=0的点(图中的O点)是最优分权程度。
对(1)式两边求导得:
TC'(X)=AC'(X)+IC'(X)(2)
最优点的条件为TC'(X)=0
AC'(X)+IC'(X)=0(3)
即:
|AC'(X)|=|IC'(X)|
AC'(X)=-IC'(X)(4)
根据前文的分析,代理成本随分权程度的加深而扩大,所以AC线是递增的,AC'(X)>0;信息成本随着分权程度的加深而减少,IC线是递减的,IC'(X)<0。当两条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时,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最小,即最优点位于信息成本的降低正好抵销代理成本上升的位置上。在竖直面上,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与组织层级之间是正向变动关系,用图3表示:
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与组织层级之间是正向变化关系,组织层级数量越多,交易成本越大,反之越小。在每一个固定的层级上,都存在着一个组织最小交易层本的分权程度,随着组织层级数量的增加,企业内部的最小交易成本也表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动趋势,则最小交易成本与组织层级的关系就可以用图中的OO'线表示。因此,在可改变的范围内,缩减组织层级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有效方法。
三、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方向
现代企业发展现实证明,企业的组织层级将减少,时下流行的网络直销公司就是借助网络工具减少企业组织层级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同时,企业内部的权力分配仍然是企业组织形式的重要发展内容,从股份制企业出现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开始,企业的权力分配越来越朝向更加分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仍将以确定最优的分权程度与控制企业组织层级为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迈克尔·詹森、威廉姆·梅克林: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 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4] 曼·阿尔奇安、哈罗德·德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 ransaction costs of Collusion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 Universiti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aw School Los Angeles,CA 90089-0071[EB/OL].papers.ssrn.com/abstract_id=279523.
【关键词】组织形式 交易成本 信息成本 代理成本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本质
第一,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内化的产物。科斯将市场和企业看作两个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并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市场是通过价格信号指导资源配置的,而企业中的资源配置是通过行政计划完成的。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出现,是为了避免在市场交易中出现的高额交易费用,将市场可以完成的业务内化到企业中而形成的。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高于放弃市场而采用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企业的规模确定在其内部交易边际成本同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的资源配置规模。
第二,企业是一系列的合约组合。詹森和梅克林在考察交易的方式时注意到,交易不仅是市场和企业两种形态,大量存在的是兼有两种性质的中间状态。他们认为:企业只是法律虚构物,是个人合同订立关系的连接。市场、企业及其中间状态的交易,实际上是一系列合约,企业只是一种法律机制和合约关系的联结体,它作为一个合约关系的联结而发挥作用。我国学者周其仁也持这种观点,他认为企业是一种或一整套的合约关系,而不能简单地视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
第三,企业是团队生产的结果。阿尔奇安与德穆塞茨提出了“团队生产”的度量困难和高成本导致企业规模确定的假说。他们认为如果生产是由团队进行的,并且团队生产的总产出大于团队成员的分别产出之和,增加的部分足以弥补组织和管束团队成员的成本,团队生产就会被采取,于是企业就产生了。企业的管理结构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在团队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由一部分人对整个团队生产进行管理与协调,进而需要设立一定的组织结构并分配权责。
按照科斯的理解,企业组织形式实际上是企业对交易成本的一种节约方式,即为将市场交易成本内化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交易成本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结构设置;按照合约理论的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则是由法律机制与合约的构建方式;团队生产理论则认为企业的组织形式是由企业为减少团队生产的成本而采取的管理结构。本文综合比较这三种认识,将企业的组织形式定义为: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从市场交易中脱离出来时,为进行共同生产而采取的一系列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并以各种合约的形式将这种组织结构固定下来。本文对企业组织形式的定义给出两点说明。
首先,企业组织形式是企业所采取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而不涉及到企业的资本结构。按照新古典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企业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组合结果,其生产效果也最终由这两种资本的配比而形成差异。从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合过程来看,企业是在确定了人力资本的组合方式后,才相应地确定了物质资本的分配方式。因此,企业的组织形式确定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只能影响企业选择组织形式,但不能确定企业的组织形式。所以,物质资本的组合结果只能是影响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一个因素,并不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内容。
其次,企业组织形式是企业为将员工的共同生产效率最大化而必须设立的管理结构。现代企业无论大小都是由多人共同进行生产的。在企业的共同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劳动分工对人员进行岗位配置,而不同的分工结构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企业管理结构。因为企业内部劳动分工过程实质上就是形成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过程。企业内部劳动分工总要产生企业的管理人员,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并将企业的各种人员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企业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赋予不同的权责,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权力划分模式,而当企业内部的权力划分模式确定后,也就相应地确定了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
二、对企业组织形式的交易成本最小化分析模型
1、相关假设
(1)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的存在会降低企业的运行效率。按照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交易成本是经济学世界中的摩擦力,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才使得制度安排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效率,存在着额外的损耗。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则主要包括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信息成本是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对信息的各种无谓耗费,代理成本则由“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以及由于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之间存在某些偏差而导致委托人的福利损失”三者组成。由于企业必须对其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代理关系进行控制,因此,当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存在时,企业的运行效率要降低。
(2)企业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假如企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那么他就能通过学习掌握所有的知识,这样在信息的掌握总量上就是无限的,因而,企业中的信息传递总量就不存在限制,只要决策者愿意提供,军队就可以得到相关信息,信息传递将不存在耗费。而且,完全理性的决策者有能力对决策的所有情况进行最完备最合理的分析,这样由决策者一个人做出决策将是最有效率的,自然就不存在适度分权的问题,也就不需要企业配置内部权力。
(3)企业运行的有关信息是不完全的。企业中各种信息的传递都是花成本的。如果信息传递是无成本的,那么就是完全信息假设,这种情况下,无论决策权如何分布,决策者与非决策者之间根本不需要任何信息传递,因为只要任何一个员工有意愿去了解,他就能获得决策的所有信息。在完全信息的前提下,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作为决策者,也就不存在决策权与信息分布匹配问题。
(4)员工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员工的机会主义倾向是代理成本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代理成本主要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不兼容而形成的福利损失。如果代理人能够完全的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去完成任务,不具有自利倾向,那么委托人的效用组合就是代理人的效用组合,福利损失也将不会存在。委托人也不必监督代理人的行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转化为新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务与工资的交换关系,代理关系将不存在。
2、模型
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随着组织层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集权与分权的选择过程中,集权时代理成本低,信息成本高,而分权时信息成本低,代理成本高。这种变化规律说明选择任何一种企业组织形式都不可能同时获得最小的代理成本与信息成本,存在着最优分权程度的可能性。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就是权衡组织层级数量、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的问题。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中,在水平方向表示的是固定组织层级数量下的集权程度选择过程。X轴表示权力集中程度,箭头所指方向表示权力集中程度由低向高变动;Y轴表示组织的成本,按照箭头所指方向由小到大变动;Z轴表示组织的层级数量,在竖直方向上由少到多变动。通过图1以看出,对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最小化选择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确定的组织层级下选择最优的分权程度;第二步则是根据最优的分权程度,考虑组织层级的合适数量。最优分权程度的选择可转化为图2:
为了表述方便,假定两个成本函数都是连续的。TC是交易成本线,IC是信息成本线,AC是代理成本线。组织最优分权程度是指组织效率最高的状态,也就是交易成本最低的状态,交易成本是由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的和,则有式(1):
TC(X)=AC(X)+IC(X)(1)
求TC的最低点可以用微分求极值的办法,即TC'(X)=0的点(图中的O点)是最优分权程度。
对(1)式两边求导得:
TC'(X)=AC'(X)+IC'(X)(2)
最优点的条件为TC'(X)=0
AC'(X)+IC'(X)=0(3)
即:
|AC'(X)|=|IC'(X)|
AC'(X)=-IC'(X)(4)
根据前文的分析,代理成本随分权程度的加深而扩大,所以AC线是递增的,AC'(X)>0;信息成本随着分权程度的加深而减少,IC线是递减的,IC'(X)<0。当两条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时,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最小,即最优点位于信息成本的降低正好抵销代理成本上升的位置上。在竖直面上,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与组织层级之间是正向变动关系,用图3表示:
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与组织层级之间是正向变化关系,组织层级数量越多,交易成本越大,反之越小。在每一个固定的层级上,都存在着一个组织最小交易层本的分权程度,随着组织层级数量的增加,企业内部的最小交易成本也表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动趋势,则最小交易成本与组织层级的关系就可以用图中的OO'线表示。因此,在可改变的范围内,缩减组织层级是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有效方法。
三、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方向
现代企业发展现实证明,企业的组织层级将减少,时下流行的网络直销公司就是借助网络工具减少企业组织层级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同时,企业内部的权力分配仍然是企业组织形式的重要发展内容,从股份制企业出现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开始,企业的权力分配越来越朝向更加分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仍将以确定最优的分权程度与控制企业组织层级为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迈克尔·詹森、威廉姆·梅克林: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 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4] 曼·阿尔奇安、哈罗德·德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 ransaction costs of Collusion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 Universiti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aw School Los Angeles,CA 90089-0071[EB/OL].papers.ssrn.com/abstract_id=27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