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101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高校本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分析此课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的,作者指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分级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工具,计算机文化知识则成为现代大学生的必备知识。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是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文化意识,进而培养智力、能力,转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
  1.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不同,各地高中开设计算机课的条件也不同,加上家庭经济状况和观念不同,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距很大。发达地区和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得相对好;欠发达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常识也不懂。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却“消化不了”的局面。内容太简单,学生学不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觉得没意思;内容太难,学生跟不上,就会失去自信心,产生焦虑。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不专心听课,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从而给课堂管理带来困难,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陈旧。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也从最初的DOS,经过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发展到现在的Windows XP,互联网、网页制作及信息安全系统更是突飞猛进。如果教师不适时更新知识,只是按照课本授课,教学内容就会陈旧,不仅学生不愿意听,就连教师自己也会觉得无趣,有时甚至出现学生掌握的知识比教师讲的知识还新的尴尬情况。
  3.教学方法落后。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设课的原则是“以应用为中心”,从而使学生学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这也是21世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仅靠传统的讲授方式只能传授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无法达到教会学生获取以上信息能力的目的,如使用Excel、制作PPT、设计网页、网上营销等。靠将讲授和上机简单结合,也达不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效果,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测评手段单一。
  目前很多学校对测评仍然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如平时成绩20分,期末考试80分;平时成绩30分,期末考试70分,等等。这种测评看似合理,却掩盖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课的特征。有些得高分的学生不会使用Excel,不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力很差,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二、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建议采用如下改革方法。
  1.实行分级教学。
  针对学生入学时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层次不同和对计算机的兴趣不同的情况,可采取分级教学的方式授课:将学生分成A、B班。分级教学既能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能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使基础班的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高级班的学生从高起点开始,尽快转入高级知识的学习,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学到各自需要的知识。分级教学的优点是在保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个性化,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2.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都和产品一样,有一个生命周期,而且很快进入衰退期。为此,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比如操作系统,现在就必须学习Windows XP,不能仅仅学习Windows 2000。对于画画和娱乐,应该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因为它增强了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如提供了CD唱机、Windows Media Player、录音机等应用程序,还提供了“红心大战”等娱乐游戏。在信息安全方面,如防火墙、计算机病毒、电子商务和政务安全方面也都有新的内容。譬如在电子政务安全对策领域,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就提出了“一个基础(法律制度),两根支柱(技术、管理)”的综合防范方针。
  3.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简单的讲授法已经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流行的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和案例法又不符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上课特征。专家通过论证表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教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有效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个任务,学生紧紧围绕这个任务中心展开系统学习。其作用是: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任务驱动包括五个方面:创设情境、引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用PPT展示大学生活”的任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网上销售一本书”的任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依托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营销能力。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4.采用作业、实验和考试相结合的测评方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由于分数在学生评优、奖学金申请、就业、出国留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即分数的确定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测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用将上机、学生展示、学生答辩、作业及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式,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对于期末考试,改笔试为上机,采用试题库的方式,将本院和兄弟院校的考试纳入试题库,从而丰富考试内容。实践表明,这一综合测试方法,杜绝了考前临时死记硬背的做法,增加了客观性和公平性,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学、英语一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智力及思维方式培养的任务。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仅影响其大学期间的深入学习,而且影响其就业和今后的职业生涯,从长远来看,甚至影响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就必须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级教学,适时增加新的知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综合测评方法。
  
  参考文献:
  [1]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徐安东.构建综合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9,(12):110-112.
  [2]韩秋凤,王伟杰,罗俊.以任务驱动法主导“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10):79-81.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中频眼部治疗仪对AC/A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屈光门诊收治的76例近视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
2015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绝对是一场全球注目的豪华艺术盛宴,纽约佳士得一口气连续七天推出十个专题拍卖会,号称拍卖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亚洲艺术品拍卖,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收藏家、古董商、学者及爱好者欢聚纽约,结果录得共计1.61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的历史性成交记录(表一),成为绝对的赢家,其中六场《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就斩获超过1.3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81%,犹如六枚盛放的烟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全身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以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滑膜炎和血管翳
本文介绍了文字型、图表型、漫画型等政治情境选择题题型的解题方法。考生要做好高考政治情境式选择题,首先,要重视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书为本,夯实基础;其次,要注重解题能
摘 要: 本文剖析了高职园艺专业《花卉栽培》课程现行考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该课程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的评价和促学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花卉栽培》课程 考试模式 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高职教育现行考试制度受高等教育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其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难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