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对醉驾入罪的认知及态度调查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次社会调查的内容是社会公众对醉驾入罪的认知和态度,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寻找醉酒驾车频发的原因,即社会公众对于相关常识性问题了解较少、社会公众对醉酒驾车的危害性的认识不足、社会公众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过于自信即使醉酒驾车也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进而提出应该不断完善立法,在认定醉酒驾车这一行为时,考虑行为人的特点,结合具体情节,客观地定罪量刑的观点。
  关键词:社会公众;醉酒驾车
  醉酒驾车作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问题近年来也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在中国人情社会的现实情况中,饮酒成为人们社交活动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交通管理部门对于醉酒驾车的行为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罚措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
  一、问题引入
  近年来,机动车数量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上升。本次社会调查就是基于当今社会现状,调查社会公众对醉驾入罪的认知和态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一些相关性分析,找到醉酒驾车可能发生的因素,进而针对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的措施。
  二、调查内容与实施方法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是以社会公众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社会公众对于醉酒驾车的常识性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于醉酒驾车现象现行的处罚标准的态度。
  对于受调查者对醉酒驾车的认知的调查内容包括受调查者是否了解酒驾的血液酒精含量标准、认定醉酒驾车优先使用的证据标准。
  对于受调查者对醉酒驾车的态度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入罪合理性的调查与对量刑的态度调查。第一方面是合理性的调查,主要问题包括酒驾危险性的评估以及实行醉驾入罪是否合理。第二方面是对于量刑的态度调查。
  (二)实施方法
  本次调查的实施方法是网页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本次社会调查的背景以及目的,确定以社会公众为调查对象,制作了本次社会调查所需要的问卷,在网上发布进行答卷的回收。
  经过统计,本次参与问卷调查的一共有130人,停止回收答卷时,一共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此调查报告将针对收集的130份问卷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调查结果
  (一)受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社会调查进行的过程中,有130人参与了问卷的填写。受调查的社会公众包括女性98人,占75.38%,男性32人,占24.62%。受调查者年龄分布在18岁至60岁之间,来自全国17个省份,从事13种不同的职业。
  (二)对醉驾入罪的合理性分析
  为了调查社会公众对于醉驾入罪的态度,受调查者需要回答“是否知道酒驾是入罪的”以及“醉驾入罪是否合理”这两道题目。
  1.是否知道醉驾是入罪的
  2.认為醉驾入罪是否合理
  由此可得出结论,社会公众对于醉驾入罪是普遍认为合理的,而且对于醉驾入罪是普遍知情的。
  (三)是否有饮酒驾驶的经历的相关性分析
  由醉驾入罪的合理性分析可知,社会公众普遍对于醉驾入罪是知情的,但是醉酒驾车的现象仍然存在。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的统计结果作为因变量,将“是否有饮酒驾驶的经历”的统计结果作为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
  1.是否有饮酒驾驶的经历与平时主要出行方式有关
  图1的柱状图中黄色部分代表有饮酒驾车经历的人,即选择自己开车的人有饮酒驾车经历的人比较多,其次是选择出租车的人,之后是公交、其他,受调查者中选择地铁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人无饮酒驾驶经历。
  2.是否有饮酒驾驶的经历与性别的关系
  将受调查者的性别统计结果与是否有饮酒驾驶的经历的统计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可以从条形图中看出男性有饮酒驾驶的经历的人数高于女性。
  2.是否有饮酒驾驶的经历与受调查者年龄的关系
  将受调查者的年龄统计结果与是否有饮酒驾驶的经历的统计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可以从条形图中看出有饮酒驾驶经历最多的年龄段分别是26-30岁,其次是41-50岁,还有少部分为18-25岁。
  3.是否有饮酒驾驶的经历与学历的关系
  将受调查者的学历统计结果与是否有饮酒驾驶的经历的统计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学历的受调查者有饮酒驾驶经历的人占百分比最大,其次是大专,本科。由此可以推测学历偏高的人群可能对于酒驾的危险性认识较高,或者对于醉驾的处罚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饮酒驾车的经历较少。
  四、醉酒驾车现象频发的原因
  (一)社会公众对于相关常识性问题了解较少
  醉酒驾车是一种高度危险的行为。近年来,与酒驾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也并非少数,但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于醉酒驾车的常识性问题的掌握程度还远远不够。
  在问卷中,笔者设计的醉酒驾车的常识性问题有:血液酒精含量达到多少而驾驶机动车的属于醉酒驾车行为,以及认定醉驾优先使用的方式。在接受调查的130人中,只有60%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即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24.62%的人选择了混淆项,饮酒驾车的标准是大于(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由此可见,社会公众对于醉酒驾车的标准这一基本常识的认知不够准确,还有许多人选择了混淆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是酒后驾车的两种不同的程度,两者依照血液内酒精浓度进行区分,两者处罚标准也是不同的。
  对于认定醉驾的酒精含量优先适用的方法,只有19.23%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即血液酒精测试。大部分人选择的呼吸酒精测试是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但不是优先适用方法。
  通过对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社会公众对于醉驾入罪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对于醉驾的标准也是模糊不清的。
  (二)社会公众对行为危害性认识不足   将受调查者出行方式与酒驾危害性分值进行交叉分析,主要出行方式为自己开车的受调查者认为酒驾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百分比最低,只有44.44%的人认为酒驾具有高度危险性。将公共交通,例如公交、地铁等作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人认为醉酒驾车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比例在70%左右。
  将受调查者年龄的统计结果与酒驾危害性分值进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年龄越大,认为行为危害性越高。18-25岁的人群中,对此评价从1分到5分不等,而51-60这一年龄段的人100%认为行为具有高度危害性。这说明不同年龄层对行为危害性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应当加强对于年轻人的教育。人在进入生理醉酒的状态后,很有可能进入不受控制的状态,这时候开车的危险系数是极高的。社会公众若不能认识到行为的危险性,会导致警惕性降低,醉酒驾车现象发生频率增加。
  (三)社会公众存在侥幸心理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认为发生酒驾的原因是什么?”有83.08%的人认为发生酒驾的原因是侥幸心理,觉得不会被警察抓到。有75.38%的人认为即使自己喝酒开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很小。由此可见,社会公众对醉酒驾车存在侥幸心理,过于自信自己即使醉酒驾车也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这对减少该现象是极其不利的。
  五、对于醉驾入罪的建议
  (一)细致量化相关法律规定
  目前在我国,对醉酒驾驶处罚的法律规定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從相关条例中可以看出,对于醉驾入罪的法律规范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对于犯罪的情节没有具体的要求,这就要依靠具体判例时的司法解释,显然就会存在不合理之处。
  例如,根据杨某危险驾驶案的判决,醉酒驾车仅致本人受伤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可酌情从宽处罚。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在问卷中进行了调查,社会公众对此的态度不同于判决。多数人认为不可以从轻处罚。
  对于醉酒驾车的行为,应当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哪些情节判定什么样的处罚,什么样的情节是情节严重,这样才会使定罪量刑更加客观。
  (二)量刑时应当考虑行为人实际情况
  1.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自首情节
  问卷中,笔者设计了有关醉酒驾驶的量刑方面的问题,其中一题是针对具有主动承认自己实施醉酒驾驶行为的人。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行为属于自首行为或自动投案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具有自首行为或者自动投案的行为在定罪量刑时应减轻处罚。这就要求法律对于自首或者自动投案行为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定,比如具体可以减少多少罚金或者减轻多少刑罚。
  根据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徐俊响危险驾驶案,交通管理部门对于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处理,采取的是行为如果行为人能够主动向司法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均应属于自首。
  2.考虑行为人自身的特点
  在对醉酒驾车的行为人进行定罪量刑时,应当将行为人造成的损害后果进行量化,视行为人造成的损害程度而定。笔者认为,可以将损害的程度采取折算成金钱价值的方式来衡量。情节的轻重可以依照折算的金额多少来认定。
  除此之外,应当考虑行为人自身的特点。行为人的醉酒行为如果与职务或者职业有关,例如在工作时间醉酒驾车导致重大的损失,存在一定的主观故意,应当加重刑罚。从醉酒的程度来看,可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定罪量刑时要考察行为人在醉酒驾车时处于醉酒的哪一阶段,是否完全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具有主观故意等因素。
  六、结语
  通过对社会公众对醉驾入罪的认知以及态度的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于醉酒驾车的常识性问题认识不是非常准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仍需完善,应针对醉酒驾驶造成的不同后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模式。综上,笔者认为,应该不断完善立法,在对醉酒驾驶行为进行认定时,考虑行为人的特点,结合具体情节,客观地定罪量刑。
  参考文献
  [1] 李舸禛 曹小航 论醉酒型犯罪的解释困境—— —以我国《刑法》第 18 条第 4 款之检讨为切入点 《政治与法律》 2011 年第 11 期
  [2] 郑泽善 原因自由行为论之理论依据 天府新论2010年第4期
  [3] 张开阳 醉酒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的研究 《企业导报》 2013年第3期
  [4] 陈兴良 王晨 论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依据 《青年论坛》
  [5] 董伟华 《犯罪构成原理》 2006年5月第一版
  [6] 张明楷 《外国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河北法学》1991 年第5 期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金融产业结构能够展现出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水平,其优化情况对我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在风险特征的角度下加强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阐释了金融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基于风险特征视角下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基于风险特征视角;金融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一、金融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在之前的金融发展方面重视对经
期刊
摘 要:游泳作为一项考验运动员速度与耐力的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运动员在不断的科学训练中进行核心力量的强化、提升。而水上力量训练则是游泳运动员核心训练中的关键内容。基于此,本文从水上力量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出发,在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专业游泳训练中水上力量训练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游泳训练;水上力量训练;游泳运动  引言:体育运
期刊
摘 要:2009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出台了《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我们在办理涉烟违法案件时正确适用法律、准确定性犯罪行为、处以适当的刑罚提供了更为具体和详细的法律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依然面临着因为经营阶段脱节、证据体系缺陷等使得违法事实难以认定的难题。  关键词:涉烟;违法;探索  近年来,各级烟草专卖局深入开展
期刊
摘 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变革与调整,进而形成了新形势与新特征。特别是在2008年出现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潮流中,使其经济不断进行变革与调整,进而形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本文主要是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进行论述。  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新特征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新特征  (一)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形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汉传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及特征及汉传佛教中国化的文化意义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阐释汉传佛教中国化的表现及意义。  关键词:汉传佛教;中国化;表现;意义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  东汉明帝时期(公元58年至75年在位),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佛
期刊
摘 要:美学,作为对审美文化的思考,体现出的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审美,是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称为对文化艺术的哲学理解。美学的发展伴随哲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业化文明的不断演进,西方美学的关注点产生了那些变化和转型,本文从哲学美学的现代发展角度进行一定的梳理。  关键词:西方美学;传统美学;转向;现代主义  提到美学,不能不说文化,不能不考察哲学的发展。20世纪的西方文化,
期刊
摘 要:中国的书画创作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先学习各家所长,在熟练的基础上,逐步做到“融会贯通”,最后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中创新,而这样的创新才会有底气、内涵和生命力。  关键词:传承;创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文人画  书画创作的传承与创新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二者之间存在著各种观点与论争。近几年,作者研究了书画家刘炳清先生的作品,对其雅致、清新的风格以及飘逸洒脱的文人画
期刊
摘 要:《红楼梦》的译本多样,以杨、霍译本最为著名,从二人英译翻译策略的选择可知,策略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选择什么策略,都会受到译者的文化功底、读者的接受预想以及文化的不对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这些因素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应当始终坚持文学翻译整体性把握的基本翻译理念。  关键词:红楼梦;文学翻译;整体把握  引言  文学名著要想成为世界文学的家族成员,就必须通过翻译。文学翻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刺激了网络金融行业的诞生与发展,而网络金融也因快速、便捷等优势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与信赖,在促进金融领域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网络金融在为金融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领域出现金融风险的几率。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金融和网络金融的核心内容,全面细致的分析网络金融对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来为金融行业的平
期刊
摘 要: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施工是重中之重。做好地基施工对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提升房屋的建筑性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作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1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1.1 优化绘制施工地基的图纸  施工图纸是所有施工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的良好保障。通过施工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