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来源于企业,既具有企业管理经营的风格又具有学校严谨治学的风气,所以决定了培养的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只有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
【关键词】民办高校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01-01
一、民办高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由于民办高校来源于企业,所以办学条件相对比较灵活、直接,它是高校和企业的联合体,既具有企业管理经营的风格又具有学校严谨治学的风气,所以决定了培养的人才不是学术研究型,而是更顺应时代发展更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当然,应用型人才并不是否定理论基础,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才,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掌握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具有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转化的能力。从教育理念上讲,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根据行业需求设置课程。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过程重点应是PBL(Problem Base Learn)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力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判断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求一支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能”教师队伍。
二、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求拥有一支“懂理论,会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这种师资队伍,所以专业实践能力显得格外重要。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于2011年10月正式颁布了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这就明确了把实践取向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能够优化实践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能力环节,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素质、知识、能力三个体系,因此,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开展企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应用研究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首先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1.引进教师的来源决定了实践教学能力薄弱
目前,高校教师主要来自高等学校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基本走出一扇大学大门再次进入到另一扇大学大门,没有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其实践能力可想而知。另外,研究生所学的一般都是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的专业理论,缺乏实践操作技能,这也造成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只能培养出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差的毕业生,这样与学术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类似,未能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特色,所以不能适应在实际工作中对岗位的要求。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高等教育都是以学术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重理论、轻能力。而且,民办高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扩招和校园基本建设上。所以,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而且,培训费较高,民办高校资金紧张,难以承受培训费用。
3.缺乏校企合作机会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各大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都力求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能够做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但是,企业愿意合作的大多都是国内知名院校,对民办高校教师来讲,这样的实践机会甚少,也失去了很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4.教师评聘制度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只强调学术条件,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出版教材、课题项目等等。没有与实践能力和水平应用的刚性要求。这样,使很多教师认为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与自己的利益无关,也就放松了对此方面的要求,也影响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工作热情。
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
1.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人才力求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所以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是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课程安排也应侧重于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比如课堂实践,把实践贯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小组讨论、实务演示、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训、实习,安排学生在学校实验中心或者校外实习点进行实地训练,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实习、实训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知识积累;毕业实习,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帮助学生解答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疑虑,对自身也是一个提高。此外,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义务劳动、参观考察等等活动。
2.积极引导校企合作
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源。学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可以采取考察参观,顶岗锻炼等形式。企业的高级人才可以作为兼职教师来学校讲座定期讲座,也可以协助学校的教师制定课程,指导学生实践教学,通过交流和培训来提高实践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另外,教师自主创业,通过自身积累经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3.改革教师评聘制度
应该尽快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纳入到教师评职制度当中,在评审过程中,应该考察实践能力,对没有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或没有参加过实践培训项目的教师不予评聘或者缓聘。通过这样制度导向,引导教师自觉提升实践能力与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只有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
【关键词】民办高校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01-01
一、民办高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由于民办高校来源于企业,所以办学条件相对比较灵活、直接,它是高校和企业的联合体,既具有企业管理经营的风格又具有学校严谨治学的风气,所以决定了培养的人才不是学术研究型,而是更顺应时代发展更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当然,应用型人才并不是否定理论基础,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才,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掌握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具有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转化的能力。从教育理念上讲,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根据行业需求设置课程。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过程重点应是PBL(Problem Base Learn)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力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判断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求一支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能”教师队伍。
二、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求拥有一支“懂理论,会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这种师资队伍,所以专业实践能力显得格外重要。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于2011年10月正式颁布了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这就明确了把实践取向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能够优化实践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能力环节,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素质、知识、能力三个体系,因此,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开展企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应用研究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首先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1.引进教师的来源决定了实践教学能力薄弱
目前,高校教师主要来自高等学校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基本走出一扇大学大门再次进入到另一扇大学大门,没有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其实践能力可想而知。另外,研究生所学的一般都是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的专业理论,缺乏实践操作技能,这也造成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只能培养出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差的毕业生,这样与学术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类似,未能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特色,所以不能适应在实际工作中对岗位的要求。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高等教育都是以学术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重理论、轻能力。而且,民办高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扩招和校园基本建设上。所以,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而且,培训费较高,民办高校资金紧张,难以承受培训费用。
3.缺乏校企合作机会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各大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都力求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能够做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但是,企业愿意合作的大多都是国内知名院校,对民办高校教师来讲,这样的实践机会甚少,也失去了很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4.教师评聘制度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只强调学术条件,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出版教材、课题项目等等。没有与实践能力和水平应用的刚性要求。这样,使很多教师认为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与自己的利益无关,也就放松了对此方面的要求,也影响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工作热情。
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
1.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人才力求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所以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是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课程安排也应侧重于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比如课堂实践,把实践贯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小组讨论、实务演示、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训、实习,安排学生在学校实验中心或者校外实习点进行实地训练,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实习、实训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知识积累;毕业实习,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帮助学生解答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疑虑,对自身也是一个提高。此外,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义务劳动、参观考察等等活动。
2.积极引导校企合作
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源。学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可以采取考察参观,顶岗锻炼等形式。企业的高级人才可以作为兼职教师来学校讲座定期讲座,也可以协助学校的教师制定课程,指导学生实践教学,通过交流和培训来提高实践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另外,教师自主创业,通过自身积累经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3.改革教师评聘制度
应该尽快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纳入到教师评职制度当中,在评审过程中,应该考察实践能力,对没有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或没有参加过实践培训项目的教师不予评聘或者缓聘。通过这样制度导向,引导教师自觉提升实践能力与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只有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