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理已经成为外贸企业使用越来越频繁的结算方式,面对中国现在纷繁的保理市场,银行、独立的保理机构、海外保理组织等都在竞争着这块很有潜力的市场。那么,中国的保理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中国外贸企业该选择什么样的保理公司,作为中国最早接触保理的中国银行在保理业务方面又有哪些突破?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主管姜煦先生。
中国的保理业务还处于发展阶段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企业接触保理时间并不长,但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使它有所凸显。那么中国的保理业务是如何发展的,现在正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
姜煦:中国银行是在中国的银行中第一个成立保理处室的。2006年中国的保理业务还只占全球的不到1%,而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中国出口的商品大多是消费品,都是很适合做保理业务的。2007年中国的保理业务达到了460亿美元,2008年仅中国银行的保理业务就可以达到200多亿美元,保守地说,2008年中国的保理业务能达到600多亿美元。这样的增长速度也算很快。单纯的从F C I的数据统计来看,国际保理业务中中国银行排第一,招商银行排第二,接下来是民生银行。对于全球保理业务来说发展也是非常快的,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年均的复合增速达到20%左右,2007年全球的保理业务已经达到2300多亿美元,因为现在全球贸易多是买方市场,赊销占主导地位,所以保理就有它的发展空间。1993年中国银行加入FCI时,FCI的会员只有60多家,现在已经达到了260多家,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15个银行加入了FCI。
现在中国的一些银行只抓优质客户、抓大客户,对中小企业的关注是不够的,但是保理应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保理是通过收购企业的应收账款来给企业融资,所以保理关注的不是中小企业本身,而是这个应收账款所对应的买方。如果买方的实力很强,那么不管企业的实力如何,都是应该给予融资。目前,中国银行普通做法都是在国外找进口保理商来合作,进行资信调查和融资。
保理应依据需求施以服务
《进出口经理人》:金融危机形势下,随着信贷的紧缩,很多跨国企业和银行的倒闭,银行是否也会对保理业务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姜煦:这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现在不仅中小企业对保理的需求比较旺盛,并且我们发现一些大中型企业的需求也比较旺盛。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那些大企业对保理业务是不屑一顾的,但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他们也开始寻求保理服务,这主要是出于规避进口商信用风险方面考虑;但是另外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使得原来与我们合作的银行、独立的保理公司等自身发生了问题。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通用汽车(简称:GM),GM项下有一个叫GMAC的公司,它是GM附属的汽车金融公司,它有很大一笔业务是商业融资,保理也是他的服务范畴。像这样的金融机构我们对他是要采取谨慎态度的,因为GM一旦破产,GMAC也很难独善其身,这样我们与他们合作风险也比较大。所以说,一方面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与我们合作机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也会比较谨慎,要想办法找一个平衡点。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对受理出口商的标准更加严格一些,另一方面对我们合作的进口保理商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利用额度控制和动态的跟踪来实现对他们的控制。
《进出口经理人》:在国内做出口保理业务较有优势的中国银行,在保理方面会给企业提供哪些可行的服务?
姜煦:中国银行在2005年正式推出了“达系列”产品。最早叫“出口权益达”,它是中国银行针对企业在出口贸易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扰和难题,为企业专门打造的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实用的贸易融资综合解决方案。它将多项传统和新兴的贸易融资产品、特色服务以及外汇交易金融衍生产品加以融会贯通,并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量体裁衣”,对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造和组合运用,通过一套完整方案帮助企业获得最佳效益。这个服务我们甚至可以做到在合同签订前就介入,比如我们可以帮企业去谈判,提供一种顾问服务,如你的这笔交易适合用什么样的结算方式,是适合用信用证还是适合用保理或者其他的方式等,给企业提供一个参考。基本上是从企业交易开始,到款项收回,我们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随后就又产生了很多系列的产品,近年来有许多企业一方面因为缺乏有效的抵质押担保而无法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另一方面,尽管手头有合格应收账款,但出于对控制财务成本的考虑,又不希望通过叙做贸易融资、缴纳全额保证金的方式在银行办理开证或押汇业务。针对以上市场需求,中国银行设计推出了独具特色的贸易融资新产品——“通易达”。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和国内贸易的蓬勃发展,企业对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的整体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银行能够对其在信用保险项下的应收账款提供融资,以达到加速资金周转、优化财务报表以及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针对以上市场需求,中国银行设计推出了独具特色的贸易融资新产品——“融信达”。
中国银行现在所信奉的理念是产品叫什么无所谓,关键是企业有什么需求,能给企业提供什么服务。企业来告之他的需求,我们就给企业选择相适应的产品。有这样的理念是因为之前我们发现有一个误区,就是企业一来中国银行,我们就给企业介绍有什么样的产品,忽略了企业的需求。但现在我们基本上是从企业的需求人手。企业的需求分析起来很简单,大概4个方面:
(1)规避风险。买家的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因为现在企业做保理业务主要的问题就是规避风险。如在人民币升值形势下,很多企业想规避汇率风险采用保理的方法;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如果进口商倒闭,企业就拿不到钱,但采用保理就能在出货后收取80%的货款。
(2)融资需求。
(3)账务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采用赊销的方式,所以有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因此便产生了对应收应付账款的需求。
(4)增强自身信用的需求。比如说企业想拿到这个合同,就必须让对方相信他的信用,如果自己的信用不够就可以利用银行的信用,来帮助企业签下合同,这样就产生了增强自身信用的需求。
根据这4方面的需求,我们来施以相应的服务。如果是国际保理服务,中国银行会接受半年,也就是180天以内的保理。如果是国内保理服务,时间可以延长到1年。
当然在收费方面主要看交易的情况,交易的进口商的资信情况越好,收费会越低,交易额越大收费会越低,天数越短报价越低。
中国的保理业务还处于发展阶段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企业接触保理时间并不长,但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使它有所凸显。那么中国的保理业务是如何发展的,现在正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
姜煦:中国银行是在中国的银行中第一个成立保理处室的。2006年中国的保理业务还只占全球的不到1%,而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中国出口的商品大多是消费品,都是很适合做保理业务的。2007年中国的保理业务达到了460亿美元,2008年仅中国银行的保理业务就可以达到200多亿美元,保守地说,2008年中国的保理业务能达到600多亿美元。这样的增长速度也算很快。单纯的从F C I的数据统计来看,国际保理业务中中国银行排第一,招商银行排第二,接下来是民生银行。对于全球保理业务来说发展也是非常快的,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年均的复合增速达到20%左右,2007年全球的保理业务已经达到2300多亿美元,因为现在全球贸易多是买方市场,赊销占主导地位,所以保理就有它的发展空间。1993年中国银行加入FCI时,FCI的会员只有60多家,现在已经达到了260多家,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15个银行加入了FCI。
现在中国的一些银行只抓优质客户、抓大客户,对中小企业的关注是不够的,但是保理应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保理是通过收购企业的应收账款来给企业融资,所以保理关注的不是中小企业本身,而是这个应收账款所对应的买方。如果买方的实力很强,那么不管企业的实力如何,都是应该给予融资。目前,中国银行普通做法都是在国外找进口保理商来合作,进行资信调查和融资。
保理应依据需求施以服务
《进出口经理人》:金融危机形势下,随着信贷的紧缩,很多跨国企业和银行的倒闭,银行是否也会对保理业务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姜煦:这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现在不仅中小企业对保理的需求比较旺盛,并且我们发现一些大中型企业的需求也比较旺盛。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那些大企业对保理业务是不屑一顾的,但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他们也开始寻求保理服务,这主要是出于规避进口商信用风险方面考虑;但是另外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使得原来与我们合作的银行、独立的保理公司等自身发生了问题。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通用汽车(简称:GM),GM项下有一个叫GMAC的公司,它是GM附属的汽车金融公司,它有很大一笔业务是商业融资,保理也是他的服务范畴。像这样的金融机构我们对他是要采取谨慎态度的,因为GM一旦破产,GMAC也很难独善其身,这样我们与他们合作风险也比较大。所以说,一方面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与我们合作机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也会比较谨慎,要想办法找一个平衡点。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对受理出口商的标准更加严格一些,另一方面对我们合作的进口保理商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利用额度控制和动态的跟踪来实现对他们的控制。
《进出口经理人》:在国内做出口保理业务较有优势的中国银行,在保理方面会给企业提供哪些可行的服务?
姜煦:中国银行在2005年正式推出了“达系列”产品。最早叫“出口权益达”,它是中国银行针对企业在出口贸易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扰和难题,为企业专门打造的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实用的贸易融资综合解决方案。它将多项传统和新兴的贸易融资产品、特色服务以及外汇交易金融衍生产品加以融会贯通,并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量体裁衣”,对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造和组合运用,通过一套完整方案帮助企业获得最佳效益。这个服务我们甚至可以做到在合同签订前就介入,比如我们可以帮企业去谈判,提供一种顾问服务,如你的这笔交易适合用什么样的结算方式,是适合用信用证还是适合用保理或者其他的方式等,给企业提供一个参考。基本上是从企业交易开始,到款项收回,我们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随后就又产生了很多系列的产品,近年来有许多企业一方面因为缺乏有效的抵质押担保而无法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另一方面,尽管手头有合格应收账款,但出于对控制财务成本的考虑,又不希望通过叙做贸易融资、缴纳全额保证金的方式在银行办理开证或押汇业务。针对以上市场需求,中国银行设计推出了独具特色的贸易融资新产品——“通易达”。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和国内贸易的蓬勃发展,企业对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的整体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银行能够对其在信用保险项下的应收账款提供融资,以达到加速资金周转、优化财务报表以及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针对以上市场需求,中国银行设计推出了独具特色的贸易融资新产品——“融信达”。
中国银行现在所信奉的理念是产品叫什么无所谓,关键是企业有什么需求,能给企业提供什么服务。企业来告之他的需求,我们就给企业选择相适应的产品。有这样的理念是因为之前我们发现有一个误区,就是企业一来中国银行,我们就给企业介绍有什么样的产品,忽略了企业的需求。但现在我们基本上是从企业的需求人手。企业的需求分析起来很简单,大概4个方面:
(1)规避风险。买家的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因为现在企业做保理业务主要的问题就是规避风险。如在人民币升值形势下,很多企业想规避汇率风险采用保理的方法;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如果进口商倒闭,企业就拿不到钱,但采用保理就能在出货后收取80%的货款。
(2)融资需求。
(3)账务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采用赊销的方式,所以有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因此便产生了对应收应付账款的需求。
(4)增强自身信用的需求。比如说企业想拿到这个合同,就必须让对方相信他的信用,如果自己的信用不够就可以利用银行的信用,来帮助企业签下合同,这样就产生了增强自身信用的需求。
根据这4方面的需求,我们来施以相应的服务。如果是国际保理服务,中国银行会接受半年,也就是180天以内的保理。如果是国内保理服务,时间可以延长到1年。
当然在收费方面主要看交易的情况,交易的进口商的资信情况越好,收费会越低,交易额越大收费会越低,天数越短报价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