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精神病人“上电”是怎么回事?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137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問:我有一位亲戚最近得了精神病,听说精神病院要给病人“上电”,所以一直不敢住院。特来信询问,“上电”是怎么一回事?
  宜兴市 张建平
  
  答:你所说的“上电”可能是指电抽搐治疗。该疗法让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抽搐发作,以治疗精神病。过去也叫电休克治疗。这种方法始于30年代,当时是治疗一些精神病的主要方法,因操作方便,疗效确实而被迅速推广。50年代后期,随着精神药物的广泛应用,电休克治疗已逐渐让位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因此,目前国内用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比例已经很低。如今,该疗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经多种精神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病例。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电休克治疗与警察所用的电警棍具有本质的区别,虽然都是电流进入人体,但电压、电流强度、通电时间等都是不同的。而且,其目的也有天壤之别,绝不可混为一谈。
其他文献
长期从事创作的人,终日焚膏继晷地阅读、写稿,常常伏案到深夜,由于生活不规律,又缺少体育锻炼,有的甚至还以烟酒为伴,因而多与“短寿”结下良缘,过早地离开人间。然而,古今中外文人中,长寿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大多数都是在艰苦复杂的创作过程中,深知坚持体育锻炼能健身防老的人。享有盛名的南宋诗人陆游,一生饱经风霜,却活了八十六岁,他平时手脚勤快,年近八旬还同曾孙们一道骑着竹马嫱戏,意在不断进行活动;当今著名诗
鸭大婶报案    鸭大婶到警察局来报案,说她的孩子小三在河里玩时,被一个“水鬼”捉去吃了。  狗警探听了,根本不信。他说:“世界上根本没有鬼,你这是迷信。你家小鬼一定是贪玩,躲到什么地方玩去了。你回家去吧。”  鸭大婶放声大哭,说她的孩子确实被“水鬼”吃掉了,而且有她家的孩子小一、小二、小四和小五作证。  狗警探看她哭得可怜,又听说有人证明,便将信将疑起来。  他说:“这样吧,我去调查一下,如发现
听说社会上有一些网瘾学校,家长把网瘾严重的孩子送去后,里面所谓的“医务人员”会用“电击疗法”给孩子“治病”。这靠谱吗?  电击疗法是不能够用于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几年前,曾有医生用电击疗法来治疗青少年网瘾,而且把它写成学术论文发表了。但是后来国家禁止了这种疗法,因为电击对青少年的身体是有伤害的,特别对短期记忆的损伤很大。社会上那些宣扬用电击治疗网瘾的医疗诊所或者网瘾学校都不可轻信。  那要戒除网瘾,
新课改给教育界带来了新气象,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课堂上出现了以往课堂少有的活跃氛围。新课改真的让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但是,随着新课改实验的展开,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有的班级开展的教学课堂也是热热闹闹的,但却是该讲的未讲得清楚,该听的未听得清楚明白;学生做起作业一塌糊涂,或乱写一通,应付了事;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是原地踏步,或出现了班级成
慘剧发生  一个暖和的星期六上午,柯贝西和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她正在做一个特殊的实验。柯贝西仔细地用棉签清理了鼻腔,然后掀起培养皿的盖子,放进去一块果冻状的东西。  “好啦!”她满意地合上盖子,把培养皿放进恒温箱,洗好手,在实验记录本上写道:  已完成提取。  细菌应该会很好地繁殖。  24小时之内需检查一次。  这时,柯贝西妈妈从门口探进头来:“方博士来看你了。”  “让它进来吧。”柯贝西
生命的气息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作为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每时每刻感受生命的气息,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是有个性的,能创造的,才会成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尤其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更是可以与之水乳交融。因为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其中更是不乏作家文豪们优秀的人文关怀等内容,在这方面,语文学科有着比其他学科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关注语文知识、技能之外,也同样注重对这些
到医院看过病的人都知道,为了诊断疾病,医生常常会请你“查一个血象”(或“化验血常规”,是同一个意思)。当你拿到化验结果后,那上面的几个数据是你最关切的;它正常吗?它说明什么?……  人体的血液中有三种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体组织器官发生变化,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血液成分的改变。我们查血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血液成分的变化来判断疾病、指导治疗和推测疾病的发展趋向。  血常规检查的内容
蓓蓓姑娘刚满二十,是某理工大学二年级学生,长得苗条俏丽,楚楚动人。然而蓓蓓是个很怪的女子,她对校园里那些穷追不舍的小伙子毫不动心,认为他们都是一些只知吃嚼玩乐的花花公子而不屑一顾,却对邻居家那位憨厚可爱常帮她家提煤气瓶上楼的男青年有浓厚的兴趣,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赶回一百多里远的家,为的是能与自己朝思暮想的那个男青年见上一面。事实上两人从未真正交谈过什么,更无感情方面的来往,只是偶尔在相遇时打过几次礼
前人认为,赏花有三个标准,即色、香、韵。  第一、欣赏花的颜色。讲究花色,一般有两种爱好:有的喜欢浓装,要求色彩强烈;有的喜欢淡装,要求色彩素净。人们秉性不同,喜爱也就各异。我们中华民族似乎比较喜爱素淡色调,例如中国名花中的兰花、腊梅,赏花者都是追求素心;对杜鹃则追求净白,这是与中华民族崇尚纯洁分不开的。  第二、欣赏花的香味。向称牡丹为国色天香,能色香兼备,最为理想;而事实常是“好花不香,香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