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普通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普通高校学生评教的目的及意义,才能确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嘉应学院本次新修订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特征、课程和教学个性特点以及现代大学应当具有的属性,其基本构架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
关键词: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分类号】G649.1
1基金项目:嘉应学院第十一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JYJG2014201)。
一、普通高校学生评教的目的及意义
正如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环节,其根本目的就是改进高校教师的教学,从而保障和实现学生的学习利益。
学生评教融合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特点。一方面,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形式,学生评教能够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具体而言,从教师方面来看,学生评教能够为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和态度,及时改进教学服务和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管理者方面来看,学生评教有利于帮助高校教育管理者了解学校教学状态过程中的发展水平,全面掌握学校的整体教学情况,从而加强对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监控,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一种形式,学生评教能够为高校教学状态评估以及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提供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数据及依据。
二、普通高校院系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高校院系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基本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总结教育评价的经验基础上,指标体系设计者在进行评教指标研制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在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时,只有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指标,选择适合学生能力范围内的评价内容,采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才能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育评价的方向性原则,是指评价必须坚持引导教育工作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的正确方向,保证教育活动沿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贯彻教育评价的方向性原则, 最重要的是要求教育评价在确定评价目的和标准时,必须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基本的、总的依据。
高校学生评教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教育评价活动,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标应指向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手段,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因此,贯彻此原则时,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指标体系设计者在具体指标设计时,不能偏离此评价目的和教育目标,不能违背教育规律。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评价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客观实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依据科学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分析判断。不能凭主观想象和主观臆断。
只有坚持评教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课程教学水平和获取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的真实信息。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要求指標体系设计者在研制评教指标时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和高校自身发展的教学特点,同时又要依从教育评价的客观规律,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具体的指标项目,从而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标准,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为了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价信息,可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学生评教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设计评教指标时,一是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指标相结合,在把握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性的评价的同时,也要做好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二是要让这两种评价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显示两种评价相互依存、相互验证的作用,最终在教学质量上体现综合效益。当然,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具体指标设计时,也要注意权重分配问题。因为教师教学效果究竟如何,不仅仅受教师教学因素的影响,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等因素相关。
4.共性指标与特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课堂教学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虽然不同院系的不同专业的任课教师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但对这些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根据统一性的课程教学规律和共性的教学要求,在进行具体的评价指标设计时,对每个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应该是一样的。当然,高校课程教学的多样性特点又必须要求在具体的指标内容设计上应根据专业和课程性质的不同有所区分。
5.可测性原则
可测性是教育评价与测量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并非所有的指标都是可测的。因此,在研制评价指标上,应尽量运用问卷式、行为化和操作化的语言,评价指标应分解成具体的、明确的和可测可量的,评价内容必须是能够用数量化统计参数或可操作化语言明确表述出来的。
三、普通高校院系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
嘉应学院在以往评教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编制了新的评教指标体系。新修订的指标体系具有以下几项特点:1.注意了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的科学性,避免了概念分类标准不同一或上下位概念包含以及有逻辑因果关系的问题;2.严格按照教育学科的有关理论去建立指标;3.尽可能照顾各种教学类型的通用性,一表多用,避免繁琐;4.比较简约,具有相对的模糊性,易于操作;5.吸收了各种量表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学化”倾向,体现了现代大学的文化气息。嘉应学院本次新修订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特征、课程和教学个性特点以及现代大学应当具有的属性。其基本构架涵盖了六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从课程教学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解读,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条件。教师每节课需要制定全面具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且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做好学习的准备,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方向,如果方向错误,作用力再大都是无用功。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载体,教学质量是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来呈现以及通过学生高效掌握知识来体现。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内容具有合理性、挑战性、文化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教师传授的文化知识内容应该充实新颖、系统性强、重难点突出和有创新,所讲内容能联系实际,跟上新时代,吸收新成果等。
(三)教學策略与方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具体内容涉及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广度;学生独立思考和个别学习的时间;学生是否参与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是否有情感因素的投入,是否被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所吸引,教师是否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观念和行为,教师是否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通过在这些方面的展示,可以直观的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其次,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应多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创新与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方面包括:如何组织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时间分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是否学会了倾听、交流、协作和分享;师生之间是否能实质性地交流想法以及丰富各自的见解。
再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种基本能力:
一、课堂驾驭能力
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态度
现行学生评教标准中有关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主要涉及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比如:备课是否认真;讲课是否有激情投入;对待各类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是否细致;考试、作业的批改是否尽心尽责以及师生之间是否有良好互动等。
(六)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基于以上五个要素的综合反映。当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策略正确、教学方法恰当以及教学态度积极,并能优化组合时,教师的教学效果肯定良好。如果以上诸要素有不足,或组合有问题,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学效果检测包括:即时的检测(一节课);短期的检测(一篇课文,一个问题,或一个单元);中期的检测(中段);长期的检测(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或更长)。
四、启示与思考
教学过程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特定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每一环节都包含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从而形成的一种活动进程,其要素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和课程本身等。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并不易于简单操作。在本次嘉应学院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修改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可供同仁借鉴:
首先,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在教学目的指导和教学规律支配下的脑力劳动(包括体育技能教学、各类实践课程),属于精神性劳动的范畴,它不可能像社会物质性劳动一样和科学实验一样,比较容易量化测量。因为精神性劳动具有更多人格化和人文性的特征,比较难于量化测评。
其次,教师教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学的效果。教师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抓手,就能比较全面管控教学全过程。客观上而言,教的效果要通过学的效果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的质量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去了解和监控各门学科、各门课程以及各位老师的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规律。
最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比较刚性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比较柔性的。用刚性指标去测量柔性的精神活动,其效度和信度都不可能非常高,也就是说,它的准确可靠性可供参考,但不能绝对化。
因此,教学管理部门不要寄希望制定一个通用所有专业及所有学科的和适应所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使用评价的结论时必须结合其他相关的测评意见。
关键词: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分类号】G649.1
1基金项目:嘉应学院第十一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JYJG2014201)。
一、普通高校学生评教的目的及意义
正如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环节,其根本目的就是改进高校教师的教学,从而保障和实现学生的学习利益。
学生评教融合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特点。一方面,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形式,学生评教能够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具体而言,从教师方面来看,学生评教能够为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和态度,及时改进教学服务和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管理者方面来看,学生评教有利于帮助高校教育管理者了解学校教学状态过程中的发展水平,全面掌握学校的整体教学情况,从而加强对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监控,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一种形式,学生评教能够为高校教学状态评估以及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提供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数据及依据。
二、普通高校院系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高校院系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基本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总结教育评价的经验基础上,指标体系设计者在进行评教指标研制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在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时,只有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指标,选择适合学生能力范围内的评价内容,采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才能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育评价的方向性原则,是指评价必须坚持引导教育工作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的正确方向,保证教育活动沿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贯彻教育评价的方向性原则, 最重要的是要求教育评价在确定评价目的和标准时,必须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基本的、总的依据。
高校学生评教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教育评价活动,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标应指向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手段,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因此,贯彻此原则时,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指标体系设计者在具体指标设计时,不能偏离此评价目的和教育目标,不能违背教育规律。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评价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客观实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依据科学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分析判断。不能凭主观想象和主观臆断。
只有坚持评教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课程教学水平和获取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的真实信息。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要求指標体系设计者在研制评教指标时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和高校自身发展的教学特点,同时又要依从教育评价的客观规律,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具体的指标项目,从而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标准,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为了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价信息,可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学生评教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设计评教指标时,一是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指标相结合,在把握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性的评价的同时,也要做好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二是要让这两种评价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显示两种评价相互依存、相互验证的作用,最终在教学质量上体现综合效益。当然,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具体指标设计时,也要注意权重分配问题。因为教师教学效果究竟如何,不仅仅受教师教学因素的影响,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等因素相关。
4.共性指标与特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课堂教学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虽然不同院系的不同专业的任课教师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但对这些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根据统一性的课程教学规律和共性的教学要求,在进行具体的评价指标设计时,对每个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应该是一样的。当然,高校课程教学的多样性特点又必须要求在具体的指标内容设计上应根据专业和课程性质的不同有所区分。
5.可测性原则
可测性是教育评价与测量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并非所有的指标都是可测的。因此,在研制评价指标上,应尽量运用问卷式、行为化和操作化的语言,评价指标应分解成具体的、明确的和可测可量的,评价内容必须是能够用数量化统计参数或可操作化语言明确表述出来的。
三、普通高校院系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
嘉应学院在以往评教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编制了新的评教指标体系。新修订的指标体系具有以下几项特点:1.注意了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的科学性,避免了概念分类标准不同一或上下位概念包含以及有逻辑因果关系的问题;2.严格按照教育学科的有关理论去建立指标;3.尽可能照顾各种教学类型的通用性,一表多用,避免繁琐;4.比较简约,具有相对的模糊性,易于操作;5.吸收了各种量表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学化”倾向,体现了现代大学的文化气息。嘉应学院本次新修订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特征、课程和教学个性特点以及现代大学应当具有的属性。其基本构架涵盖了六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从课程教学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解读,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条件。教师每节课需要制定全面具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且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做好学习的准备,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方向,如果方向错误,作用力再大都是无用功。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载体,教学质量是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来呈现以及通过学生高效掌握知识来体现。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内容具有合理性、挑战性、文化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教师传授的文化知识内容应该充实新颖、系统性强、重难点突出和有创新,所讲内容能联系实际,跟上新时代,吸收新成果等。
(三)教學策略与方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具体内容涉及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广度;学生独立思考和个别学习的时间;学生是否参与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是否有情感因素的投入,是否被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所吸引,教师是否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观念和行为,教师是否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通过在这些方面的展示,可以直观的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其次,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应多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创新与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方面包括:如何组织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时间分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是否学会了倾听、交流、协作和分享;师生之间是否能实质性地交流想法以及丰富各自的见解。
再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种基本能力:
一、课堂驾驭能力
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态度
现行学生评教标准中有关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主要涉及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比如:备课是否认真;讲课是否有激情投入;对待各类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是否细致;考试、作业的批改是否尽心尽责以及师生之间是否有良好互动等。
(六)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基于以上五个要素的综合反映。当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策略正确、教学方法恰当以及教学态度积极,并能优化组合时,教师的教学效果肯定良好。如果以上诸要素有不足,或组合有问题,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学效果检测包括:即时的检测(一节课);短期的检测(一篇课文,一个问题,或一个单元);中期的检测(中段);长期的检测(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或更长)。
四、启示与思考
教学过程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特定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每一环节都包含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从而形成的一种活动进程,其要素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和课程本身等。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并不易于简单操作。在本次嘉应学院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修改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可供同仁借鉴:
首先,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在教学目的指导和教学规律支配下的脑力劳动(包括体育技能教学、各类实践课程),属于精神性劳动的范畴,它不可能像社会物质性劳动一样和科学实验一样,比较容易量化测量。因为精神性劳动具有更多人格化和人文性的特征,比较难于量化测评。
其次,教师教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学的效果。教师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抓手,就能比较全面管控教学全过程。客观上而言,教的效果要通过学的效果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的质量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去了解和监控各门学科、各门课程以及各位老师的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规律。
最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比较刚性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比较柔性的。用刚性指标去测量柔性的精神活动,其效度和信度都不可能非常高,也就是说,它的准确可靠性可供参考,但不能绝对化。
因此,教学管理部门不要寄希望制定一个通用所有专业及所有学科的和适应所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使用评价的结论时必须结合其他相关的测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