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来文学的接受,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之后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戴望舒的象征主义接受立足于中国本土已有的诗歌经验,既积极调动了诗人主体的旧诗积淀,又充分考虑了新诗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使接受成为一种主动的对话而非被动的倾听,显示出了鲜明的主观性、主动性和本土性特征.在中国文学进一步世界化的时候,他的做法,对于中国新诗的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