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肿瘤坏死因子与脑创伤

来源 :国际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an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创伤后TNF-α水平升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严重损伤、激活磷脂酶A2和肾上腺素能β受体,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出现血管源性、细胞毒性脑水肿,诱导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呼吸爆发,进一步损害创伤后的脑组织。同时TNF-α能促进凝血过程和血管内血栓形成以及缩血管物质的合成,最终造成脑血流量减少,使脑组织出现弥漫性乏氧。由于TNF-α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以及对脑创伤后肺、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作用,加重了脑创伤病人的病情。

其他文献
本文对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基因和相关受体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免疫病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抗介质治疗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TNF-TNFR-sTNFR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网络之一,本文综述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的抗TNF作用及其临床治疗作用。
随着对DNA免疫学特性的深入了解,人们对CpG特征结构在DNA免疫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文就CpG特征结构的特点、免疫学活性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本文介绍一个新的概念:非特异免疫系统的细胞和体液成份可为特异性免疫提供指导,决定特异性免疫对抗原的选择性并左右其应答类型。
杀伤性T细胞(CTL)是恶性疟红前期免疫反应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就利用MHC分子结合肽基序确定CTL表位进行综述,并围绕如何克服CTL的MHC限制性,对多抗原成分疫苗的设计、多表位疫苗的设计和MHC Ⅰ类分子结合亚型和共用肽段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红细胞(RBC)上具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活性物质,国内外学者已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年来研究又发现,RBC自身也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并对单个核细胞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起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RBC自身产生的细胞因子及其调控细胞因子的机理研究进行评述。RBC对细胞因子的调控机理可能与RBC上的CR1与致病原一起形成CR1(Ag)/CD 58/CD2三联复合体,并促发TcR/CD3的形成
血小板在止血、凝血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通过血小板表面的粘附受体或称粘附分子来实现。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血小板粘附分子基础与临床领域的最新进展。
疾病的TH1/TH2模式是指疾病所引起的机体优势免疫应答的类型(TH1型/TH2型)。这种模式可应用于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流产、移植免疫及恶性肿瘤等,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有助于发展新型免疫疗法。
免疫毒素,又称生物导弹,由导向性的载体分子与具有毒性的弹头蛋白进行交联而制备,主要用于治疗肿瘤顽症。近年来,在免疫素素的弹头设计、载体选择及导向策略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临床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其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B细胞超抗原是一类能非特异的刺激B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抗原,大多为细菌和病毒产物,也发现人体内自已合成的类似物质。它激活B细胞的机制与普通抗原和B细胞丝裂原显著不同。微生物超抗原的特征与这些微生物的致病机制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