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幾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年轻家长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和老人生活。在学校,学生中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育者应该静下心来分析每一位留守儿童的现状,走进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充满爱与期待。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关注;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15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许多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他们的天性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活泼烂漫,只是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更多的关爱。
我是一名农村学校的老师,我现在所带的班级共44人,其中有9个孩子就是留守儿童,占比达到了20%,其中有一个孩子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叫曾小虎,大大的眼睛却总是半睁着,低垂着眼皮总像是在地面上寻找着什么,回答问题时总是举着右手半握着拳头,眼神躲躲闪闪仿佛告诉着你:老师请不要叫我回答问题,我也知道您不会叫我……这样的孩子我总是情不自禁的关注,回答问题时,他的双手紧紧地贴着裤线不断地揉搓着,我走进发现,他的双手又小又黑,指甲盖里填满了泥巴,手掌里有团得发皱的纸条。课间,他总是一个人在一边独自玩,很少与人交流。
一年级的孩子,由于表达能力弱,我反复的给孩子的爷爷打过电话才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在北京打工还债,母亲生下他后不足一个月离开了,一直是爷爷独自抚养。爷爷是个暴脾气,孩子犯下一点点错误都会大发雷霆。这样的成长环境造成了小虎性格异常的胆小,没有安全感。
一、由爱出发,看到他的成长圈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尤其是像小虎这样的孩子。我上网查找了有关留守儿童的资料,也请教了一些老老师,渐渐地知道了小虎身上一些行为的成因:他们大多属于“爱”的缺失。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不爱学习,说谎等心理障碍。
面对不可弥补的原生家庭缺失,在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照顾显得特别重要,我在心里反复地想:一个刚上一年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学校如果再得不到老师的关爱,那孩子的童年就毁了啊!
于是,我继续深入了解了小虎同学的家庭,我想详细地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看看我能够帮这个孩子做什么,以下是我从电话里的得知的消息:
小虎爷爷:“老师,孩子的父母生下来孩子三个月就去北京打工了,你能不能跟孩子的父母说说让他们回来呀?孩子总会是父母带比较好!你能不能向他们要生活费呀?从小到大一分钱也没有给过呀!”
小虎爸爸:“老师,我们很想孩子,但是得打工还债呀!”
小虎妈妈:“老师,我的公公很凶,结婚之前就动手打过我,我们怎么敢回去……”
这一刻我终于知道了,小虎为什么总是手里不停地团弄着纸条,声音为什么总是压在嗓子里了!爷爷的怨言,爸爸的无奈,妈妈的有苦难言……长期的缺乏父爱和母爱,小虎已经没有像同龄孩子一样的朝气与活力,他渴望得到爱,但无法满足,于是他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这种被遗弃的感觉让他缺乏自信,所以小虎的头总是低垂着,眼神躲躲闪闪。了解了这些,我的心被刺痛了,小小的他承受了这么多……
复杂的原生家庭矛盾让我摸不到头绪。难道老师对待小虎这样的孩子没有办法了吗?“做教师能做的!在学校里给予他更多的爱和关心,撑起他们的另一片边天!”我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
二、以爱之名,走近他的生活圈
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一般总是与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谈得来。这就是“自己人效应”。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制造“自己人”,如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运动,一起探讨难题,一起谈笑风生等等。当学生把教师看成了“自己人”,也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便于交流沟通。
于是,在学校我只要时间我就会和他在一起:课间我主动走到他的身边,找他谈心。大课间做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其他学生他一起跳绳,慢慢的找机会告诉他:爸爸妈妈很爱你,经常给老师打电话问你在学校的表现呢!爷爷更爱你了,从小看着你长大,不过爷爷岁数大了爱发脾气,你要理解对吗?杨老师也很喜欢你,因为你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一点也不小气,经常把好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这些老师知道的呢。虽然小,但是他很懂事,也许是我说的话他听到了心里去,他的眼睛红红的,手还是在裤线两边不断地揉搓着。小小的他,站在我的面前,此时此刻我想用全世界的美好来拥抱他。我摸着他的头,想把他抱进怀里,但是他身体僵直,眼皮还是沉着。
久而久之,下课时他也喜欢主动走到我的身边,和我说一些小秘密。慢慢地小虎把我当做了“自己人”,一点点的我察觉了他的变化:举手时他的手不再是紧握着了,而是能够放在脸颊旁。起身回答问题时他的手能够安分很多,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眼睛了,现在他已经能够抬起眼皮看黑板了。每每他有一点进步,我都不会错过表扬他的机会,用手摸摸他的小脑袋温柔地告诉他:“小虎,你是个好孩子,你真棒!你的回答真精彩!”
最近一次的阶段性检测成绩出来了,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都是优秀,当天晚上我给小虎的爸爸打了电话,告诉了孩子的成绩。在qq上也给他发了孩子的照片。小虎爸爸很感动!想从打工的地方给孩子买一些文具邮寄过来,问:“杨老师能不能写你的地址,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他”。“太好了!小虎爸爸!”我替孩子甚至比孩子还要兴奋着回应。
三、巧借班级能量场,建立他的朋友圈
很多家长会对老师说,他们在家管理一个孩子都很费劲了,老师要管理四十多个孩子,真是不敢想象。其实,我倒是觉得管理一个班级比面对一个孩子的教育要好做得多,因为班级是个能量场,在这个群里中很多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跟随这个能量场走,这就是心理学当中的群体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群体对个体约束和指导,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作用,就会使群体中的一群人,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我深知由于小虎在家得到的爱和赞扬有限,于是我借用班级这个大能量场积极给小虎创设进步空间,面对小虎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在班级大力表扬,让他得到群体的肯定、赞扬和尊重。
渐渐的班级的同学对他的印象变了,小虎不再是上课多动、不敢举手、不合群的孩子了,得到每个老师的表扬,同学以他为进步的榜样,在班级掀起了进步小热潮,大家在比着进步,同时他还结交了很多朋友。
诚然,教师工作有局限,不能把温暖的手伸到家庭,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第二个温暖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第二个父母。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要耐心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在班级工作和生活中多与他主动进行沟通,孩子的童年是他们一生成长的底色,我们教育者一定要用爱,为他们撑起在学校生活的另一片天。
参考文献
[1]吕英.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学视角解读[J]. 校园心理, 2011, 09(4):255-256.
[2]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家庭关系——基于家庭动力绘画测验的结果分析[D].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3]小童子. 用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J]. 中华儿女,2015(12):44-49.
[4]陈燕琴. 点一盏灯,照亮留守儿童的心[J]. 读书文摘, 2017(10).
[5]张秀华. 让“留守儿童”的心不再孤独[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7(9):46-46.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关注;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15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许多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他们的天性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活泼烂漫,只是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更多的关爱。
我是一名农村学校的老师,我现在所带的班级共44人,其中有9个孩子就是留守儿童,占比达到了20%,其中有一个孩子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叫曾小虎,大大的眼睛却总是半睁着,低垂着眼皮总像是在地面上寻找着什么,回答问题时总是举着右手半握着拳头,眼神躲躲闪闪仿佛告诉着你:老师请不要叫我回答问题,我也知道您不会叫我……这样的孩子我总是情不自禁的关注,回答问题时,他的双手紧紧地贴着裤线不断地揉搓着,我走进发现,他的双手又小又黑,指甲盖里填满了泥巴,手掌里有团得发皱的纸条。课间,他总是一个人在一边独自玩,很少与人交流。
一年级的孩子,由于表达能力弱,我反复的给孩子的爷爷打过电话才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在北京打工还债,母亲生下他后不足一个月离开了,一直是爷爷独自抚养。爷爷是个暴脾气,孩子犯下一点点错误都会大发雷霆。这样的成长环境造成了小虎性格异常的胆小,没有安全感。
一、由爱出发,看到他的成长圈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尤其是像小虎这样的孩子。我上网查找了有关留守儿童的资料,也请教了一些老老师,渐渐地知道了小虎身上一些行为的成因:他们大多属于“爱”的缺失。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不爱学习,说谎等心理障碍。
面对不可弥补的原生家庭缺失,在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照顾显得特别重要,我在心里反复地想:一个刚上一年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学校如果再得不到老师的关爱,那孩子的童年就毁了啊!
于是,我继续深入了解了小虎同学的家庭,我想详细地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看看我能够帮这个孩子做什么,以下是我从电话里的得知的消息:
小虎爷爷:“老师,孩子的父母生下来孩子三个月就去北京打工了,你能不能跟孩子的父母说说让他们回来呀?孩子总会是父母带比较好!你能不能向他们要生活费呀?从小到大一分钱也没有给过呀!”
小虎爸爸:“老师,我们很想孩子,但是得打工还债呀!”
小虎妈妈:“老师,我的公公很凶,结婚之前就动手打过我,我们怎么敢回去……”
这一刻我终于知道了,小虎为什么总是手里不停地团弄着纸条,声音为什么总是压在嗓子里了!爷爷的怨言,爸爸的无奈,妈妈的有苦难言……长期的缺乏父爱和母爱,小虎已经没有像同龄孩子一样的朝气与活力,他渴望得到爱,但无法满足,于是他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这种被遗弃的感觉让他缺乏自信,所以小虎的头总是低垂着,眼神躲躲闪闪。了解了这些,我的心被刺痛了,小小的他承受了这么多……
复杂的原生家庭矛盾让我摸不到头绪。难道老师对待小虎这样的孩子没有办法了吗?“做教师能做的!在学校里给予他更多的爱和关心,撑起他们的另一片边天!”我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
二、以爱之名,走近他的生活圈
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一般总是与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谈得来。这就是“自己人效应”。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制造“自己人”,如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运动,一起探讨难题,一起谈笑风生等等。当学生把教师看成了“自己人”,也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便于交流沟通。
于是,在学校我只要时间我就会和他在一起:课间我主动走到他的身边,找他谈心。大课间做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其他学生他一起跳绳,慢慢的找机会告诉他:爸爸妈妈很爱你,经常给老师打电话问你在学校的表现呢!爷爷更爱你了,从小看着你长大,不过爷爷岁数大了爱发脾气,你要理解对吗?杨老师也很喜欢你,因为你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一点也不小气,经常把好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这些老师知道的呢。虽然小,但是他很懂事,也许是我说的话他听到了心里去,他的眼睛红红的,手还是在裤线两边不断地揉搓着。小小的他,站在我的面前,此时此刻我想用全世界的美好来拥抱他。我摸着他的头,想把他抱进怀里,但是他身体僵直,眼皮还是沉着。
久而久之,下课时他也喜欢主动走到我的身边,和我说一些小秘密。慢慢地小虎把我当做了“自己人”,一点点的我察觉了他的变化:举手时他的手不再是紧握着了,而是能够放在脸颊旁。起身回答问题时他的手能够安分很多,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眼睛了,现在他已经能够抬起眼皮看黑板了。每每他有一点进步,我都不会错过表扬他的机会,用手摸摸他的小脑袋温柔地告诉他:“小虎,你是个好孩子,你真棒!你的回答真精彩!”
最近一次的阶段性检测成绩出来了,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都是优秀,当天晚上我给小虎的爸爸打了电话,告诉了孩子的成绩。在qq上也给他发了孩子的照片。小虎爸爸很感动!想从打工的地方给孩子买一些文具邮寄过来,问:“杨老师能不能写你的地址,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他”。“太好了!小虎爸爸!”我替孩子甚至比孩子还要兴奋着回应。
三、巧借班级能量场,建立他的朋友圈
很多家长会对老师说,他们在家管理一个孩子都很费劲了,老师要管理四十多个孩子,真是不敢想象。其实,我倒是觉得管理一个班级比面对一个孩子的教育要好做得多,因为班级是个能量场,在这个群里中很多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跟随这个能量场走,这就是心理学当中的群体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群体对个体约束和指导,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作用,就会使群体中的一群人,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我深知由于小虎在家得到的爱和赞扬有限,于是我借用班级这个大能量场积极给小虎创设进步空间,面对小虎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在班级大力表扬,让他得到群体的肯定、赞扬和尊重。
渐渐的班级的同学对他的印象变了,小虎不再是上课多动、不敢举手、不合群的孩子了,得到每个老师的表扬,同学以他为进步的榜样,在班级掀起了进步小热潮,大家在比着进步,同时他还结交了很多朋友。
诚然,教师工作有局限,不能把温暖的手伸到家庭,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第二个温暖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第二个父母。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要耐心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在班级工作和生活中多与他主动进行沟通,孩子的童年是他们一生成长的底色,我们教育者一定要用爱,为他们撑起在学校生活的另一片天。
参考文献
[1]吕英.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学视角解读[J]. 校园心理, 2011, 09(4):255-256.
[2]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家庭关系——基于家庭动力绘画测验的结果分析[D].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3]小童子. 用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J]. 中华儿女,2015(12):44-49.
[4]陈燕琴. 点一盏灯,照亮留守儿童的心[J]. 读书文摘, 2017(10).
[5]张秀华. 让“留守儿童”的心不再孤独[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7(9):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