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动态资源的生成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时对教学进行调控,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使课堂更具活力,让学生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动态资源;生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2301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因此,教师要想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就要注重课堂中动态资源的生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构活力课堂,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之中,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目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顺应学生的思维需求
数学教学其实是师生双边活动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发展变化的。因此,教师应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和表层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提炼、内化,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动态生成的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同桌两人互相指一指和说一说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角在哪里,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指的都是一个点。于是我在黑板上点上一个点,问学生:“我发现大家认为的角是这个样子(点)的,这是角吗?”“不是。”我追问:“那么,这是什么?”“这是组成角的一个顶点。”“那你们能说说在指角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吗?”“要把角的一个顶点与两条边同时指出来。”……上述教学,在进行“指角”这一活动时,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我没有指责学生,而是顺应学生的思维,顺学而导,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耐心等待学生的发言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不能马上进行回答。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把话说完整,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而导,使其成为新的教学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
例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在总结“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对小数大小的认識。有的学生认为添上0以后,小数就变大了;有的学生则认为添上0以后,小数不变。为帮助学生深化对小数基本性质的认识,我没有催促学生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将0.50、0.05、0.500、0.050、0.005等数分别化成以分母是10、100、1000为单位的分数后进行仔细探究。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与0.5这个小数大小一样的数有哪些。学生经过探究后就会发现,虽然这些小数都添加有0,但只有在小数末尾添上0才与0.5的大小是一样的,由此得出小数的基本性质。上述教学,在总结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说出来,而是给学生留足充分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时空,这就让原本抽象的小数基本性质在学生的探究中变得真实、具体起来,使学生在动态资源的生成下对问题的认识逐渐由简单走向深刻,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出现一些回答、思考的错误,不是教学过程中的负担或拖累,而是最真实、最直接反映学生对新知理解状况的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并将其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
例如,教学“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时,为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抽取50个进行检验,合格率为47%。照这样,如果抽取100个零件,合格率可能是()。有两个选项,即A.94%和B.47%。”在解答这个数学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假思索地选择A,他们认为50扩大了两倍,那合格率也应该相应地跟着翻倍。面对学生的错误,我没有直接予以评价,而是从学生平常的作业入手,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小明做10道题,对了一半,那么他做20道题,对了几道?做30道题呢?是不是他做的习题越多,就对得越多?是全对吗?”在熟悉的例子中,学生发现刚才自己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笑。这样将错误化为教学中的动态资源,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把握。上述教学,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没有对学生的回答直接批评、否定,而是从学生的错误出发,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由于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易懂、好学,而且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动态资源的生成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教师应善于把握、利用动态资源,对学生的潜能不断挖掘,使数学教学更加充满魅力和活力。
(责编杜华)
[关键词]数学教学;动态资源;生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2301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因此,教师要想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就要注重课堂中动态资源的生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构活力课堂,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之中,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目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顺应学生的思维需求
数学教学其实是师生双边活动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发展变化的。因此,教师应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和表层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提炼、内化,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动态生成的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同桌两人互相指一指和说一说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角在哪里,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指的都是一个点。于是我在黑板上点上一个点,问学生:“我发现大家认为的角是这个样子(点)的,这是角吗?”“不是。”我追问:“那么,这是什么?”“这是组成角的一个顶点。”“那你们能说说在指角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吗?”“要把角的一个顶点与两条边同时指出来。”……上述教学,在进行“指角”这一活动时,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我没有指责学生,而是顺应学生的思维,顺学而导,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耐心等待学生的发言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不能马上进行回答。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把话说完整,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而导,使其成为新的教学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
例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在总结“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对小数大小的认識。有的学生认为添上0以后,小数就变大了;有的学生则认为添上0以后,小数不变。为帮助学生深化对小数基本性质的认识,我没有催促学生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将0.50、0.05、0.500、0.050、0.005等数分别化成以分母是10、100、1000为单位的分数后进行仔细探究。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与0.5这个小数大小一样的数有哪些。学生经过探究后就会发现,虽然这些小数都添加有0,但只有在小数末尾添上0才与0.5的大小是一样的,由此得出小数的基本性质。上述教学,在总结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说出来,而是给学生留足充分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时空,这就让原本抽象的小数基本性质在学生的探究中变得真实、具体起来,使学生在动态资源的生成下对问题的认识逐渐由简单走向深刻,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出现一些回答、思考的错误,不是教学过程中的负担或拖累,而是最真实、最直接反映学生对新知理解状况的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并将其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
例如,教学“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时,为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抽取50个进行检验,合格率为47%。照这样,如果抽取100个零件,合格率可能是()。有两个选项,即A.94%和B.47%。”在解答这个数学问题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假思索地选择A,他们认为50扩大了两倍,那合格率也应该相应地跟着翻倍。面对学生的错误,我没有直接予以评价,而是从学生平常的作业入手,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小明做10道题,对了一半,那么他做20道题,对了几道?做30道题呢?是不是他做的习题越多,就对得越多?是全对吗?”在熟悉的例子中,学生发现刚才自己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笑。这样将错误化为教学中的动态资源,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把握。上述教学,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没有对学生的回答直接批评、否定,而是从学生的错误出发,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例子。由于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易懂、好学,而且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动态资源的生成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教师应善于把握、利用动态资源,对学生的潜能不断挖掘,使数学教学更加充满魅力和活力。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