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徽州文化当中的徽州木刻插图艺术,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徽州木刻插图艺术是由徽州当地的画家、刻工、印工等共同创造出来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在我国插图艺术的历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为后世留下的创作不胜枚举。徽州木刻插图艺术与徽州文化所拥有的特定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徽州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徽文化传播久远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其艺术风格还是其精神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徽州木刻;插图;技艺;刻工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欲知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不徽州。这是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的千古绝唱,大致意思是我一生的梦想就是去那美丽的人间仙境,可做梦都没有想到那美丽的人间仙境就在徽州。这首诗,总会把我们的情怀逮到那风景如画的徽州。徽州,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这里群山环抱,水网纵横,小桥流水,白墙黑瓦,让人如诗如画,如痴如醉,正是在这优良的环境下,迸发出了很多艺术精品,其中徽州木刻插图艺术正是这么多艺术精品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徽州木刻插图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广泛,它包含了徽州文化的各个方面,充分表现出了这些刻工设计者的无限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熟练的工艺技巧,其创造出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中国木刻插图艺术概述
中国的插图艺术主要是以木板和石板工艺的艺术插图形式为主,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兴起,中国同时也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国家。其中木刻插图艺术发展最为成熟。早期的估计插图艺术出现在秦汉时期,其艺术形式比较单一,用料比较简单,多以丝质棉帛和竹木卷居多,绵帛主要多用于皇宫贵臣,竹木卷主要用于平民百姓,直到西汉造纸术的出现,才逐渐对中国插图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现有考古资料表明,现存世界最早的木刻插图艺术是来自唐代的一个名叫王玠的人,为了给他的家人祈祷辟邪,而印刻的佛教经书《金刚般若波罗经》的插图,此木刻插图构图丰富,形式完整,画面上佛教人物众多,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无论从线条还是从刻工技艺上来说都是传世精品,其充分反映了当时刻工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木刻插图艺术真正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时期走向灭亡,期间木刻插图艺术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历史艺术发展的过程,其辉煌时期在明朝万历年间达到了“无书不图”的盛况景象,其内容也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宗教、戏曲文化,旁志游记、生活的等类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刊印的木刻插图书籍达到了四百多万种,而木刻插图艺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有单幅、连版、卡版、图形日光式、上图下文式和文中插图等形式,但是都是以颜色单一的白描形式所出现,少量具有精良的彩色套色出现。在木刻插图艺术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其艺术性质也在逐渐改变,最初的木刻插图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偏向实用功能,是以插图辅助阅读的形式出现,通常都是对文字的生动再体现,早期的书籍木刻插图是为了便于读者更好的阅读书籍,功能上不但能够生动有趣的增加阅读的兴趣,又能更好地让人理解书籍的意思。在宋元时期,木刻插图的刻印技术从之前的纯手工刻印形式转变成了雕版刻印形式,内容上从最初的宗教书籍插图到出现了大量的戏曲、小说、工程、地理、制度等种类的书籍,这一时期的木刻插图形式还是以插图辅助阅读文字的形式为主,插图生动的解释书籍内容所要表达的含义,辅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
2 徽州木刻插图艺术
徽州,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出现了无数的大家名作,无数的艺术和思想在这里迸发,而徽州木刻插图艺术,是这一束艺术鲜花里面的一朵艳丽的花朵。徽州木刻插图艺术的发展也正赶上了明朝木刻插图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徽州最早的戏曲木刻插图书籍是万历十年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但是插图的艺术风格还是继承了宋元时间的艺术风格。但是随着徽商的崛起,第一批出去的徽商们功成名就回到家乡,不仅仅带来的是物质上的财富,更为重要的带来了外面的先进思想和审美水平,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私人刻工,早期的徽商发现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多门的精彩,但是不是有钱就可以的,所谓功臣名就,但是没有名再有钱也是不完美的。所以徽州人非常注重对于后代的教育,这客观影响了徽州当地的刻书业的发展,随着徽州刻书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技艺熟练又敢于创新的刻工,制作了很多精美绝伦的木刻插图作品。例如,黄应澄、昆仲所刻绘的《状元图考》书籍中的插图,整个画面圆润饱满,线条粗细分明,栏杆以及桌子的生硬的材质和人物穿着衣服的柔软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表明出来,背景线条的虚实交错,无不反映出刻工的深厚技术底蕴和艺术修养水平。徽州木刻插图艺术受到新安画派、徽州三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并且也吸收了其他的艺术形式,并运用到木刻插图的雕刻上,使其有独特而又丰富的审美韵味。
随着徽州木刻插图艺术的发展,其精美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美感,在平面的空间里完美地被展示出来:书籍中的插图是用来展示和说明书籍的。所以,插图必须在当页中最醒目的位置,其文字排版和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徽州木刻插图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主要采用以线为主的艺术风格,作品中线条精美绝伦。徽州古籍木刻插图的整个画面一般不像中国传统山水画一样,很少留大片空白,整个画面构图十分饱满圆润,采用了长线条、短线条、直线条、曲线条,横线条、竖线条等不同形式和不同技艺手法运用背景衬托画面的虚实变幻。而且经常用山川、河流、祥云等图案来填补画面的空白,形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表达场景,而在人物的刻绘上又非常的细致。例如,在一些喜剧插图中,通过对每个人物的五官刻画,表达出不同人物的角色性格,客观反映在这些书籍里,显得极其栩栩如生。
在徽州的众多木刻插图艺术者当中歙县虬村黄氏的技艺最为出名。郑振铎先生在《中国版画史图录》一书前言中谈道:“歙县虬村黄氏诸名手所刻版画盛行于明万历至乾隆初。时人有刻,必求歙工。而黄氏父子昆仲尤为其中之俊。举凡隽雅秀丽,或奔放雄迈之画幅,一入黄氏诸名工手中,胥能阐工尽巧以赴之,不损画家之神态,而亦能自行布稿作图”。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徽州秀美的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当地丰富的、灿烂的地域文化。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对徽州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当然也包括徽州木刻插图艺术。艺术的发展受特定地域环境的影响,因此必然会体现出其地域特色。徽州地处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域内风景秀美,给人以超脱、清新、恬静的陶冶。新安画派的简练淡远、高雅野逸,以及徽派木刻插图艺术的精巧玲珑、典雅静穆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徽州当地人杰地灵的山水之影响。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将自己对这片神奇土地的热爱都融入艺术作品中去,融入艺术创作中来,从而创作出众多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2] 周心惠.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 祝重寿.中国插图艺术史话[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国标.徽派版画[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关键词:徽州木刻;插图;技艺;刻工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欲知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不徽州。这是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的千古绝唱,大致意思是我一生的梦想就是去那美丽的人间仙境,可做梦都没有想到那美丽的人间仙境就在徽州。这首诗,总会把我们的情怀逮到那风景如画的徽州。徽州,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这里群山环抱,水网纵横,小桥流水,白墙黑瓦,让人如诗如画,如痴如醉,正是在这优良的环境下,迸发出了很多艺术精品,其中徽州木刻插图艺术正是这么多艺术精品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徽州木刻插图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广泛,它包含了徽州文化的各个方面,充分表现出了这些刻工设计者的无限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熟练的工艺技巧,其创造出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中国木刻插图艺术概述
中国的插图艺术主要是以木板和石板工艺的艺术插图形式为主,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兴起,中国同时也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国家。其中木刻插图艺术发展最为成熟。早期的估计插图艺术出现在秦汉时期,其艺术形式比较单一,用料比较简单,多以丝质棉帛和竹木卷居多,绵帛主要多用于皇宫贵臣,竹木卷主要用于平民百姓,直到西汉造纸术的出现,才逐渐对中国插图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现有考古资料表明,现存世界最早的木刻插图艺术是来自唐代的一个名叫王玠的人,为了给他的家人祈祷辟邪,而印刻的佛教经书《金刚般若波罗经》的插图,此木刻插图构图丰富,形式完整,画面上佛教人物众多,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无论从线条还是从刻工技艺上来说都是传世精品,其充分反映了当时刻工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木刻插图艺术真正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时期走向灭亡,期间木刻插图艺术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历史艺术发展的过程,其辉煌时期在明朝万历年间达到了“无书不图”的盛况景象,其内容也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宗教、戏曲文化,旁志游记、生活的等类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刊印的木刻插图书籍达到了四百多万种,而木刻插图艺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有单幅、连版、卡版、图形日光式、上图下文式和文中插图等形式,但是都是以颜色单一的白描形式所出现,少量具有精良的彩色套色出现。在木刻插图艺术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其艺术性质也在逐渐改变,最初的木刻插图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偏向实用功能,是以插图辅助阅读的形式出现,通常都是对文字的生动再体现,早期的书籍木刻插图是为了便于读者更好的阅读书籍,功能上不但能够生动有趣的增加阅读的兴趣,又能更好地让人理解书籍的意思。在宋元时期,木刻插图的刻印技术从之前的纯手工刻印形式转变成了雕版刻印形式,内容上从最初的宗教书籍插图到出现了大量的戏曲、小说、工程、地理、制度等种类的书籍,这一时期的木刻插图形式还是以插图辅助阅读文字的形式为主,插图生动的解释书籍内容所要表达的含义,辅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
2 徽州木刻插图艺术
徽州,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出现了无数的大家名作,无数的艺术和思想在这里迸发,而徽州木刻插图艺术,是这一束艺术鲜花里面的一朵艳丽的花朵。徽州木刻插图艺术的发展也正赶上了明朝木刻插图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徽州最早的戏曲木刻插图书籍是万历十年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但是插图的艺术风格还是继承了宋元时间的艺术风格。但是随着徽商的崛起,第一批出去的徽商们功成名就回到家乡,不仅仅带来的是物质上的财富,更为重要的带来了外面的先进思想和审美水平,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私人刻工,早期的徽商发现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多门的精彩,但是不是有钱就可以的,所谓功臣名就,但是没有名再有钱也是不完美的。所以徽州人非常注重对于后代的教育,这客观影响了徽州当地的刻书业的发展,随着徽州刻书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技艺熟练又敢于创新的刻工,制作了很多精美绝伦的木刻插图作品。例如,黄应澄、昆仲所刻绘的《状元图考》书籍中的插图,整个画面圆润饱满,线条粗细分明,栏杆以及桌子的生硬的材质和人物穿着衣服的柔软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表明出来,背景线条的虚实交错,无不反映出刻工的深厚技术底蕴和艺术修养水平。徽州木刻插图艺术受到新安画派、徽州三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并且也吸收了其他的艺术形式,并运用到木刻插图的雕刻上,使其有独特而又丰富的审美韵味。
随着徽州木刻插图艺术的发展,其精美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美感,在平面的空间里完美地被展示出来:书籍中的插图是用来展示和说明书籍的。所以,插图必须在当页中最醒目的位置,其文字排版和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徽州木刻插图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主要采用以线为主的艺术风格,作品中线条精美绝伦。徽州古籍木刻插图的整个画面一般不像中国传统山水画一样,很少留大片空白,整个画面构图十分饱满圆润,采用了长线条、短线条、直线条、曲线条,横线条、竖线条等不同形式和不同技艺手法运用背景衬托画面的虚实变幻。而且经常用山川、河流、祥云等图案来填补画面的空白,形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表达场景,而在人物的刻绘上又非常的细致。例如,在一些喜剧插图中,通过对每个人物的五官刻画,表达出不同人物的角色性格,客观反映在这些书籍里,显得极其栩栩如生。
在徽州的众多木刻插图艺术者当中歙县虬村黄氏的技艺最为出名。郑振铎先生在《中国版画史图录》一书前言中谈道:“歙县虬村黄氏诸名手所刻版画盛行于明万历至乾隆初。时人有刻,必求歙工。而黄氏父子昆仲尤为其中之俊。举凡隽雅秀丽,或奔放雄迈之画幅,一入黄氏诸名工手中,胥能阐工尽巧以赴之,不损画家之神态,而亦能自行布稿作图”。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徽州秀美的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当地丰富的、灿烂的地域文化。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对徽州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当然也包括徽州木刻插图艺术。艺术的发展受特定地域环境的影响,因此必然会体现出其地域特色。徽州地处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域内风景秀美,给人以超脱、清新、恬静的陶冶。新安画派的简练淡远、高雅野逸,以及徽派木刻插图艺术的精巧玲珑、典雅静穆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徽州当地人杰地灵的山水之影响。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将自己对这片神奇土地的热爱都融入艺术作品中去,融入艺术创作中来,从而创作出众多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2] 周心惠.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 祝重寿.中国插图艺术史话[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国标.徽派版画[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