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一种生动、有效的研究方法,它是检验化学原理的客观标准,是促进化学学科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是激发人们不断产生探求化学奥秘的极大兴趣的主要源泉。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将化学实验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提出“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谈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借助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如爆炸实验、焰色反应、喷泉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反应等)对学生产生的极大的吸引力,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辅以恰当的诱导,做好“修路”和“铺路”工作,以求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NH3、HCl产生喷泉实验的相关知识时,在学生理解、掌握喷泉实验产生的原理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分组自行设计不用滴管挤水而产生喷泉实验的方法并实验论证。学生经过组内的热烈讨论和各组间相互点评,能得出很多方法:有的采用热毛巾捂热烧瓶内易溶气体,使气体体积膨胀,经玻璃导管与烧杯内水接触而产生喷泉;有的采用密闭的废弃塑料饮料瓶代替敞口的烧杯,通过挤捏塑料饮料瓶使瓶内水位上升,接触烧瓶内易溶气体而产生喷泉;更有学生提出用二个蒸馏烧瓶,一个集满NH3,一个集满HCl,二个蒸馏烧瓶的支管用带夹子的乳胶管相连,实验时,打开夹子,使二瓶气体混合反应产生固体颗粒而使瓶内气压减小,产生二个喷泉等等。这样,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互动和上台实验演示,既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教师又可结合学生的设计方案,加以恰当的诱导,能很自然的引出难溶于水的气体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喷泉(如NaOH和CO2的反应喷泉等)及“双喷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提高和深化,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改善办学条件,变被动观察实验为主动探究实验
本世纪初启动的国家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主角,是实验的认识主体,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贴近、感受实验,可以产生情景交融的积极效果。但是倘若学生远离化学实验,则难以触景生情,许多探究、创新机会自然也就失之交臂。长期以来,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学生被动观察为主。这对于学生,特别是坐在后几排的学生来讲,有些实验现象的细微变化可能根本观察不到,久而久之,就由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变成了听教师讲述实验现象的变化,学生对这些实验现象都缺少必要的感官互动和共鸣,就更谈不上实验探究和创新了。教师如能结合学校的具体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变被动观察实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教师在演示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空中生烟”的实验时,总能看到学生想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感受实验结果的迫切愿望。如果把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探究实验,且让学生自行设计有别于课本的实验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获得成功时的那种满足、自豪的心情。这样,既使学生体验了通过科学探究所获得的成就感,又使学生感受了化学世界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在考虑实验安排体系时,化学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具体的教学条件,积极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被动观察为主动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的机会,从而发掘、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潜能。
3、结合环境保护,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是指从预防污染的基本思想出发,整个操纵过程各个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的工艺。它强调实施“源头战略”,注重“原子经济性”的原则,追求科学客观规律与人同自然平等、和谐关系的辨证统一。
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当前地球环境日益恶化,促使人类在开展各项生产活动时,必须认真考虑环境保护问题。由于化学实验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预防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崭新课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从小培养具有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应结合历史上重大化学污染事件的介绍,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到常规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改进中,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思想和方法,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弱化学实验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使它成为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积极领会、贯彻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教学实际和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培养创新、务实、合作的一代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借助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如爆炸实验、焰色反应、喷泉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反应等)对学生产生的极大的吸引力,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辅以恰当的诱导,做好“修路”和“铺路”工作,以求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NH3、HCl产生喷泉实验的相关知识时,在学生理解、掌握喷泉实验产生的原理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分组自行设计不用滴管挤水而产生喷泉实验的方法并实验论证。学生经过组内的热烈讨论和各组间相互点评,能得出很多方法:有的采用热毛巾捂热烧瓶内易溶气体,使气体体积膨胀,经玻璃导管与烧杯内水接触而产生喷泉;有的采用密闭的废弃塑料饮料瓶代替敞口的烧杯,通过挤捏塑料饮料瓶使瓶内水位上升,接触烧瓶内易溶气体而产生喷泉;更有学生提出用二个蒸馏烧瓶,一个集满NH3,一个集满HCl,二个蒸馏烧瓶的支管用带夹子的乳胶管相连,实验时,打开夹子,使二瓶气体混合反应产生固体颗粒而使瓶内气压减小,产生二个喷泉等等。这样,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互动和上台实验演示,既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教师又可结合学生的设计方案,加以恰当的诱导,能很自然的引出难溶于水的气体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喷泉(如NaOH和CO2的反应喷泉等)及“双喷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提高和深化,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改善办学条件,变被动观察实验为主动探究实验
本世纪初启动的国家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主角,是实验的认识主体,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贴近、感受实验,可以产生情景交融的积极效果。但是倘若学生远离化学实验,则难以触景生情,许多探究、创新机会自然也就失之交臂。长期以来,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学生被动观察为主。这对于学生,特别是坐在后几排的学生来讲,有些实验现象的细微变化可能根本观察不到,久而久之,就由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变成了听教师讲述实验现象的变化,学生对这些实验现象都缺少必要的感官互动和共鸣,就更谈不上实验探究和创新了。教师如能结合学校的具体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变被动观察实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教师在演示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空中生烟”的实验时,总能看到学生想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感受实验结果的迫切愿望。如果把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探究实验,且让学生自行设计有别于课本的实验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获得成功时的那种满足、自豪的心情。这样,既使学生体验了通过科学探究所获得的成就感,又使学生感受了化学世界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在考虑实验安排体系时,化学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具体的教学条件,积极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被动观察为主动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的机会,从而发掘、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潜能。
3、结合环境保护,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是指从预防污染的基本思想出发,整个操纵过程各个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的工艺。它强调实施“源头战略”,注重“原子经济性”的原则,追求科学客观规律与人同自然平等、和谐关系的辨证统一。
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当前地球环境日益恶化,促使人类在开展各项生产活动时,必须认真考虑环境保护问题。由于化学实验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预防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崭新课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从小培养具有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应结合历史上重大化学污染事件的介绍,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到常规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改进中,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思想和方法,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弱化学实验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使它成为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积极领会、贯彻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教学实际和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培养创新、务实、合作的一代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