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培养目标尚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陈旧。并探讨了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0-0092-02
2014年6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该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的本质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职会计专业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
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培养目标尚不明确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授所占比重较大,实际操作的技能训练明显不足。同时,教学考核标准也以理论基础知识考核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分量明显不足。这种考核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其实践能力短缺、实际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般是借鉴本科教育的模式。众所周知,本科学制是四年或五年,而高职学制通常为两年或三年。高职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类似于本科的课程学习,难度可想而知。按照旧有的课程设置,高职学生的学习量大、学习时间短,所学知识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是课堂知识量密集、课程进展速度快,但同时缺点突出:形式单一、平铺直叙。学生在这种教法中学习,很难与教师思维同步,也很难进行积极思考,只能是囫囵吞枣,泛泛而学,更不用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材内容陈旧[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培养目标尚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陈旧。并探讨了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
[作者简介]蒋倩(1972- ),女,河南周口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实用型高职教育。(河南 郑州 45004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省级项目“当前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2400410930,项目主持人:蒋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0-0092-02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当前所用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偏多,与实际业务脱节。个别教材甚至缺少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关键性细节描述,对一些经济业务处理方面的内容描述也常常含混不清。用这类教材进行教学,难以体现新会计准则的内涵,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一)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主要工作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做出会计预测、提出专业内的管理决策建议等。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生存竞争环境错综复杂,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财务软件等不断更新,因此,会计从业人员要想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就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增强学习能力。
(二)制定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关注市场需求,适当考虑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环境的变化,不必把专业课程设置得过细。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要突出目标驱动型和应用型特征,制定“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相融合的课程设置体系。
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对以往沿袭的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从实际应用出发,保留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其他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等课程则大可删去,并且规定每门课程都必须包括理论课教学、实践课教学。高职会计专业应实行“2 1”的课程模式:(1)学生两年在校内学习,一年到合作企业实习;(2)每学期的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也是2:1,如每周安排四节基础会计理论学习,同时配置两节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应遵循“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实训室是提高高职学生技能的主要场所,高职会计专业应设置“会计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等。这类实训室的设备要相对先进,采用业内影响较大的“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进行软件配置,要能满足“会计”“出纳”“复核”等分岗位实践学习的要求。同时,高职会计专业还要依托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金融企业,建设能够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活动,通过基地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的联合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财务环境中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转换,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会计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要求他们具有广泛的行业背景、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想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自身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步伐。目前,高职院校大都是从行业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的特点是实践经验丰富,但在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等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也往往难以保证充足的授课时间。可以考虑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来改变这种状况,具体做法是:企业派教师到校授课,学校帮助兼职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学校派出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岗位的工作,以提升校内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通过这种途径,学校可迅速培养出自己的“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操守”素质。学校要始终把职业道德教育置于会计专业教学的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和责任意识。
二是“能力”素质。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让学生在会计岗位上能够出具双语报表、用外语进行简单交流等。
三是“意志力”素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把他们锻造成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坚强的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略逊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因此,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会有足够的能力迎接工作中的挑战,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
[2]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典型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梦婕.基础课程教学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接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
[4]翟翠娟,王夏静.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路研究——以会计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5]杨京钟,赵鑫泉.校企共育下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6]李文辉.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金融经济,2014(22).
[7]田利军,梁丁玲,朱瑞.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来自天津高校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4(31).
[8]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2).
[9]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0-0092-02
2014年6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该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的本质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职会计专业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
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培养目标尚不明确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授所占比重较大,实际操作的技能训练明显不足。同时,教学考核标准也以理论基础知识考核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分量明显不足。这种考核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其实践能力短缺、实际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般是借鉴本科教育的模式。众所周知,本科学制是四年或五年,而高职学制通常为两年或三年。高职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类似于本科的课程学习,难度可想而知。按照旧有的课程设置,高职学生的学习量大、学习时间短,所学知识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讲授法的优点是课堂知识量密集、课程进展速度快,但同时缺点突出:形式单一、平铺直叙。学生在这种教法中学习,很难与教师思维同步,也很难进行积极思考,只能是囫囵吞枣,泛泛而学,更不用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材内容陈旧[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培养目标尚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陈旧。并探讨了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
[作者简介]蒋倩(1972- ),女,河南周口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实用型高职教育。(河南 郑州 45004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省级项目“当前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2400410930,项目主持人:蒋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0-0092-02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当前所用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偏多,与实际业务脱节。个别教材甚至缺少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关键性细节描述,对一些经济业务处理方面的内容描述也常常含混不清。用这类教材进行教学,难以体现新会计准则的内涵,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一)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主要工作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做出会计预测、提出专业内的管理决策建议等。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生存竞争环境错综复杂,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财务软件等不断更新,因此,会计从业人员要想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就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增强学习能力。
(二)制定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关注市场需求,适当考虑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环境的变化,不必把专业课程设置得过细。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要突出目标驱动型和应用型特征,制定“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相融合的课程设置体系。
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对以往沿袭的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从实际应用出发,保留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其他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等课程则大可删去,并且规定每门课程都必须包括理论课教学、实践课教学。高职会计专业应实行“2 1”的课程模式:(1)学生两年在校内学习,一年到合作企业实习;(2)每学期的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也是2:1,如每周安排四节基础会计理论学习,同时配置两节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应遵循“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实训室是提高高职学生技能的主要场所,高职会计专业应设置“会计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等。这类实训室的设备要相对先进,采用业内影响较大的“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进行软件配置,要能满足“会计”“出纳”“复核”等分岗位实践学习的要求。同时,高职会计专业还要依托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金融企业,建设能够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活动,通过基地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的联合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财务环境中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转换,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会计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要求他们具有广泛的行业背景、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想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自身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步伐。目前,高职院校大都是从行业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的特点是实践经验丰富,但在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等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也往往难以保证充足的授课时间。可以考虑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来改变这种状况,具体做法是:企业派教师到校授课,学校帮助兼职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学校派出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岗位的工作,以提升校内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通过这种途径,学校可迅速培养出自己的“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操守”素质。学校要始终把职业道德教育置于会计专业教学的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和责任意识。
二是“能力”素质。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让学生在会计岗位上能够出具双语报表、用外语进行简单交流等。
三是“意志力”素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把他们锻造成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坚强的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略逊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因此,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会有足够的能力迎接工作中的挑战,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
[2]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典型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梦婕.基础课程教学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接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
[4]翟翠娟,王夏静.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路研究——以会计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5]杨京钟,赵鑫泉.校企共育下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6]李文辉.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金融经济,2014(22).
[7]田利军,梁丁玲,朱瑞.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来自天津高校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4(31).
[8]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2).
[9]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