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47岁。主因"肢体僵硬1年余,加重伴行走不稳1个月"入院,初为四肢僵硬,双下肢为著,休息后可缓解,未行药物治疗,并出现双上肢精细动作减退。既往身体健康。
症状体征患者1个月前感肢体僵硬加重,并出现行走不稳,伴行走踩棉感,右侧肢体为著,无胸腹束带感。体格检查:颈椎屈伸活动度显著降低,颈后压痛(+),叩击痛(+),双上肢放射痛(-);右上臂前外侧、右前臂、双手、平脐平面以远躯干及双下肢皮肤浅感觉减退;右侧手内在肌肌力减弱,约4级;右下肢伸膝、屈膝、足背伸、足趾屈肌力约4级,余肢体肌力可。四肢肌张力显著增高,尤以右下肢为著,四肢各腱反射均亢进,Hoffmann征(-/+),Jackson征(-),Horner征(-)。胸廓活动受限,4字实验及骨盆挤压试验(-)。辅助检查:颈椎X线片提示C3~7椎体前缘可见明显骨质增生,颈椎、胸椎呈现出"竹节样"改变。颈胸椎CT及MRI提示前纵韧带自C3~C7水平呈连续型骨化,后纵韧带自C2以下直至T3水平呈连续型骨化。
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为颈胸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
治疗方法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于全麻下行颈胸椎后路C2-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2、C5、C7"Z"形钛板固定+T1-3椎板全切除术,术后给予营养神经、激素、指导康复锻炼等相关治疗;第3天拔出引流装置,并逐渐在颈托保护下坐起、下地活动,术后恢复较好,四肢肌张力较前改善,术后第7天行颈椎正侧位示:内固定位置良好,颈椎曲度恢复可,术后半个月四肢肌力及肌张力较前明显改善。
临床转归经过以上治疗、手术、护理等相关处理,患者肢体僵硬及行走不稳症状明显好转。
适合阅读人群脊柱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