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全面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我们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审美教育,作为“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对美的感悟和认知能力较差,甚至分不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以致于走进盲目追求的误区,更谈不上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作为中职教师,尤其是中职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更是责无旁贷。同时,思想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应当并且能够从审美教育入手,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彰显美育功能,笔者结合自己近十年的教学感悟,概括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美的形象
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我们的文学作品正是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形象,常常以纯洁的心灵,朴实的外貌,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和栩栩如生的动作情态,启迪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如《纪念刘和珍君》中“富于革命责任感的刘和珍君”,《邓稼先》中“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邓稼先”,以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屈原、蔺相如、李清照、文天祥等,这些都是能够给人以美的艺术形象,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生活的场景,人物的音容相貌,言谈举止,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具体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美之所在。我们现在有些中职学生,在美的形象塑造上缺少正确的审视,穿异服,染怪发,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忽视内在美。在学习上,则表现的慵容懒散,不以为然,很多珍贵的时间都消耗在形象打扮上。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语文教师便可适时利用这些形象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感知形象美丑,辨别是非,在强烈的对比关照中,学生便能在实际生活中对他们这些不适宜的做法给予否定,进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鉴赏美的语言
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又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丰富的美的内涵。我们教学中的名篇佳作,其精言妙语的极大魅力,也会给学生以多方位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具体说来,美的语言可以从“含蓄美、音乐美、哲理美”几个方面来表现。
1.含蓄美
如杜甫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仅14个字,就高度凝练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恩遇,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取荆州,定四川,开创蜀汉大业,济助后主,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军帐中。这两句既有高度的文字技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品德和智慧的倾慕,反复咏吟,我们不能不为诗品语言的含蓄凝练及丰富的意境所折服。
2.音乐美
主要表现为节奏和韵律,有规律的抑扬顿挫与合辙押韵,使得一些优美的句子琅琅上口,异常动听。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语气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将日常口语洗练磨砺,随着感情的起伏波动,诗句自然的抒写出来,如清泉流泻,白云漂浮,形成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完满地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
3.哲理美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寄寓了发人深思的哲理,如韩少华的《记忆》,借助“寓哲理于形象”的写作手法,文章揭示了深奥的生活哲理:“记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就是人生的真谛”——“记忆没有重量,它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三、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意境,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是作品引人入胜的情景所在。引导学生深入地体味美的艺术境界,也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剖析饱含激情的艺术画面入手,再现作者苦心描绘的艺术境界,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产生“人在画中”“意在画中”的心理感受,从而受到作品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及所寄寓的崇高情怀的强烈感染。如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展示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便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那一泻千里的大江,“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又加上“千堆雪”似的浪花,呈现出词独具有的磅礴气势和深邃意境,读起来,不仅能使人如临绝壁,如见雪浪,还能使人感受到当年赤壁大战的紧张气氛,从而引发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美和钦佩。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出与诗歌情调适宜的课堂气氛,再现诗人所描绘的形象与画面,并沿用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不断激发学生心底的感情波澜,使学生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深入领会作品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总之,品味意境,使学生领会其美妙无穷的神韵,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培养美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欣赏和模仿中捕捉可能闪现的创造火花,进而启发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技巧进行美的表现。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把作品中各种美的因素展示在学生面前,培养他们感知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展开美的想象力,并进行模仿性的练习,从而加强学生创造美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过《荷塘月色》之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运用“通感”的手法,发挥想象力写一段美文,有的学生这样写到:“……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如曲曲悠扬的笛声般柔情,徜徉在这如画如歌的春光美景中,我醉了。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我忽然感受到生活竟是如此的美好和幸福……”此外,在课外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接受美的熏陶,提高美的鉴赏能力,组织学生去认识美的事物,领略大自然中和社会中的美。
总之,美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我们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塑造我们中职学校学生健美人格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认真贯彻美育的原则,在教学积极彰显美育功能,以促进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一、感知美的形象
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我们的文学作品正是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形象,常常以纯洁的心灵,朴实的外貌,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和栩栩如生的动作情态,启迪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如《纪念刘和珍君》中“富于革命责任感的刘和珍君”,《邓稼先》中“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邓稼先”,以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屈原、蔺相如、李清照、文天祥等,这些都是能够给人以美的艺术形象,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生活的场景,人物的音容相貌,言谈举止,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具体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美之所在。我们现在有些中职学生,在美的形象塑造上缺少正确的审视,穿异服,染怪发,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忽视内在美。在学习上,则表现的慵容懒散,不以为然,很多珍贵的时间都消耗在形象打扮上。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语文教师便可适时利用这些形象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感知形象美丑,辨别是非,在强烈的对比关照中,学生便能在实际生活中对他们这些不适宜的做法给予否定,进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鉴赏美的语言
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又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丰富的美的内涵。我们教学中的名篇佳作,其精言妙语的极大魅力,也会给学生以多方位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具体说来,美的语言可以从“含蓄美、音乐美、哲理美”几个方面来表现。
1.含蓄美
如杜甫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仅14个字,就高度凝练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恩遇,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取荆州,定四川,开创蜀汉大业,济助后主,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军帐中。这两句既有高度的文字技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品德和智慧的倾慕,反复咏吟,我们不能不为诗品语言的含蓄凝练及丰富的意境所折服。
2.音乐美
主要表现为节奏和韵律,有规律的抑扬顿挫与合辙押韵,使得一些优美的句子琅琅上口,异常动听。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语气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将日常口语洗练磨砺,随着感情的起伏波动,诗句自然的抒写出来,如清泉流泻,白云漂浮,形成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完满地展示了诗歌的音乐美。
3.哲理美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寄寓了发人深思的哲理,如韩少华的《记忆》,借助“寓哲理于形象”的写作手法,文章揭示了深奥的生活哲理:“记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就是人生的真谛”——“记忆没有重量,它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三、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意境,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是作品引人入胜的情景所在。引导学生深入地体味美的艺术境界,也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剖析饱含激情的艺术画面入手,再现作者苦心描绘的艺术境界,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产生“人在画中”“意在画中”的心理感受,从而受到作品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及所寄寓的崇高情怀的强烈感染。如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展示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便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那一泻千里的大江,“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又加上“千堆雪”似的浪花,呈现出词独具有的磅礴气势和深邃意境,读起来,不仅能使人如临绝壁,如见雪浪,还能使人感受到当年赤壁大战的紧张气氛,从而引发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美和钦佩。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出与诗歌情调适宜的课堂气氛,再现诗人所描绘的形象与画面,并沿用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不断激发学生心底的感情波澜,使学生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深入领会作品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总之,品味意境,使学生领会其美妙无穷的神韵,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培养美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欣赏和模仿中捕捉可能闪现的创造火花,进而启发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技巧进行美的表现。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把作品中各种美的因素展示在学生面前,培养他们感知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展开美的想象力,并进行模仿性的练习,从而加强学生创造美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过《荷塘月色》之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运用“通感”的手法,发挥想象力写一段美文,有的学生这样写到:“……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如曲曲悠扬的笛声般柔情,徜徉在这如画如歌的春光美景中,我醉了。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我忽然感受到生活竟是如此的美好和幸福……”此外,在课外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接受美的熏陶,提高美的鉴赏能力,组织学生去认识美的事物,领略大自然中和社会中的美。
总之,美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我们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塑造我们中职学校学生健美人格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认真贯彻美育的原则,在教学积极彰显美育功能,以促进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