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成龙监制、北京电视台等联合推出的年度大型电视选拔活动《龙的传人》,在2007年岁末正式拉开序幕,128名来自国内外的选手在这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龙虎斗”,并通过专业化选拔和培训成为一批品格优秀、技能超群的影视人才,将中华武术和民族精神从华人世界推向更加广阔的海外天地。
武术缘起于我国远古时期祖先的生产劳动。洪荒时代,人们茹毛饮血,不时面对飞禽猛兽的袭击。人们逐渐学会了打猎,并且在狩猎等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等搏斗技能。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武术也就逐渐形成了。
武术源于“武舞”
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用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朝学校中把射御、习舞列为教育内容之一。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侯争霸,都很重视武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恒公时期,齐国每年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的武术套路。
唐朝以后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于是大批的有志之士争相学武,一时武术蔚然成风。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卖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英雄辈出。
天下功夫出少林
当年电影《少林寺》一经播出,立即轰动世界,霎时间万人空巷,大家争相观看,中华武术再次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当年17岁的武术全能冠军李连杰更是凭借这部处女作一炮走红。在《少林寺》中,他不仅以精湛的功夫展现了过人的武艺才华,并且以独具风格的清新亮丽确立了偶像地位。凭借这部影片,李连杰找寻到了除竞技武术外的另一方天地。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主角王宝强,当年也正是在这部电影的影Ⅱ向下,小小少年只身来到少林寺,学习少林武术。六年后又凭借自己的少林武艺,闯荡北京成功。
时间追溯到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为了强身健体防范野兽,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此外,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所以少林寺实际上成了一个有名的会武场所,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家武艺之长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后代弟子结合中华民族固有之武技精华,融汇贯通,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武功。
李小龙、成龙功不可没
说到现代武术就必须提起两个人,李小龙和成龙。
李小龙和他的电影,连同他的武术精神至今仍然影响着每一个有华人的地方,他是把中华武术带到世界影坛的第一人。而他所开创的新的武术门派——截拳道,至今仍在众多的武术爱好者中广为流传。直至今日,还很少有一位动作明星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和时间的界限,促进中国武术的普及,弘扬了民族志气,并改变了此后娱乐电影的面貌,令银幕打斗的魅力和感染力焕然一新。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许多外文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中国武术开始享誉世界。
与李小龙不同,成龙的每一部影片都延续着独特的成式武打设计和喜剧元素。在成龙的手中,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的桌椅板凳,甚至是瓜果蔬菜都成为手中的武器,令打斗充满乐趣和戏剧性,观看成龙的影片,观众总会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在体验紧张刺激的同时,也寻找到了欢乐。在欢歌笑语中,成龙的功夫喜剧逐步成为了功夫片市场的主流。
有人说,看成龙的电影不仅能感受到幽默与刺激,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人身上那永不磨灭的龙之精神。
武潮带动武术产业文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武术影视作品的渲染,再次点燃中国武术的热潮。之后,大量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此前了解,全国各种各样的武术馆校超过了1万家,并形成了年收入达1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随着中国武术扬名海外,也吸引了无数的国外武术爱好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朝拜、学习。因此,针对海外武迷的技术劳务服务成为武术技能培训市场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中国境内接受武术培训的国外武术爱好者不计其数。无论是北京、上海这些国际性大都市,还是偏远的乡镇山村,都可以看见许许多多学练中国武术的外国人身影,甚至是中国武术的最高学位——博士研究生,目前也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此的留学生前来研习攻读。
而随之产生的武术旅游、武术文化,也水涨船高。武术旅游作为“特色旅游”,近年来正渐渐在武术市场开发中凸现诱人的商业价值。在现代社会,大城市的人们奔波忙碌,游离在高楼大厦之间,每天都吸入过量的废气,并蜷缩于狭小的办公场所,再加上饮食营养的过剩,给健康带来了诸多危险,各种“现代文明病”逐渐产生。因此,人们越来越看重健康,而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渐进,老年人的养生和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除了跑步以外,太极拳等次激烈运动逐渐兴起。近年来,以太极拳,木兰拳等为主打项目的武术健身活动越来越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并且发展迅速,比如海南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等。
在武术旅游市场中还有围绕武林名山胜地的观光游。比如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等,期间组织观光旅游、武术竞技、理论研讨等。据媒体报道2002年“武当节”期间,当地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400多人次,旅游收入达4960多万元。而在少年寺,每年黄金周期间,演武场表演场场爆满。此外,少林寺院、塔沟、鹅坡等几个商业表演场所和武术馆校,每天也接待了数千人。目前,国内武术旅游市场刚刚起步,以境内外的中老年健身人群为主展开的传统武术健身游较多,市场发掘的空间较大。
“武术热”带来的思考
如今武术产品市场也逐渐壮大。武术产品生产商,销售商、技术商等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活跃的一份子。而最初涉及武术因素的影视剧,则运用武术趋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金庸大侠的武打小说拍成电视剧搬上银幕,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中国武术在电影舞台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武术选拔赛也此起彼伏,大有你方唱罢我方来的架势。通过这种大众参与的形式,使得武术的传播面积更加宽广,影响也更加广泛。
但是,在武术东山再起,武术市场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也有一部分人对现在武术提出了质疑,认为现在的武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术,而是变了味的武术。什么是武术?有人认为,武术是“尽量安全地表现残酷”。在古代特定的历史时期下,武术更多的是一种技能,是在防止外来暴力侵袭,或者对外施以暴力的生存本领,健身只是它蔓延的一个很小的枝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术的生存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武术的意义更多的表现在表演性和技巧性上边,而缺少了暴力和实用。但分析看来,暴力和安全又是一个矛盾。想安全就不能残酷,想残酷就不会安全。
自古以来,有人用金钱和奴役来淡化安全,从而提高了残酷的表现有人创造出拳击、摔跤、推手等项目,以护具和技术约束来降低残酷,从而加强了人身安全。然而,武术要求“安全”与“残酷”这两方面同时提高。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只能做到以牺牲一方来补足另一方。武术缺乏安全会让人畏惧,缺乏残酷会让人厌倦。这是几千年地球上生来死去的多少聪明人未能解决的难题。而武术想活下去,我们或我们的后人就要尽快解决它。
武术产生于人与自然搏斗之际,发展于生产之时,兴盛于国家危难之秋,武术在不断的发展的同时,其作用也在不断的变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武术在每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价值。在现代社会,国家稳定,科技发达,已经没有冷兵器时代的条件,所以说,武术更多的会表现为一种娱乐健身的形式,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有些人可能更希望于重现冷兵器时代的武术,但这是没有社会基础的。
责编 赵旭文
武术缘起于我国远古时期祖先的生产劳动。洪荒时代,人们茹毛饮血,不时面对飞禽猛兽的袭击。人们逐渐学会了打猎,并且在狩猎等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等搏斗技能。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武术也就逐渐形成了。
武术源于“武舞”
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用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朝学校中把射御、习舞列为教育内容之一。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侯争霸,都很重视武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恒公时期,齐国每年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的武术套路。
唐朝以后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于是大批的有志之士争相学武,一时武术蔚然成风。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卖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英雄辈出。
天下功夫出少林
当年电影《少林寺》一经播出,立即轰动世界,霎时间万人空巷,大家争相观看,中华武术再次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当年17岁的武术全能冠军李连杰更是凭借这部处女作一炮走红。在《少林寺》中,他不仅以精湛的功夫展现了过人的武艺才华,并且以独具风格的清新亮丽确立了偶像地位。凭借这部影片,李连杰找寻到了除竞技武术外的另一方天地。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主角王宝强,当年也正是在这部电影的影Ⅱ向下,小小少年只身来到少林寺,学习少林武术。六年后又凭借自己的少林武艺,闯荡北京成功。
时间追溯到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为了强身健体防范野兽,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此外,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所以少林寺实际上成了一个有名的会武场所,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家武艺之长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后代弟子结合中华民族固有之武技精华,融汇贯通,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武功。
李小龙、成龙功不可没
说到现代武术就必须提起两个人,李小龙和成龙。
李小龙和他的电影,连同他的武术精神至今仍然影响着每一个有华人的地方,他是把中华武术带到世界影坛的第一人。而他所开创的新的武术门派——截拳道,至今仍在众多的武术爱好者中广为流传。直至今日,还很少有一位动作明星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和时间的界限,促进中国武术的普及,弘扬了民族志气,并改变了此后娱乐电影的面貌,令银幕打斗的魅力和感染力焕然一新。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许多外文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中国武术开始享誉世界。
与李小龙不同,成龙的每一部影片都延续着独特的成式武打设计和喜剧元素。在成龙的手中,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的桌椅板凳,甚至是瓜果蔬菜都成为手中的武器,令打斗充满乐趣和戏剧性,观看成龙的影片,观众总会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在体验紧张刺激的同时,也寻找到了欢乐。在欢歌笑语中,成龙的功夫喜剧逐步成为了功夫片市场的主流。
有人说,看成龙的电影不仅能感受到幽默与刺激,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人身上那永不磨灭的龙之精神。
武潮带动武术产业文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武术影视作品的渲染,再次点燃中国武术的热潮。之后,大量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此前了解,全国各种各样的武术馆校超过了1万家,并形成了年收入达1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随着中国武术扬名海外,也吸引了无数的国外武术爱好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朝拜、学习。因此,针对海外武迷的技术劳务服务成为武术技能培训市场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中国境内接受武术培训的国外武术爱好者不计其数。无论是北京、上海这些国际性大都市,还是偏远的乡镇山村,都可以看见许许多多学练中国武术的外国人身影,甚至是中国武术的最高学位——博士研究生,目前也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此的留学生前来研习攻读。
而随之产生的武术旅游、武术文化,也水涨船高。武术旅游作为“特色旅游”,近年来正渐渐在武术市场开发中凸现诱人的商业价值。在现代社会,大城市的人们奔波忙碌,游离在高楼大厦之间,每天都吸入过量的废气,并蜷缩于狭小的办公场所,再加上饮食营养的过剩,给健康带来了诸多危险,各种“现代文明病”逐渐产生。因此,人们越来越看重健康,而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渐进,老年人的养生和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除了跑步以外,太极拳等次激烈运动逐渐兴起。近年来,以太极拳,木兰拳等为主打项目的武术健身活动越来越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并且发展迅速,比如海南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等。
在武术旅游市场中还有围绕武林名山胜地的观光游。比如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等,期间组织观光旅游、武术竞技、理论研讨等。据媒体报道2002年“武当节”期间,当地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400多人次,旅游收入达4960多万元。而在少年寺,每年黄金周期间,演武场表演场场爆满。此外,少林寺院、塔沟、鹅坡等几个商业表演场所和武术馆校,每天也接待了数千人。目前,国内武术旅游市场刚刚起步,以境内外的中老年健身人群为主展开的传统武术健身游较多,市场发掘的空间较大。
“武术热”带来的思考
如今武术产品市场也逐渐壮大。武术产品生产商,销售商、技术商等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活跃的一份子。而最初涉及武术因素的影视剧,则运用武术趋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金庸大侠的武打小说拍成电视剧搬上银幕,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中国武术在电影舞台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武术选拔赛也此起彼伏,大有你方唱罢我方来的架势。通过这种大众参与的形式,使得武术的传播面积更加宽广,影响也更加广泛。
但是,在武术东山再起,武术市场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也有一部分人对现在武术提出了质疑,认为现在的武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术,而是变了味的武术。什么是武术?有人认为,武术是“尽量安全地表现残酷”。在古代特定的历史时期下,武术更多的是一种技能,是在防止外来暴力侵袭,或者对外施以暴力的生存本领,健身只是它蔓延的一个很小的枝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术的生存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武术的意义更多的表现在表演性和技巧性上边,而缺少了暴力和实用。但分析看来,暴力和安全又是一个矛盾。想安全就不能残酷,想残酷就不会安全。
自古以来,有人用金钱和奴役来淡化安全,从而提高了残酷的表现有人创造出拳击、摔跤、推手等项目,以护具和技术约束来降低残酷,从而加强了人身安全。然而,武术要求“安全”与“残酷”这两方面同时提高。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只能做到以牺牲一方来补足另一方。武术缺乏安全会让人畏惧,缺乏残酷会让人厌倦。这是几千年地球上生来死去的多少聪明人未能解决的难题。而武术想活下去,我们或我们的后人就要尽快解决它。
武术产生于人与自然搏斗之际,发展于生产之时,兴盛于国家危难之秋,武术在不断的发展的同时,其作用也在不断的变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武术在每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价值。在现代社会,国家稳定,科技发达,已经没有冷兵器时代的条件,所以说,武术更多的会表现为一种娱乐健身的形式,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有些人可能更希望于重现冷兵器时代的武术,但这是没有社会基础的。
责编 赵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