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必须做好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主要就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针对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的问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各学科均衡发展德育教育、加强教师德育专业化培训、制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材体系等实施策略,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次研究,能够为相关的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码】1671-1270(2017)36-0108-02
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从小进行,目前我国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德育工作不应只是班主任一人的任务,各科教师应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深入探究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合作解决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加强自身的德育素养与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出一份贡献。
一、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德育意识
在初中德育教学中,部分学科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而学科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各科教学成绩。这种教学理念使学科教师仅仅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教学,忽略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班主任虽然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发挥自身的作用,但是仅靠班主任一人无法实现全面育人的德育效果。学生的品行操守与各科教师不无关系,学科教师应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形成积极正确的德育思想,不断强化自身的德育素养,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1]。
(二)德育教育方式陈旧
如今已处于信息社会,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自身修养也有待提升,可以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道德教育已经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与学生合作,共同寻找德育教育资源,使教师与学生的道德思想共同进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已经不完全是教育者,还是道德的学习者,既是示范者又是实践者。在教师转变角色的同时,教学方式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教师转变后的角色,应运用开放、平等、多元以及动态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固守传统,不能与时俱进,依旧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不利于提高德育效果。
(三)德育教育知识过难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应与文本有效结合,讲解的知识简单易懂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与文本结合,使学生在理解德育知识时会感到吃力。晦涩难懂的德育知识会使课堂教学主线跑偏,课堂节奏被打乱,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某位数学教师在讲解正弦与余弦的转换时,将辩证思考事物的同一性作为学科知识的德育教学点,将哲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可是初中生并不理解哲学的内涵。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继续给学生讲解哲学的相关知识,最终学生越听越模糊,教师越讲越没有目标,根本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的问题分析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冲突
我国初中教育大部分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在偏远地区,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宣传层面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教师在讲课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分数为主,注重形式,日常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部分老师在领导试听课程之前与学生提前预习,以便在课堂中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二)教师缺乏德育专业培训
目前许多学校会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教师也积极参与。但是这些培训活动的培训内容却是以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主,在培训中并没有显示出德育教育的知识点[2]。目前许多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德育教育培训,在职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也是偶然举行的,部分学校举行德育教育培训只是形式,并没有将德育教育专业培训落实到实处。
三、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的解决策略
(一)各学科均衡发展德育教育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出现的问题是,日常学生上课的课表与领导莅临学校检查的课表不一致。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教学过程中的督导评价,学校对于德育教育只是形式上的教育,并没有落实到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一些制度或开展某些活动,监督学校实行德育教育。例如,开展“人民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的调查活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生与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目的是监督考察学校的日常教学是否规范。这种检查制度改变了以往只由教育部门检查学校的单一检查制度,学生与家长对学校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汇报给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这种做法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有效实行。另外,班主任可以协同各科教师共同挖掘任教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在开展各项课堂活动的同时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例如在讲解语文课文《芦花荡》时,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学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解读《春酒》时,引导学生认知民俗美和人情美,净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塑造学生的心灵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继承本民族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二)加强教师德育专业化培训
针对教师缺少德育意识这一问题,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或培训活动[3]。例如,聘请德育教育专家和名师来学校开展德育讲座与培训活动,坚持“按需培训”方针,了解教师的需要,完善培训内容。学校也可以采用校本培训的方式来全面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如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与德育经验分享会。学校可以制定长期的读书计划,规定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之内仔细研读一本有关道德教育的专业著作,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内开展读书交流会,让教师进行阅读汇报,浅谈个人感想,阐明自己对德育教育的意见。运用这种硬性规定可以督促教师认真研究德育文献,优化德育教学方案,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全面做好初中生德育教学工作。
(三)制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进行德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目前,学校所提供的教材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调控的,教材编写权利归属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的校本课程,教育部门并不加以干涉,因此,学校可以自行选择校本教材。这样的决策对于学校形成本校特色、进行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尝试将更多的教学权力交给学校,甚至教师个人,让教师选择自己的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整合符合学生需求的知识,促进教学内容与时代的紧密联合。
综上所述,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挖掘德育教育知识既是一种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各科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中小学校大有作为[J].中小学德育,2013(03).
[2] 李清雁.基于身份认同的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
[3] 周敬山.学科德育:教育中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2010(12).
【关键词】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码】1671-1270(2017)36-0108-02
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从小进行,目前我国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德育工作不应只是班主任一人的任务,各科教师应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深入探究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合作解决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加强自身的德育素养与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出一份贡献。
一、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德育意识
在初中德育教学中,部分学科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而学科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各科教学成绩。这种教学理念使学科教师仅仅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教学,忽略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班主任虽然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发挥自身的作用,但是仅靠班主任一人无法实现全面育人的德育效果。学生的品行操守与各科教师不无关系,学科教师应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形成积极正确的德育思想,不断强化自身的德育素养,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1]。
(二)德育教育方式陈旧
如今已处于信息社会,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自身修养也有待提升,可以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道德教育已经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与学生合作,共同寻找德育教育资源,使教师与学生的道德思想共同进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已经不完全是教育者,还是道德的学习者,既是示范者又是实践者。在教师转变角色的同时,教学方式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教师转变后的角色,应运用开放、平等、多元以及动态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固守传统,不能与时俱进,依旧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不利于提高德育效果。
(三)德育教育知识过难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应与文本有效结合,讲解的知识简单易懂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与文本结合,使学生在理解德育知识时会感到吃力。晦涩难懂的德育知识会使课堂教学主线跑偏,课堂节奏被打乱,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某位数学教师在讲解正弦与余弦的转换时,将辩证思考事物的同一性作为学科知识的德育教学点,将哲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可是初中生并不理解哲学的内涵。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继续给学生讲解哲学的相关知识,最终学生越听越模糊,教师越讲越没有目标,根本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的问题分析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冲突
我国初中教育大部分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在偏远地区,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宣传层面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教师在讲课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分数为主,注重形式,日常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部分老师在领导试听课程之前与学生提前预习,以便在课堂中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二)教师缺乏德育专业培训
目前许多学校会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教师也积极参与。但是这些培训活动的培训内容却是以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主,在培训中并没有显示出德育教育的知识点[2]。目前许多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德育教育培训,在职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也是偶然举行的,部分学校举行德育教育培训只是形式,并没有将德育教育专业培训落实到实处。
三、初中学科教学“德育点挖掘”的解决策略
(一)各学科均衡发展德育教育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出现的问题是,日常学生上课的课表与领导莅临学校检查的课表不一致。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教学过程中的督导评价,学校对于德育教育只是形式上的教育,并没有落实到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一些制度或开展某些活动,监督学校实行德育教育。例如,开展“人民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的调查活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生与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目的是监督考察学校的日常教学是否规范。这种检查制度改变了以往只由教育部门检查学校的单一检查制度,学生与家长对学校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汇报给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这种做法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有效实行。另外,班主任可以协同各科教师共同挖掘任教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在开展各项课堂活动的同时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例如在讲解语文课文《芦花荡》时,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学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解读《春酒》时,引导学生认知民俗美和人情美,净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塑造学生的心灵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继承本民族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二)加强教师德育专业化培训
针对教师缺少德育意识这一问题,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或培训活动[3]。例如,聘请德育教育专家和名师来学校开展德育讲座与培训活动,坚持“按需培训”方针,了解教师的需要,完善培训内容。学校也可以采用校本培训的方式来全面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如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与德育经验分享会。学校可以制定长期的读书计划,规定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之内仔细研读一本有关道德教育的专业著作,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内开展读书交流会,让教师进行阅读汇报,浅谈个人感想,阐明自己对德育教育的意见。运用这种硬性规定可以督促教师认真研究德育文献,优化德育教学方案,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全面做好初中生德育教学工作。
(三)制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进行德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目前,学校所提供的教材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调控的,教材编写权利归属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的校本课程,教育部门并不加以干涉,因此,学校可以自行选择校本教材。这样的决策对于学校形成本校特色、进行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尝试将更多的教学权力交给学校,甚至教师个人,让教师选择自己的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整合符合学生需求的知识,促进教学内容与时代的紧密联合。
综上所述,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挖掘德育教育知识既是一种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各科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中小学校大有作为[J].中小学德育,2013(03).
[2] 李清雁.基于身份认同的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
[3] 周敬山.学科德育:教育中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