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正是中海集装运输有限公司十多年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1997年10月28日,中国海运集团成立了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运),当时的中海集运在行业里名不见经传。
今天,中海集运拥有130多艘船舶,整体运载能力50万标箱,稳居世界前10大班轮公司之列。
十多年的时间,是什么成就了中海集运如今的辉煌灿烂?
面对瞬息万变的航运市场,中海集运又将如何续写前进的华章?
近日,本刊记者有幸走访了中海集运董事总经理黄小文,让我们一起倾听中海集运迅速成长的秘诀,一起领略中海人一路沉着应对市场变化的心胸和气魄!
制胜之道:灵活机动“无招胜有招”
当记者提起中海集运成立短短十多年取得的众多成就,黄小文总经理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中海集运13年来的发展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从成立之初的5000TEU舱位发展到现在近50万TEU的规模,中海集运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1997年成立时,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7年的时间,中海集运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球第六的班轮公司。我想中海集运被视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航运公司是名副其实的。”黄小文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海集运对航运市场的精准把握。中海集运调配资源非常灵活。公司船队中有50%是悬挂五星红旗的船舶,这些船舶可以在国际、国内航线中自由切换。”
在他看来,集装箱航运市场可谓瞬息万变,一成不变的运作模式是无法适应市场的。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集装箱运输公司之一,中海集运一直奉行着这种业务架构。在2001-2003年整个行业处于低谷的时候,中海集运成功地运用“反周期”运作理论,在船舶造价和租金的低谷阶段大量订造并且租入船舶,通过锁定固定运营成本扩充了船队、抢占了市场。在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航线普遍走弱,中海集运迅速将国际航线的部分运力调往国内,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国际航线上的亏损,同时也减少了运力的闲置率。
成功,绝不是一时的侥幸!
危机启示:无序的竞争中没有赢家
2008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给航运业特别是集装箱航运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在这次金融风暴下。全球的航运公司无一幸免。令记者意外的是,黄小文竟对这个令很多人感觉敏感的话题坦然以对:“当然,中海集运也不例外。我们2009年的年度业绩已经在今年4月21日进行了披露。实际上,总览2009年全球航运企业的业绩,均报巨幅亏损。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影响,例如:以欧美为代表的国际航线货量锐减、供需之间的矛盾加剧、船公司竞争无序等等。”
黄小文指出,航运业本身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纵观几次周期性波动,均根源于世界经济的兴衰起落。“我想随着行业的成熟和航运企业的自律。2009年下半年会成为行业的一个转折。现在全球经济在稳步复苏,航运业也将逐步摆脱这种大起大落的局面。”
针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局面。中海集运在2009年作了大量的工作来减少亏损。“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航线:把运力从亏损大的航线中撤出,向内贸航线调配,或者闲置;二是深挖成本控制潜力。全方位严控成本,如控制中转成本、箱管成本、装卸成本以及燃油成本等;再有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当黄小文总经理被问及对这次的危机有什么体会时,他指出:“这次经济危机及其后的发展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单道理——无序的市场竞争是没有赢家的!”
诚如黄小文所言,2009年的全球集装箱市场深刻体会到了市场竞争有序化的重要性所在。基于早前全行业的过剩式发展,2009年全球集装箱市场运力闲置率最高时达到了12%。很多运转良好的公司也被波及。当时,运力闲置已经成为船公司减亏的主要手段。所幸由于有中国国内市场这个蓄水池。中国航运公司的运力闲置率相对较低。而其中中海集运的月平均运力闲置率在3%~10%不等。
时至今年,由于货运需求的增长,闲置运力在这一年中会被释放被消化已无悬念。但释放的过程相信将是非常有序而谨慎的,因为吸取了去年的教训,船公司在释放运力上将会趋于谨慎,毕竟谁都不愿意看到市场的“二次探底”。
谨慎乐观:首季业绩好转2010年力争做得更好
谈到经营业绩,众多航运公司无疑都在希望着今年能出现好转。
以目前情况来看,有媒体预计,2010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将有10%以上的增长,加之行业中“加船减速”的普及、老旧船的拆解速度明显加快等因素,闲置运力将有所消化。
相对去年,班轮公司普遍对市况有共识,维持运价稳定意愿增强。业界正在运费和货量之间找出平衡点,在2010年集箱海运需求可能按年增加10%,以及新船减慢进入市场的形势下,运力和货量的缺口可望逐步缩小,上调运费行动会得到更大支持。
之前,市场普遍预期中海集运今年第一季度将亏损3亿4亿元人民币。而中海集运在4月28日一季度报告中报亏1.9亿元。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面对这一状况,黄小文从容地化解了记者心中的疑惑:“中海集运的国际业务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总体业绩仍报亏损。但各航线的经营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出现了明显改善。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成本控制是关键。中海集运在成本控制上在业界是得到公认的。其次,就是我之前提到的资源调配的灵活性上,我们在行业中是有优势的。”
一系列的数字也许能对黄小文所说的成本控制加以佐证:中海集运去年只接收了1艘2500TEU船,今年没有新增运力。旗下集箱船数量将增至130艘,折算运力为50.3万TEU。另据了解,中海集运今年预计会将1.1万TEU运力货船退租,并拆解约5000TEU运力船舶,船队运力料不会出现净增幅。不过,公司明年会接收6艘新船,折算运力为8.46万TEU,当中更包括每艘运力达1.4万TEU的大型船。
不过,当被问及今年能否扭亏为盈时,黄小文只表示了对整体集箱海运市场前景的谨慎乐观。当然对于中海集运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调整这一点来说,他是有相当信心的。“今年表现会优于去年。”他表示。
展望未来:内贸市场、海铁联运是新的增长点
发展壮大首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市场定位。
中海集运在上一轮发展周期中赢得了先机,迅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发展到了位居世界前10大班轮公司之列的国际性企业。其发展速度之快,实属罕见。对公司快速发展下的管理模式跟进。总经理黄小文有着自己的看法:“客观地说,这种发展速度与管理上的跟进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脱节。因此,目前中海集运正在大力加强公司内部的管理。近 两年,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完善各项工作,如风险控制管理、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效果将会逐步体现出来。”
中海集运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型化、年轻化的集装箱船队,4000TEU以上船舶的平均船龄只有5年左右,占整个船队的85%。从固定成本来看,中海集运的船队,大部分是在行业低谷时定造的,因此形成了公司的成本优势。具体而言,在2001年至2003年问,中海集运租进、建造了大批大型集装箱船,该等船舶的租金及造价均较市场为低。另外,依托中国市场,中海集运占据了天时地利,中海集运以中国为基地。依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其在中国的揽货能力最强,优势明显。再者,中海集运的扁平式管理体系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配合也为其加分不少。正是这种扁平式的管理体系,使中海集运从决策到执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落实。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问的配合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如对内外贸同船运输等相关政策的把握,使得中海集运资产配置和周转得以被最为充分有效地利用。
从未来市场增长亮点来看,黄小文认为。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具有较大潜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为内贸集装箱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中国市场内需的不断扩大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最基本原因之一。2006年8月至今,中海集运推出了沿海运输内贸精品航线,还形成了完备的支线网络,并在经营理念、组织结构、市场开发、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使公司“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在航线经营上得到了真正体现。
中海集运近些年变化最大的就是:国内航线所占公司收入的比例,由最初的8%上升到了20%。而预计未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国内经济的繁荣,其内贸航线的比例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黄小文表示,下一步,中海集运将以“争创世界一流”为总体目标,要先做强再做大。
为达成这一目标,中海集运在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过程中,始终把加强港航合作、创造和谐共赢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实现自身发展。
在总经理黄小文的发展理念里,合作共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港口和航运业发展的共同主题。面对处在快速变化和发展中的世界经济和航运格局,面对世界船舶大型化、货运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班轮公司之间、班轮公司和港口需要进一步加深沟通与合作,共同走向繁荣。
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对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目前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位列第一,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对集装箱运输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完善,同时希望各口岸统一相关标准。以进一步促进中国集装箱运输的更快发展。”
对于未来,黄小文认为,内贸市场、海铁联运将成为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新兴增长点。市场发展新趋势则将转变为多式联运化、纵深化,河海联运、海铁联运的快速发展以及集装箱运输向物流运输的发展延伸。“但是,我们不会脱离主业,虽然我们今年来开始涉足码头、物流等行业,也仅限于产业链的延伸。”黄小文肯定地告诉记者。
责任先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在与中海集运董事总经理黄小文的交谈中,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在他看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目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大势所趋,低碳港口、低碳造船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发展目标。绿色航运对于船公司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能在节能减排核心技术能力上取得领先,就能取得竞争优势。反之,将可能阻碍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海集运一直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技术改造投入,改善船舶设备技术状况,提高燃油使用效率。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以达到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同时,通过调整船队结构、提高船舶营运能力、优化航线设计、实行经济航速等措施也能实现环保。“2009年11月起,我们在原有经济航速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大型集装箱船舶超低负荷运行的可行性,成功推行了超低经济航速。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燃油消耗量,而且控制了公司自身的燃油成本,也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黄小文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中海集运采取多种措施,减少船舶对港口环境的污染,连续多年被美国长滩港务局授予环保绿旗奖。中海与美国洛杉矶港务局等单位共同建设的洛杉矶100号码头,被美国环保当局指定为绿色环保码头,这在全球尚属首例。中海集运的大型船舶加装了适应于洛杉矶码头岸电使用要求的岸电系统,港泊期间,用岸电供电,大大降低了对港口的污染,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就在最近我们还有一个节能降耗方面的案例。2010年3月,停泊在上海外高桥二期码头的中海集运‘新福州’轮关闭了柴油发电机,通过9根电缆连接移动式岸基船用变频变压供电系统。用岸电供电,这标志着全球首个移动式岸基船用供电系统研制成功。”
后记:
采访结束。面对波动中的航运市场,中海集运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深入贯彻精细化管理,保证安全运输,推进增收节支,扩大对外合作,合理进行资金管理和运作;在市场好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市场差的时候,不怨天尤人,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提升核心竞争力等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出击”思路回望起来仍有些令人目不暇接。且叹服于这家企业在当今急速变化市场中的应变能力。面对明天,黄小文清晰简洁却又务实的发展目标发人深省——作为上市企业,中海集运将本着对股东负责的态度,未来的发展将更侧重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以保证公司在激烈的集装箱运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黄小文
现任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负责公司全面行政工作。1981年毕业于青岛运洋船员学院;1981年至1997年任厂州远洋公司集运部利长、中国远洋(集团)总公司中集总部箱运部副总经理、总经理;1997年至2006年出任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并于2005年起兼任公司执行董事;2006年1月至今出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执行董事,2007年1月至今兼任公司党委副书记。
1997年10月28日,中国海运集团成立了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运),当时的中海集运在行业里名不见经传。
今天,中海集运拥有130多艘船舶,整体运载能力50万标箱,稳居世界前10大班轮公司之列。
十多年的时间,是什么成就了中海集运如今的辉煌灿烂?
面对瞬息万变的航运市场,中海集运又将如何续写前进的华章?
近日,本刊记者有幸走访了中海集运董事总经理黄小文,让我们一起倾听中海集运迅速成长的秘诀,一起领略中海人一路沉着应对市场变化的心胸和气魄!
制胜之道:灵活机动“无招胜有招”
当记者提起中海集运成立短短十多年取得的众多成就,黄小文总经理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中海集运13年来的发展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从成立之初的5000TEU舱位发展到现在近50万TEU的规模,中海集运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1997年成立时,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7年的时间,中海集运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球第六的班轮公司。我想中海集运被视为全球发展最快的航运公司是名副其实的。”黄小文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海集运对航运市场的精准把握。中海集运调配资源非常灵活。公司船队中有50%是悬挂五星红旗的船舶,这些船舶可以在国际、国内航线中自由切换。”
在他看来,集装箱航运市场可谓瞬息万变,一成不变的运作模式是无法适应市场的。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集装箱运输公司之一,中海集运一直奉行着这种业务架构。在2001-2003年整个行业处于低谷的时候,中海集运成功地运用“反周期”运作理论,在船舶造价和租金的低谷阶段大量订造并且租入船舶,通过锁定固定运营成本扩充了船队、抢占了市场。在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航线普遍走弱,中海集运迅速将国际航线的部分运力调往国内,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国际航线上的亏损,同时也减少了运力的闲置率。
成功,绝不是一时的侥幸!
危机启示:无序的竞争中没有赢家
2008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给航运业特别是集装箱航运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在这次金融风暴下。全球的航运公司无一幸免。令记者意外的是,黄小文竟对这个令很多人感觉敏感的话题坦然以对:“当然,中海集运也不例外。我们2009年的年度业绩已经在今年4月21日进行了披露。实际上,总览2009年全球航运企业的业绩,均报巨幅亏损。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影响,例如:以欧美为代表的国际航线货量锐减、供需之间的矛盾加剧、船公司竞争无序等等。”
黄小文指出,航运业本身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纵观几次周期性波动,均根源于世界经济的兴衰起落。“我想随着行业的成熟和航运企业的自律。2009年下半年会成为行业的一个转折。现在全球经济在稳步复苏,航运业也将逐步摆脱这种大起大落的局面。”
针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局面。中海集运在2009年作了大量的工作来减少亏损。“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航线:把运力从亏损大的航线中撤出,向内贸航线调配,或者闲置;二是深挖成本控制潜力。全方位严控成本,如控制中转成本、箱管成本、装卸成本以及燃油成本等;再有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当黄小文总经理被问及对这次的危机有什么体会时,他指出:“这次经济危机及其后的发展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单道理——无序的市场竞争是没有赢家的!”
诚如黄小文所言,2009年的全球集装箱市场深刻体会到了市场竞争有序化的重要性所在。基于早前全行业的过剩式发展,2009年全球集装箱市场运力闲置率最高时达到了12%。很多运转良好的公司也被波及。当时,运力闲置已经成为船公司减亏的主要手段。所幸由于有中国国内市场这个蓄水池。中国航运公司的运力闲置率相对较低。而其中中海集运的月平均运力闲置率在3%~10%不等。
时至今年,由于货运需求的增长,闲置运力在这一年中会被释放被消化已无悬念。但释放的过程相信将是非常有序而谨慎的,因为吸取了去年的教训,船公司在释放运力上将会趋于谨慎,毕竟谁都不愿意看到市场的“二次探底”。
谨慎乐观:首季业绩好转2010年力争做得更好
谈到经营业绩,众多航运公司无疑都在希望着今年能出现好转。
以目前情况来看,有媒体预计,2010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将有10%以上的增长,加之行业中“加船减速”的普及、老旧船的拆解速度明显加快等因素,闲置运力将有所消化。
相对去年,班轮公司普遍对市况有共识,维持运价稳定意愿增强。业界正在运费和货量之间找出平衡点,在2010年集箱海运需求可能按年增加10%,以及新船减慢进入市场的形势下,运力和货量的缺口可望逐步缩小,上调运费行动会得到更大支持。
之前,市场普遍预期中海集运今年第一季度将亏损3亿4亿元人民币。而中海集运在4月28日一季度报告中报亏1.9亿元。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面对这一状况,黄小文从容地化解了记者心中的疑惑:“中海集运的国际业务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总体业绩仍报亏损。但各航线的经营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出现了明显改善。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成本控制是关键。中海集运在成本控制上在业界是得到公认的。其次,就是我之前提到的资源调配的灵活性上,我们在行业中是有优势的。”
一系列的数字也许能对黄小文所说的成本控制加以佐证:中海集运去年只接收了1艘2500TEU船,今年没有新增运力。旗下集箱船数量将增至130艘,折算运力为50.3万TEU。另据了解,中海集运今年预计会将1.1万TEU运力货船退租,并拆解约5000TEU运力船舶,船队运力料不会出现净增幅。不过,公司明年会接收6艘新船,折算运力为8.46万TEU,当中更包括每艘运力达1.4万TEU的大型船。
不过,当被问及今年能否扭亏为盈时,黄小文只表示了对整体集箱海运市场前景的谨慎乐观。当然对于中海集运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调整这一点来说,他是有相当信心的。“今年表现会优于去年。”他表示。
展望未来:内贸市场、海铁联运是新的增长点
发展壮大首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市场定位。
中海集运在上一轮发展周期中赢得了先机,迅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发展到了位居世界前10大班轮公司之列的国际性企业。其发展速度之快,实属罕见。对公司快速发展下的管理模式跟进。总经理黄小文有着自己的看法:“客观地说,这种发展速度与管理上的跟进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脱节。因此,目前中海集运正在大力加强公司内部的管理。近 两年,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完善各项工作,如风险控制管理、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效果将会逐步体现出来。”
中海集运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型化、年轻化的集装箱船队,4000TEU以上船舶的平均船龄只有5年左右,占整个船队的85%。从固定成本来看,中海集运的船队,大部分是在行业低谷时定造的,因此形成了公司的成本优势。具体而言,在2001年至2003年问,中海集运租进、建造了大批大型集装箱船,该等船舶的租金及造价均较市场为低。另外,依托中国市场,中海集运占据了天时地利,中海集运以中国为基地。依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其在中国的揽货能力最强,优势明显。再者,中海集运的扁平式管理体系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配合也为其加分不少。正是这种扁平式的管理体系,使中海集运从决策到执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落实。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问的配合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如对内外贸同船运输等相关政策的把握,使得中海集运资产配置和周转得以被最为充分有效地利用。
从未来市场增长亮点来看,黄小文认为。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具有较大潜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为内贸集装箱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中国市场内需的不断扩大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最基本原因之一。2006年8月至今,中海集运推出了沿海运输内贸精品航线,还形成了完备的支线网络,并在经营理念、组织结构、市场开发、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使公司“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在航线经营上得到了真正体现。
中海集运近些年变化最大的就是:国内航线所占公司收入的比例,由最初的8%上升到了20%。而预计未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国内经济的繁荣,其内贸航线的比例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黄小文表示,下一步,中海集运将以“争创世界一流”为总体目标,要先做强再做大。
为达成这一目标,中海集运在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过程中,始终把加强港航合作、创造和谐共赢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实现自身发展。
在总经理黄小文的发展理念里,合作共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港口和航运业发展的共同主题。面对处在快速变化和发展中的世界经济和航运格局,面对世界船舶大型化、货运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班轮公司之间、班轮公司和港口需要进一步加深沟通与合作,共同走向繁荣。
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对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目前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位列第一,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对集装箱运输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完善,同时希望各口岸统一相关标准。以进一步促进中国集装箱运输的更快发展。”
对于未来,黄小文认为,内贸市场、海铁联运将成为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新兴增长点。市场发展新趋势则将转变为多式联运化、纵深化,河海联运、海铁联运的快速发展以及集装箱运输向物流运输的发展延伸。“但是,我们不会脱离主业,虽然我们今年来开始涉足码头、物流等行业,也仅限于产业链的延伸。”黄小文肯定地告诉记者。
责任先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在与中海集运董事总经理黄小文的交谈中,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在他看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目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大势所趋,低碳港口、低碳造船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发展目标。绿色航运对于船公司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能在节能减排核心技术能力上取得领先,就能取得竞争优势。反之,将可能阻碍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海集运一直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技术改造投入,改善船舶设备技术状况,提高燃油使用效率。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以达到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同时,通过调整船队结构、提高船舶营运能力、优化航线设计、实行经济航速等措施也能实现环保。“2009年11月起,我们在原有经济航速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大型集装箱船舶超低负荷运行的可行性,成功推行了超低经济航速。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燃油消耗量,而且控制了公司自身的燃油成本,也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黄小文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中海集运采取多种措施,减少船舶对港口环境的污染,连续多年被美国长滩港务局授予环保绿旗奖。中海与美国洛杉矶港务局等单位共同建设的洛杉矶100号码头,被美国环保当局指定为绿色环保码头,这在全球尚属首例。中海集运的大型船舶加装了适应于洛杉矶码头岸电使用要求的岸电系统,港泊期间,用岸电供电,大大降低了对港口的污染,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就在最近我们还有一个节能降耗方面的案例。2010年3月,停泊在上海外高桥二期码头的中海集运‘新福州’轮关闭了柴油发电机,通过9根电缆连接移动式岸基船用变频变压供电系统。用岸电供电,这标志着全球首个移动式岸基船用供电系统研制成功。”
后记:
采访结束。面对波动中的航运市场,中海集运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深入贯彻精细化管理,保证安全运输,推进增收节支,扩大对外合作,合理进行资金管理和运作;在市场好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市场差的时候,不怨天尤人,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提升核心竞争力等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出击”思路回望起来仍有些令人目不暇接。且叹服于这家企业在当今急速变化市场中的应变能力。面对明天,黄小文清晰简洁却又务实的发展目标发人深省——作为上市企业,中海集运将本着对股东负责的态度,未来的发展将更侧重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以保证公司在激烈的集装箱运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黄小文
现任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负责公司全面行政工作。1981年毕业于青岛运洋船员学院;1981年至1997年任厂州远洋公司集运部利长、中国远洋(集团)总公司中集总部箱运部副总经理、总经理;1997年至2006年出任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并于2005年起兼任公司执行董事;2006年1月至今出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执行董事,2007年1月至今兼任公司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