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知兼先生是位至情至性的人,且笃好收藏。他自言兴趣博杂,且无投资升值之想。收藏于他只是乐享其间的雅事。90年代,喜欢篆刻的隋知兼渐渐对印石产生了兴趣,继而开始收藏。二十年来,他凭自己的喜好和眼力,收藏了近三千方印石,并由藏而鉴,渐知其中三昧。
在中国,篆刻与诗词、书法、国画并称为“四绝”。印石还和笔墨纸砚为伍,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品。中国的篆刻艺术与书画创作相结合始于宋代,及至元朝,王冕首用软质石材“花乳石”刻印,开石印先河。明清两朝,印家辈出,文人治印之风鼎盛。其后六百年来,治印、品石、赏石遂成为文人风雅艺事。
在众多的篆刻用石中,最受推崇的是中国“四大印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其石质凝腻、晶莹、温润,色彩瑰丽,柔而易攻,品类繁多。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的石种。昌化石因产于浙江临安昌化而得名,石质相对多砂,一般都较寿山石、青田石稍硬,其中以一种色像鸡血一样鲜红的鸡血石为上品。巴林石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透明度较高,适宜治印或雕刻精细工艺品。曾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
隋知兼收藏的印石,就有不乏让行家眼睛为之一亮的精品。其中就包括质地细腻,了无杂质的封门青方章、色泽温润,纹理隐约如丝宛如萝卜纹的田黄石雕、具有艳丽鲜红色彩和美玉般光泽的鸡血石印,以及栩栩如生的桃花鱼子冻美人鱼石雕、遍体通透的灯光冻等诸多印石。
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形容的就是石头可以无声胜有声地传文达意。足见石头通灵性,石头如君子。而要想收藏到一方好印石,是要讲求眼缘和决断力的。隋知兼不由说起一次“捡漏”经历。有一年,他在扬州文物店觅得一方蒙满尘垢的印石,当时只花了不到二百元就买了下来。待他迫不及待地擦拭干净,只见石头质地明净凝腻,颜色更是浓艳鲜嫩,翠绿无比。隋知兼又找石友一同鉴赏,最终确认了这一方为寿山石中稀有和珍贵的品种——艾叶绿。
近年来,随着“四大印石”自然资源越来越少,有的印石品种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而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却不断增多,加上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投资者也进入印石市场,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四大印石”价格飚升。隋知兼介绍说:“自2000年前后,印石就开始被热炒,尤以田黄石、鸡血石为最。从前三两千的石头,如今几万元才能买到。在2012年艺术品秋拍中,篆刻与印石门类,反而在一片低迷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逆市升温。”2012年嘉德秋拍“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总成交额超过2370万元,其中5件拍品过百万元。一件清代篆刻大家吴让之篆刻的寿山芙蓉石兽钮对章,在拍前就颇受藏家关注,现场竞价至2D。万元时,一位买家直接加价至300万元,最终以345万元成交价纳入囊中。金石篆刻价格的飙升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印石收藏热。
价格热炒,自然会吸引更多人收藏印石。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印石收藏同样受到“鱼龙混杂”的困扰。隋知兼说,鉴别优劣,定要有独到的眼光与全面的知识储备。每一次印石收藏,都是一次求学,一次知识考证,一次研究,一次进取。而他自己,似乎更愿意“大隐于市”,点燃一缕沉香,泡上一壶老茶,在空寂悠远的古琴声中,将收藏的印石精品陈列开来,逐一赏玩,讲给来者听。物不在大,而在于有意;品不在价,而在于有趣。隋知兼的这些印石,或大或小,或重或轻,唯有会心者,方可得其意。
在中国,篆刻与诗词、书法、国画并称为“四绝”。印石还和笔墨纸砚为伍,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品。中国的篆刻艺术与书画创作相结合始于宋代,及至元朝,王冕首用软质石材“花乳石”刻印,开石印先河。明清两朝,印家辈出,文人治印之风鼎盛。其后六百年来,治印、品石、赏石遂成为文人风雅艺事。
在众多的篆刻用石中,最受推崇的是中国“四大印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其石质凝腻、晶莹、温润,色彩瑰丽,柔而易攻,品类繁多。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的石种。昌化石因产于浙江临安昌化而得名,石质相对多砂,一般都较寿山石、青田石稍硬,其中以一种色像鸡血一样鲜红的鸡血石为上品。巴林石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透明度较高,适宜治印或雕刻精细工艺品。曾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
隋知兼收藏的印石,就有不乏让行家眼睛为之一亮的精品。其中就包括质地细腻,了无杂质的封门青方章、色泽温润,纹理隐约如丝宛如萝卜纹的田黄石雕、具有艳丽鲜红色彩和美玉般光泽的鸡血石印,以及栩栩如生的桃花鱼子冻美人鱼石雕、遍体通透的灯光冻等诸多印石。
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形容的就是石头可以无声胜有声地传文达意。足见石头通灵性,石头如君子。而要想收藏到一方好印石,是要讲求眼缘和决断力的。隋知兼不由说起一次“捡漏”经历。有一年,他在扬州文物店觅得一方蒙满尘垢的印石,当时只花了不到二百元就买了下来。待他迫不及待地擦拭干净,只见石头质地明净凝腻,颜色更是浓艳鲜嫩,翠绿无比。隋知兼又找石友一同鉴赏,最终确认了这一方为寿山石中稀有和珍贵的品种——艾叶绿。
近年来,随着“四大印石”自然资源越来越少,有的印石品种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而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却不断增多,加上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投资者也进入印石市场,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四大印石”价格飚升。隋知兼介绍说:“自2000年前后,印石就开始被热炒,尤以田黄石、鸡血石为最。从前三两千的石头,如今几万元才能买到。在2012年艺术品秋拍中,篆刻与印石门类,反而在一片低迷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逆市升温。”2012年嘉德秋拍“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总成交额超过2370万元,其中5件拍品过百万元。一件清代篆刻大家吴让之篆刻的寿山芙蓉石兽钮对章,在拍前就颇受藏家关注,现场竞价至2D。万元时,一位买家直接加价至300万元,最终以345万元成交价纳入囊中。金石篆刻价格的飙升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印石收藏热。
价格热炒,自然会吸引更多人收藏印石。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印石收藏同样受到“鱼龙混杂”的困扰。隋知兼说,鉴别优劣,定要有独到的眼光与全面的知识储备。每一次印石收藏,都是一次求学,一次知识考证,一次研究,一次进取。而他自己,似乎更愿意“大隐于市”,点燃一缕沉香,泡上一壶老茶,在空寂悠远的古琴声中,将收藏的印石精品陈列开来,逐一赏玩,讲给来者听。物不在大,而在于有意;品不在价,而在于有趣。隋知兼的这些印石,或大或小,或重或轻,唯有会心者,方可得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