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班级德育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班主任不得不对德育工作重新做出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在网络时代,班级德育工作要有哪些新的适应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其实效性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希望在促进学校班级德育实践方面有所裨益。
一、更新网络时代的德育观念
首先,网上信息内容复杂,造成人们思想的迷惘,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流强烈冲击、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受到挤压,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网上活动隐蔽性大,网民的隐蔽性、无约束性、虚拟性和突显的自主意识,冲击着人们的责任感,则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引发人格分裂。 再次,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学生选择的权利,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必须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形成道德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因而,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德育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措施。为此,我在2006年9月份第二个星期日晚召开了以“网络的弊大于利”为正方观点的主题辩论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唇枪舌战,最终反方以充实的证据,犀利的言辞驳倒正方,取得胜利。最后,在总结会上,作为班主任,我提出了如何遵守“互联网文明上网公约”,且要求全班同学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贯彻、落实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通过几个月的教育实践,我收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
二、调整网络时代的德育内容
在国庆放假期间,我与全班11位同学一道对学校附近三个营业性网吧作了一次实践调查。有50﹪的学生热衷于QQ聊天,55﹪的学生选择网络游戏,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查找信息资料。另外,互联网上无论是贴吧上,还是聊天记录上品位低下、胡编乱造的网络语言、邪教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污染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一些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作为教育者,在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安全、无害地上网方面担负着极大的责任。具体又应该怎样去作呢?
1、要加强思想上正确的教育引导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针对部分沉迷于网络而影响了学习的现象,可以开展“网络与学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上网与学习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关系。也可以举办一场“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或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还可以建立孩子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此外,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也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网上学校相继出现。大多数网校的主要功能是补习辅导,设有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教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试题、疑难介绍等内容,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网校在栏目的设置上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和创新,有学习方法指导,难题攻擂、在线答疑、智力开发训练等普遍受欢迎栏目,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题和看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其次,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
三、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优化德育环境是渲染德育教育气氛,感化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为此,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优化德育环境。
一要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通过以上调查不难发现,网吧中绝大多数人是在玩游戏、聊天、甚至在看黄色网页,不少青少年沉溺其中,网吧似乎成了游戏、色情、暴力的代名词。舆论界为此还展开了网吧开与关之争。有人支持,因为的确“害人不浅”,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因噎废食”。网络目前确实有不少问题,但从社会发展看,它又有着深层次的存在价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朱彤说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刀切地把网吧都关掉,我们要做的是致力于淡化网络“游戏厅”的色彩,恢复它连通世界、获取信息的本来面目。因此,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网吧管理,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传播,是当务之急。
二要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我曾经采访了部分家长,发现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则全然不知,更谈不上管教和指导了。专家认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如果父母有时间能和孩子一起上网冲浪,既可与孩子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引导孩子有选择地汲取网上的知识。
三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特殊功能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据研究证明,在青少年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孩子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
总之,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作者联通:621000四川省绵阳实验高中)
一、更新网络时代的德育观念
首先,网上信息内容复杂,造成人们思想的迷惘,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流强烈冲击、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受到挤压,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网上活动隐蔽性大,网民的隐蔽性、无约束性、虚拟性和突显的自主意识,冲击着人们的责任感,则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引发人格分裂。 再次,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学生选择的权利,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必须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形成道德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因而,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德育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措施。为此,我在2006年9月份第二个星期日晚召开了以“网络的弊大于利”为正方观点的主题辩论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唇枪舌战,最终反方以充实的证据,犀利的言辞驳倒正方,取得胜利。最后,在总结会上,作为班主任,我提出了如何遵守“互联网文明上网公约”,且要求全班同学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贯彻、落实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通过几个月的教育实践,我收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
二、调整网络时代的德育内容
在国庆放假期间,我与全班11位同学一道对学校附近三个营业性网吧作了一次实践调查。有50﹪的学生热衷于QQ聊天,55﹪的学生选择网络游戏,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查找信息资料。另外,互联网上无论是贴吧上,还是聊天记录上品位低下、胡编乱造的网络语言、邪教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污染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一些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作为教育者,在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安全、无害地上网方面担负着极大的责任。具体又应该怎样去作呢?
1、要加强思想上正确的教育引导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针对部分沉迷于网络而影响了学习的现象,可以开展“网络与学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上网与学习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关系。也可以举办一场“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或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还可以建立孩子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他们感兴趣的栏目,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此外,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也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网上学校相继出现。大多数网校的主要功能是补习辅导,设有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教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试题、疑难介绍等内容,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网校在栏目的设置上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和创新,有学习方法指导,难题攻擂、在线答疑、智力开发训练等普遍受欢迎栏目,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题和看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其次,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
三、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优化德育环境是渲染德育教育气氛,感化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为此,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优化德育环境。
一要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通过以上调查不难发现,网吧中绝大多数人是在玩游戏、聊天、甚至在看黄色网页,不少青少年沉溺其中,网吧似乎成了游戏、色情、暴力的代名词。舆论界为此还展开了网吧开与关之争。有人支持,因为的确“害人不浅”,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因噎废食”。网络目前确实有不少问题,但从社会发展看,它又有着深层次的存在价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朱彤说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刀切地把网吧都关掉,我们要做的是致力于淡化网络“游戏厅”的色彩,恢复它连通世界、获取信息的本来面目。因此,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网吧管理,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传播,是当务之急。
二要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我曾经采访了部分家长,发现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则全然不知,更谈不上管教和指导了。专家认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如果父母有时间能和孩子一起上网冲浪,既可与孩子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引导孩子有选择地汲取网上的知识。
三要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等特殊功能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据研究证明,在青少年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孩子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
总之,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作者联通:621000四川省绵阳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