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基础,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公民分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铜陵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必须以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以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为原则,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铜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纳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铜陵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实现“领先中部、看齐东部、示范全国”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
1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统筹规划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
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虽然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但由于制度、历史、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总体上看铜陵农村文化建設依然落后,打破“城乡分割”的思维模式,将城乡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
1.1统筹发展理念
坚持“全域铜陵”的理念,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保证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被财政遗忘。
1.2统筹发展规划
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时,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铜陵文明城市建设的全局之中,纳入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之中,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检查;要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实现工作重点的下移、文化资源的下移和文化服务的下移,切实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健康、协调、有序地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新格局的尽早形成。
2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经费问题在相当长的阶段仍然是影响铜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参照城乡教育、卫生刚性投入政策的有效做法,明确铜陵市人均公共文化享受额度,确保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费投入增幅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快进度、提高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的倾斜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区要积极争取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灵活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资助、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2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是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载体。因此,要按照我市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特别是农村传媒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加大对农村的信息传播,尤其是适合农民信息的传播;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城乡覆盖;鼓励因地制宜,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设施与农村文化设施的紧密联动,有效发挥城市大型骨干文化设施对基层和农村文化设施的带动、支撑作用。
2.3鼓励社会力量有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在现代社会,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在内的“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广泛依靠协作关系,远远不能只依靠政府本身”,社会力量有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能够有效弥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失灵”所带来的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直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所衍生的缺乏弹性、效率低下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单一问题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满足市民个性化、多样化或高层次文化需求。因此,需要完善社会力量投资参与的配套激励政策,通过文化立法、税收引导等,引导、鼓励私营企业、非营利团体等各种性质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城乡文化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公开招标采购的范围、方式,推进城乡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与稳定服务运行机制等。
3以双向对接为路径,不断拓展城乡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
3.1丰富“送文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正确处理我市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改造,丰富文化内涵,达到既尊重农民的文化情趣,又引导农民提高其文化品位之目的。
3.2突破“送文下乡”的单一模式,鼓励农村文化进城市
我市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节庆文化、民俗文化及自然或历史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农村文化资源,除满足农民自身需求外,还可以到城市进行展演或以此吸引城里人到乡下旅游。
3.3促进乡村文化资源之间的融合
以农村社区为单元,邻近四五个村集中到一个社区,以农村社区文化为中心,配备社区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广场,组建民间文艺团队等,通过整合统筹乡村文化服务资源,不仅解决我市农村文化建设财力不足的固有难题,还为文化下乡提供了服务平台。
4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发挥城市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4.1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一方面,要形成与市场接轨的商业模式,拓展消费领域;另一方面,要瞄准我市群众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消费规模和水平。 4.2拓展城乡文化交流市场
把城市文化资源与农村文化市场、农村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我市农村文化资源商品化程度,为其进入城市市场提供便捷的渠道,同时,鼓励我市城市文化产业主动在农村寻找新的突破口,开辟新的文化市场。
4.3促进城乡文化产业接轨
充分利用、发挥我市文化产业的优势,通过由城市到集镇再到乡镇的梯次辐射过程,带动农村的文化产业有序发展。靠近城市的乡镇要主动与城市文化产业接轨,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不失时机地发展基层的文化产业。
5以機制创新为动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5.1创新基层文化干部引进机制
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公务员招考等多种形式,配备好我市基层专职文化干部,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待遇落实。
5.2创新基层文化人才选拔机制
建立和完善我市文化人才数据库,每2~3年开展一次基层文化人才摸底,通过自荐、举荐和组织开展各种文艺表演、技能比赛等方式挖掘文化新人,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5.3创新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培训机制
建立完善市、县(区)、乡镇(社区)三级文化部门分级负责的文化干部培训体系,每年定期对市、县(区)、乡镇(社区)的宣传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基层文化宣传干部每三年能够轮训一遍;逐步将我市的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文化人才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实践培养,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形式,选派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5.4创新文化志愿者激励机制
鼓励、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离退休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为社区和乡村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着重从社会支持、人文关怀、心理满足等方面完善激励机制;根据我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好与文化志愿者服务相关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坚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0(1).
[2]张瑜.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愿景[J].广西社会科学,2014(12).
[3]祁述裕.张祎娜.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N].中国文化报,2015-02-26.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铜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纳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铜陵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实现“领先中部、看齐东部、示范全国”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
1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统筹规划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
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虽然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但由于制度、历史、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总体上看铜陵农村文化建設依然落后,打破“城乡分割”的思维模式,将城乡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
1.1统筹发展理念
坚持“全域铜陵”的理念,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保证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被财政遗忘。
1.2统筹发展规划
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时,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铜陵文明城市建设的全局之中,纳入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之中,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检查;要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实现工作重点的下移、文化资源的下移和文化服务的下移,切实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健康、协调、有序地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新格局的尽早形成。
2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经费问题在相当长的阶段仍然是影响铜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参照城乡教育、卫生刚性投入政策的有效做法,明确铜陵市人均公共文化享受额度,确保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费投入增幅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快进度、提高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的倾斜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区要积极争取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灵活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资助、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2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是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载体。因此,要按照我市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特别是农村传媒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加大对农村的信息传播,尤其是适合农民信息的传播;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城乡覆盖;鼓励因地制宜,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设施与农村文化设施的紧密联动,有效发挥城市大型骨干文化设施对基层和农村文化设施的带动、支撑作用。
2.3鼓励社会力量有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在现代社会,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在内的“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广泛依靠协作关系,远远不能只依靠政府本身”,社会力量有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能够有效弥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失灵”所带来的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直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所衍生的缺乏弹性、效率低下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单一问题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满足市民个性化、多样化或高层次文化需求。因此,需要完善社会力量投资参与的配套激励政策,通过文化立法、税收引导等,引导、鼓励私营企业、非营利团体等各种性质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城乡文化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公开招标采购的范围、方式,推进城乡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与稳定服务运行机制等。
3以双向对接为路径,不断拓展城乡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
3.1丰富“送文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正确处理我市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改造,丰富文化内涵,达到既尊重农民的文化情趣,又引导农民提高其文化品位之目的。
3.2突破“送文下乡”的单一模式,鼓励农村文化进城市
我市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节庆文化、民俗文化及自然或历史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农村文化资源,除满足农民自身需求外,还可以到城市进行展演或以此吸引城里人到乡下旅游。
3.3促进乡村文化资源之间的融合
以农村社区为单元,邻近四五个村集中到一个社区,以农村社区文化为中心,配备社区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广场,组建民间文艺团队等,通过整合统筹乡村文化服务资源,不仅解决我市农村文化建设财力不足的固有难题,还为文化下乡提供了服务平台。
4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发挥城市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4.1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一方面,要形成与市场接轨的商业模式,拓展消费领域;另一方面,要瞄准我市群众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消费规模和水平。 4.2拓展城乡文化交流市场
把城市文化资源与农村文化市场、农村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我市农村文化资源商品化程度,为其进入城市市场提供便捷的渠道,同时,鼓励我市城市文化产业主动在农村寻找新的突破口,开辟新的文化市场。
4.3促进城乡文化产业接轨
充分利用、发挥我市文化产业的优势,通过由城市到集镇再到乡镇的梯次辐射过程,带动农村的文化产业有序发展。靠近城市的乡镇要主动与城市文化产业接轨,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不失时机地发展基层的文化产业。
5以機制创新为动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5.1创新基层文化干部引进机制
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公务员招考等多种形式,配备好我市基层专职文化干部,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待遇落实。
5.2创新基层文化人才选拔机制
建立和完善我市文化人才数据库,每2~3年开展一次基层文化人才摸底,通过自荐、举荐和组织开展各种文艺表演、技能比赛等方式挖掘文化新人,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5.3创新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培训机制
建立完善市、县(区)、乡镇(社区)三级文化部门分级负责的文化干部培训体系,每年定期对市、县(区)、乡镇(社区)的宣传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基层文化宣传干部每三年能够轮训一遍;逐步将我市的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文化人才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实践培养,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形式,选派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5.4创新文化志愿者激励机制
鼓励、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离退休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为社区和乡村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着重从社会支持、人文关怀、心理满足等方面完善激励机制;根据我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好与文化志愿者服务相关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坚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0(1).
[2]张瑜.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愿景[J].广西社会科学,2014(12).
[3]祁述裕.张祎娜.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N].中国文化报,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