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民族精神培育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下给人以重要启示,其中包括民族精神是历史的选择,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容忽视的重要精神力量,人民群众是伟大民族精神重要的传承与传播者,民族精神有其丰富的内涵。基于民族精神在唯物史观视野下的重要启示,民族精神的培育有其固定的途径。
  关键词:民族精神;唯物史观;民族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076-02
  一、民族精神概述
  民族精神是一个从远古走来,并在各个时代中常说常新的永恒命题。它是孟德斯鸠所说的“一般精神”,是黑格尔所说的“表现民族的意识和意志的整个现实”,也是中国人熟知的“国魂”。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民族地域、民族经历、民族志向造就了不同的民族精神,拥有多民族的国家也因各民族间的不断融合以及共同的国家利益、国家梦想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铸就了无法超越的人类辉煌,给人类历史留下了众多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伟大而辉煌的历史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神圣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复兴之路,成为了中华儿女筑梦、寻梦、追梦、圆梦的伟大动力。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就是在长期的民族实践与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纵观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几代、几十代、几百代中国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强大思想武器;环视全球,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经历了千百年风雨洗礼依旧傲然挺立于东方的文化珍宝。这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支撑华夏儿女将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承载着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的自尊与自强。这一伟大精神让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成为全体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志向与发展动力。所以民族精神的传承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必然性。
  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发展的必然精神产物,也是广大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作出的必然的选择。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的辩证统一,历史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人又是有主体选择性的,正确的选择符合客观规律,是可以成功的。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详细论述了中国梦,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以及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民族精神,都是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所做出来的历史选择,是中华民族乃至每一个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追求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辩证统一。
  (二)民族精神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在“全球化”为世界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其双刃剑特性也暴露无遗,“反全球化”的声音的也在不断的发出,经济全球化也就成为一个颇为复杂的历史现象。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历史必然。面对这一历史的必然,我们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全面的分析,正确认识“全球化”浪潮中,弘扬民族精神弘扬的必要性。日趋全球化的生产社会化意味着生产要素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一直由发达国家、特别是其跨国组织主导着、垄断着。“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在这一发展中,遭受着野蛮的的压榨与剥削。资本主义国家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却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贫富差距增大、自然资源及生态坏境的遭到破坏,更重要的是,在掠夺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的民族传统在淡化、民族精神走向衰落。马克思恩格斯所阐释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不但依然存在,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资本主义国家将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思想渗透到社会主义国家之中。面对剥削的加剧和思想意识渗透的加剧,受到经济全球化剥削的民族必然站起来反抗,这也将成为阻碍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日趋统一,但是不同国家及其人民的需求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与日趋统一的资源相对应的应该是科学技术的不断以及需求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思想意识及文化领域,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不认可其一致性及单一性,人类社会对思想文化向来追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个意义上来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共产党宣言》所说的“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中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①即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往的加深与普及,各民族文化都将逐步克服自身的片面性与局限性,逐步具备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并且,在符合共性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更多的注重本民族个性思想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继承、弘扬和传承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保证本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利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维护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民族精神传承的主要力量是人民群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社会历史活动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②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③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而民族精神归根结底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而来的,民族精神来源于人民群众,同时人民群众也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发扬者与丰富者,因此,我们既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同时更加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让中国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并最终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三、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民族精神培育对策
  (一)坚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点
  鲁迅先生曾经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众多的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以及属于自己的民族精神,众多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汇聚最终形成了灿烂无比的世界文明。没有各民族的独特精神成果,何谈世界文化。然而众多的民族精神文化成果中,只有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才能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同样具有独特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我们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巩固民族精神的国民思想中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从神话故事中自强不息、一心为民的典范大禹到忧国忧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从民族文化中发展而来的,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它深深的植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只有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才能得到发扬与传承。
  (二)发挥人民群众在作为历史创造者的重要作用
  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人、作为实践的主体、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必将成为继承、传播、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力量。所以将人民群众作为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对象,同时也应注意其民族精神传承人的重要地位。对人民群众民族精神的培育,首先需要从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入手。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的培育都从意识能动性的层面,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起到自觉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公民爱国爱家、遵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以及传承社会美德等与中华民族精神所弘扬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等相得益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是做好广泛的宣传,利用各种民族精神传播的载体形式,对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进行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收到全方位的正能量教育,最终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并外化为行为,成为民族精神传播环境的一份子,最终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三)发挥民族精神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而传承千年得以形成的民族精神,正是社会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为优秀的社会意识,是鼓舞人们为民族、国家、社会做出自身贡献的伟大精神力量。纵观近代中国的历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鼓舞我们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鼓舞我们的国家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开辟了一国两制的统一新路;在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鼓舞下,我们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获得了显著提高。回首百年中国,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伟大进步,时至今日,中国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民族精神仍将也必将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一1858年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斯大林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责任编辑 徐阳)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地进行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各个教学环节的优化作用,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静态图片的有效性、动画演示的有效性、人机交互的有效性、数学游戏的有效性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形成深盆气藏的有关问题,以深层气藏定性为目标展开讨论。初步认为本地区具有形成深盆气藏的部分地质条件和判别依据-如构造平缓、煤系大面积生烃、储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极负盛名的美国文学家,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于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主要从主题、语言及写作技巧三个方面论述海明威的典型文风,并深入挖掘
原理剖析及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以有效冲程法为基本原理的功图计量技术主要适用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同时该技术的目前算法、固有漏失、解释模型等均会对计量准确性有所影响。针对
摘 要:随着金融改革与创新,影子银行应运而生。影子银行在满足金融需要时,也附带了一系列的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爆发,让所有人都对影子银行给与了高度关注,展开了探讨。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迅速、规模巨大,但也可能引发关键性、系统性的风险。为此,本文从理解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内涵入手,分析其发展现状、国内与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尤其是国内对影子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借鉴国际社会监管影子银行变革措
<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面前,科技兴企战略是我国跨世纪的必然选择。作为西部地区的印刷企业,在大开发的热潮中,既要抢抓外部良好机遇,更要眼睛向内,做好企业内部的适性
经长期注水开发,储层宏观、微观参数一般都随着油藏开发程度的加大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不同类型的参数有各自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3层低渗透砂岩储层
缺血性脑病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为了使TIA患者不发生脑梗死,我们采取了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大港滨海油田深层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地层条件复杂,2012年在该地区BS1601H水平井钻井中遇到大量由于井壁坍塌失稳造成多次起下钻遏阻和划眼乃至卡钻等事故和复杂情况,严重影响了
<正> 64页滚筒纸胶印机既可以印长版活又可以印短版活,既可以印页数多的产品又可以印页数少的产品,顺应多功能、高产量的发展潮流。今年初,奥地利一家名为Tusch-Druck GmbH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