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生成有效性的达成与课前的充分预设是息息相关的,教学方式的合理使用是目标达成的有力手段。
一、课前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任务有利于课堂快速生成,提高学习有效性
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当老师上课时,孩子们还不知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大致是什么,要老师一点点地引导,才能慢慢步入学习主题。这时课堂已过了最宝贵的前十分钟,后面的学习孩子已经进入了注意力的疲劳期,学习有效性打了折扣,事倍功伴。因此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但是课前预习很多老师只是口头布置一下预习新课,没有详细的预习目标和内容,对缺乏自觉性的小学生极易形成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制定出几个步骤的预习过程,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这样课前预设的任务就能实际落实。
在实践活动课《侧面积相等的圆柱体的研究》中,我课前预设学生回家预习的内容如下:
准备:多张长12.56厘米、宽9.42厘米的长方形纸。
操作:1、卷成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9.42厘米的圆柱形。
2、卷成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12.56厘米的圆柱形。
3、把一张纸裁成两张一样大小的纸条,再贴合卷成不同的圆柱形,看看谁的方法最多。
思考:这些圆柱体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猜猜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形成书面结论。
这个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们充分进行动手操作,从具体操作到抽象理论,让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有的放矢,有研究的目标,一上课就能很快地切入到学习的主题内容,节省了大量的引入时间和制作圆柱体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把学习重心放在研讨规律上,切实形成了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二、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尽可能采用声光电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有意注意的有效性
课堂上一支粉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的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媒介中成长,他们对动态动漫的内容已习已为常,当课堂上看到课件已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如果课件只是课文内容的重复,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多媒体的多样有效性,引起学生的兴奋点。
在教学“搭一搭”这一课时,我改变了让学生看看课件的流程,而是把投影仪的镜头转了个方向,让孩子们能从正面看到自己动手摆小正方体的过程。学生们兴奋异常,也很好地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形成的平面成像。
在“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我没有整节课用PPT的动画制作,而是穿插了自己动手倒水的几段录像片段,这种显像效果真实而贴切,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看得聚精会神,很好地提高了注意力的有效性。
三、预设讲解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有效生成并解决
一道题的讲解如果只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显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根据本题的内容,预设好多种讲解形式,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消化再吸收。在讲解把5个一样的小正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时,我先是让一个学生上台画,再让一个学生说发现,然让几位同学说思路,再让同学们发现思路的不同,最后让学生归纳思路的相同之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帮忙解惑。随后请同学编几道类似的题进行小练。一道题分解成几种讲解方式,主体回归学生,教师作为一名听众。孩子们很认同这种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也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因为孩子在接触一道新题型时,总是希望自己能切实地把握它,他们总是要求“再出几道题我们试试看”。这时的主动权已充分被孩子们掌握,学习好的孩子就乐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其他的孩子乐于证明自己攻下学习城堡的能力。这样仅仅一道题,只要教师充分做好讲解的预设,问题的生成是自然而高效的。
四、课堂小练针对本课重点,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有效性
每节课都有本课的学习内容,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得到有效性的学习,课堂小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教师可以在每节课最后几分钟留出两道题给孩子们独立练习,让孩子们知道每节课的学习内容都是要得到检测的。孩子们在课堂初始就有了明确的学习指向性,课堂上就不会开小差,这也是验证整个班级学习情况很好的手段。当然这种题型建议课前预设要有梯度,不要打击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有学习的成就感,乐学乐练是我们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课前,我会先把本节课要小练的范围以学习重点的方式通过课前预习告诉同学们,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学习,让学生们有个心理准备,也有学习目标,不会显得突然,给学生们造成学习矛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练习题量小而精,答题简练,让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实践证明,小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突显本课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小调查的作用。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激发学生自发性的自我学习的欲望才能充分达成,因此教师在课前预设时应以学生个体感知为主要思考对象,结合本班的情况综合时间、效率、成果等各方面进行针对性预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课堂的有效生成来自于精心的准备,教师要将课上得新颖些、生动些,从而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课前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任务有利于课堂快速生成,提高学习有效性
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当老师上课时,孩子们还不知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大致是什么,要老师一点点地引导,才能慢慢步入学习主题。这时课堂已过了最宝贵的前十分钟,后面的学习孩子已经进入了注意力的疲劳期,学习有效性打了折扣,事倍功伴。因此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但是课前预习很多老师只是口头布置一下预习新课,没有详细的预习目标和内容,对缺乏自觉性的小学生极易形成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制定出几个步骤的预习过程,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这样课前预设的任务就能实际落实。
在实践活动课《侧面积相等的圆柱体的研究》中,我课前预设学生回家预习的内容如下:
准备:多张长12.56厘米、宽9.42厘米的长方形纸。
操作:1、卷成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9.42厘米的圆柱形。
2、卷成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12.56厘米的圆柱形。
3、把一张纸裁成两张一样大小的纸条,再贴合卷成不同的圆柱形,看看谁的方法最多。
思考:这些圆柱体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猜猜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形成书面结论。
这个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们充分进行动手操作,从具体操作到抽象理论,让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有的放矢,有研究的目标,一上课就能很快地切入到学习的主题内容,节省了大量的引入时间和制作圆柱体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把学习重心放在研讨规律上,切实形成了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二、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尽可能采用声光电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有意注意的有效性
课堂上一支粉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的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媒介中成长,他们对动态动漫的内容已习已为常,当课堂上看到课件已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如果课件只是课文内容的重复,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多媒体的多样有效性,引起学生的兴奋点。
在教学“搭一搭”这一课时,我改变了让学生看看课件的流程,而是把投影仪的镜头转了个方向,让孩子们能从正面看到自己动手摆小正方体的过程。学生们兴奋异常,也很好地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形成的平面成像。
在“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我没有整节课用PPT的动画制作,而是穿插了自己动手倒水的几段录像片段,这种显像效果真实而贴切,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看得聚精会神,很好地提高了注意力的有效性。
三、预设讲解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有效生成并解决
一道题的讲解如果只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显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根据本题的内容,预设好多种讲解形式,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消化再吸收。在讲解把5个一样的小正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时,我先是让一个学生上台画,再让一个学生说发现,然让几位同学说思路,再让同学们发现思路的不同,最后让学生归纳思路的相同之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帮忙解惑。随后请同学编几道类似的题进行小练。一道题分解成几种讲解方式,主体回归学生,教师作为一名听众。孩子们很认同这种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也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因为孩子在接触一道新题型时,总是希望自己能切实地把握它,他们总是要求“再出几道题我们试试看”。这时的主动权已充分被孩子们掌握,学习好的孩子就乐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其他的孩子乐于证明自己攻下学习城堡的能力。这样仅仅一道题,只要教师充分做好讲解的预设,问题的生成是自然而高效的。
四、课堂小练针对本课重点,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有效性
每节课都有本课的学习内容,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得到有效性的学习,课堂小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教师可以在每节课最后几分钟留出两道题给孩子们独立练习,让孩子们知道每节课的学习内容都是要得到检测的。孩子们在课堂初始就有了明确的学习指向性,课堂上就不会开小差,这也是验证整个班级学习情况很好的手段。当然这种题型建议课前预设要有梯度,不要打击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有学习的成就感,乐学乐练是我们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课前,我会先把本节课要小练的范围以学习重点的方式通过课前预习告诉同学们,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学习,让学生们有个心理准备,也有学习目标,不会显得突然,给学生们造成学习矛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练习题量小而精,答题简练,让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实践证明,小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突显本课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小调查的作用。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激发学生自发性的自我学习的欲望才能充分达成,因此教师在课前预设时应以学生个体感知为主要思考对象,结合本班的情况综合时间、效率、成果等各方面进行针对性预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课堂的有效生成来自于精心的准备,教师要将课上得新颖些、生动些,从而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